顾客到底是谁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顾客有三面:大众的一分子,群体的一员,以及个体。营销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动顾客的每一面。
  
  人们经常讲洞察需求,精准定位,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很有可能你定位的人群在某个区域不是产品的主力消费者,更有可能即使是在拥有相同特征的群体中,人们购买产品的理由也是千差万别的。何谓精?分门别类。何谓准?逐层击破。有人反驳,营销中不是有定位和细分用来划分市场吗?但是事实上,我们并非将人群划分,而是划分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元素,以及影响这个元素的变量,如年纪、学历、性别、收入等,当然,这些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但是在个体消费者身上体现的更多。
  
  定位的模糊性
  
  定位和细分是营销中两个工具化的概念,定位是在品牌层面上,细分是在市场层面上,二者都离不开对产品和顾客的认识和再认识。由于缺乏量化的数据,定位往往比较模糊。
  比如说某体育品牌定位于90后的新生代群体,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个群体在运动方面的特征、购买习惯上的特征都没有一定的数据支撑,那么这个定位既缺乏品牌定位,又在群体定位上太泛泛了。我们再细化一些,假定我们的产品定位是“在路上”,我们的群体定位是90后中爱好运动的男女生,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我们准备提供廉价又相对专业的产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将这个“定位”落实到产品和渠道上吗?
  还是不行,因为现实中还存在竞争的问题,存在竞争就存在信息干扰,你的定位信息如何传递给目标顾客群,就是营销传播范围内的工作,而且在这个工作中,还要不断去描述目标群体的特征。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不同的,比如进取精神、极限精神,不同的品牌提出不同的口号(1)Keep on moving;(2)没有什么不可能;(3)一切皆有可能;(4)Just doit;(5)Deer way。这些表达同一理念的词语,给人带来的情感色彩是不同的:第一条强调一种延续性,可能与性格中目标性较强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第二条是否定之否定,强调一种自信和沉稳,第三条有一种不服输的奇迹(或者传奇主义)色彩;第四条则是倾向于冒险精神,有冲劲;最后一条可能适合女性,因为需要形象思维,是一种具体化的图腾暗示。
  为什么需要这些口号呢?因为进取精神、极限精神本身就很难用概念全盘概括,我们需要一些口号、概念化(结晶化)、代言人来表述产品的立场。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视角:你的概念化、代言人能否得到顾客的认同?你的概念化、你的产品、顾客的认知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逻辑关系?这需要我们一一来解决。
  这段话并非否定了定位,而是肯定,我们做的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关于顾客的心理特征和营销的关系。这个角度就是“大众”、“群体”和“个体”。
  一家企业全部市场的顾客,我们暂称之为“大众”;区域市场的顾客暂称“群体”;单个的顾客我们叫做“个体”。在营销专业的消费者行为的教科书中,并未进行此类的划分,但在与营销学相关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对于大众、群体和个体的心理、行为研究却是不同的,三者在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和行为特征方面也是不同的。
  
  大众
  
  大众是最难描述的。因为它既是整体又是个体,它由个体组成,但不受个体的约束;它由群体组成,又没有群体全部的特征;它是自然形成的,又充满了社会的痕迹;它几乎是模糊的,但也具有很多特殊性。
  在这里,我们仅将大众设定为某市场内的全部人群,他们既是对象又是环境,由此我们作如下划分:
  
  积极寻觅信息的大众与消极寻觅信息的大众
  两者的区别在于产生动机的程度不同,前者通常内驱力较强,内驱力易被唤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锋型消费者,他们通常年轻,可支配收入多,对外界和自身的关注程度高,渴求成功和认同,但是行为并不稳定。
  
  消费者与消费环境
  在大众中,个体和群体间是互为环境的。每个普通人几乎都会在意他人的看法,每个人的消费行为都不仅是关乎自身的,哲学家布迪厄说过:人既无法忍受与别人相同,同样也不能忍受与别人不同。所以好的企业首先要制造一种差异,然后消灭它,这一点在世界各地市场都是如此。美国人在发现邻居换了新草坪之后,即使暂时没有能力换一块,也要把自家的草坪整理一新。人都是这样,害怕脱离群体而需要一点共性,害怕失去特点又需要一点个性。
  这在很多的边缘消费行为中可见一斑,如炫耀型消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身着名牌,开私家车,但是在购买家用食品的时候还是会精挑细选,因为在购买后者的时候就不再是炫耀型的,而是趋于实惠了。
  
  特殊群体和一般群体
  前者一般是具有组织性的,如野外生存组织、企业家协会、球迷协会、歌迷影迷会、各类的发烧友组织,他们一般执著于某项技术和文化,消费较冲动,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适合企业做一些细分性的营销。
  大众对于信息的普遍性心理规律: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逆反和遵从。以大众为传播对象的信息要特别和敏感,不论你采取何种渠道和平台。
  案例:Yahoo的网络广告在网络上用“范伟最新禁播电视广告”的噱头大赚眼球,使受众大笑之后广为传播,实际上细想一下,这么长的片子如果借助电视平台,成本实在太高,效果却未必好。它只是选择那些选择了它的人进行传播。
  这条广告符合了选择性注意中的易得性、对比性和暗示性。通常的手法还有斥资千万元打造,名导打造,男(女)人在某阶段不得不看(不知、不做)的多少件事情等,在网络上都能取得成效。
  当然,并非只有公共平台才是影响大众的最佳手段,终端甚至物流都是很好的形式,只是在内容上需要多做文章。很多物流公司的车子平淡无奇,所以宅急送的统一着装和鲜明标志就能赢得更多的选择性记忆。
  因此,针对大众的营销要简明、要果断、要在共同中找到最大的不同,这不会增加成本,反而会增加效果。
  
  群体
  
  并不是说聚在一起的人就称为一个群体,也不是说规模越大越称为群体,他们必须有某些关联性,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称为群体。在大学校园中,一起在阶梯教室上课中的人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学院,虽然很多人在一起,凝聚性却比不上一个专业课课堂上的几十人,而这几十人的群体性也比不上在操场中进行团体比赛的十几个人。
  
  群体的特征和心理特征
  其一,一个群体必需的一个要素就是领袖,缺乏领袖的群体很容易解散。社会学的理论中,当人们身处在一个群体中,就会放弃自身的很多个性、几乎全部的理性,并将自己对于自身 的控制权交予群体。
  其二,群体几乎是相近的,不论是知识精英还是群众组织,他们几乎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不是精英组成的群体就更加精英,绅士组成的群体就更加绅士。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要比一群人更具有判断力。
  其三,群体可控性降低,更容易接受暗示。因为在群体中个体的责任感几乎消失殆尽,所以个体很难产生对于自身的约束力,这样一来群体的情绪容易走向夸张和单纯。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在普法战争期间,狂怒的巴黎人准备以泄露机密的叛国罪处死一个无辜的将军,他们在押着他赶赴断头台的路上,遇见一位牧师,牧师站在高处,向人们大声呼喊:请将他交予政府,我们相信事情会得到公正的裁决。于是事情得到了公正的解决,将军被带走了,几个小时后回到了家中。牧师如果讲述那些情报从很多报纸上就能获取,极有可能被狂怒的人群打倒在地。
  那么对于群体顾客,我们的判断不言自明了,我们仅仅需要适当的传播手段。顾客的群体可以划分为一个松散的大群体,比如一个城市的顾客,百万人级别;也可以是一个小群体,参加促销和企业公关活动的顾客,百人级别的。传播的手段也是集合型的,既有生理语言,如语言、肢体语言、文化语言(节目);也需要物质语言,如文字、印刷、摄影、网络。
  
  非自然形成顾客群体
  很显然,在很多时候,顾客群体并不会自动形成,这就需要企业人员的组织:本次传播针对这个群体的哪些利益和要求,本次活动具备哪些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信息,本次活动能否让人们变得愉快,本次活动是否有对群体中个人发展有利的信息,我们首先做的就是散布这些信息,让处于不同地理方位的人们集中起来。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公关活动经常是搭起舞台,请一些歌手又唱又跳,借此来吸引人的眼球,但是这种方式司空见惯之后就变得烦人而不是吸引人了,企业随后采用了“美女经济”的办法,虽然肤浅,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长远,而且在道理上是本末倒置的。
  案例:在城市CBD地区的高档购物中心附近设立了一个人工攀岩设施,高约8米;颜色是灰色和红色的对比;一个主持人,一个报名台;距离攀岩设施5米左右是四辆不同的福克斯轿车,包含三个车型。主持人手持麦克风宣讲,而攀岩这种充满野性的技巧性活动和城市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比赛,在主持人的话语中穿插了一些品牌的词汇,在攀岩设施的最高端,设置了福特的标志。
  活动过程中,笔者随机采访了10个参与者,7人觉得活动很有趣,也围着车看了一下,并且倾向于认为这些福克斯车具有野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其余3人仅仅关注了活动。
  经过进一步的了解,7个人原本是缺乏汽车信息的,对于德系、日系、美系、韩系等概念几乎没有。而另外3人则接受了颇多的信息干扰。
  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采取暗示性的信息灌输品牌的概念,但是缺乏对这个群体更深层的影响,如利用多媒体的手法将“安全、越野”的符号和活动进一步相关,利用重复和判断性信息加深这种影响。
  在这一点上,介于大众和群体之间的一则广告十分成功,那就是脑白金广告,它几乎没有理性的说辞,一句断言性的口号:送礼就送脑白会!加上不断的重复取得了成功,但是不要效仿这样的行为,要思考其思维方式。
  中国送礼的现象很多,送礼是联络感情的手段之一,但是在公开信息中,没有人教育其他人如何送礼、送什么,所以广告填补了一个空白,减少了顾客挑选礼品的成本。
  对于群体的营销要富有煽动性、鼓舞性、暗示性,特别要注意群体的规模不宜过大,否则易产生离心力,群体的专业性要强,这样针对群体的信息更容易被信服;对于群体中的领袖角色,要给予特别对待。
  
  个体
  
  这里的个体特指单个的顾客。很多营销人常说,顾客的感性行为要多于理性行为,这就混淆了群体和个体的差别。
  实际上,个体的行为更具有理性和判断力,只是很多时候信息的特征不够明显,难以理性判断,所以需要感性的选择。例如,一个顾客在选择电饭煲的时候面对主要信息如下:除了基本功能,甲产品具有定时启动、炖汤等功能,乙产品价格上便宜一些,而且更为省电。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或一个自认称职的妻子,会如何选择呢?
  她可能因为居家的责任选择省电的那款,节省家庭开支;也可能选择定时做饭的那款,增加生活的便利;还有可能离开去寻找一个两种功能兼容的产品,在选择第三款产品的时候,则考虑耐用性。
  个体很容易在面对信息的时候举棋不定,所以需要终端业务员的帮助,帮助分析,帮助挑选,这样更容易赢得顾客。个体行动时总会在内心举出很多理由支持或者宽容自己的行为,他需要一个真诚的第三方。
  在某家电城,一位顾客选购洗衣机,到了一个品牌的柜台前,经过几分钟的询问,顾客决定打消自己的疑虑,说:我刚才看了某韩国品牌,也很不错啊,还有某某功能。这个营业员说:那个牌子啊,最早是做牙膏的,根本不会做洗衣机。于是顾客离开了,因为他的原本用意是要营业员打消他的疑虑,而不是否定他的看法。营业员的做法可能导致顾客不会选择那个韩国品牌,但是他也绝对不会选择营业员推荐的产品。
  仍是家电产品,DVD机前,一个顾客手中拿着U盘,在看机器,营业员走过来招呼,刚介绍几句,顾客就问:你这个怎么没有USB插口呢?营业员立即笑了,问:您很了解啊,看了很长时间了吧?我不多说,您没注意到有插口的机器没有安全卸载模式吧,也就是说你每次拔U盘都在工作状态,很容易损坏资料,要是每次都关机后再拔,又太容易损坏影碟机。顾客恍然大悟,终成交。
  
  总结
  
  由于文章涉及几个学科,所以论述可能不完备和深入。
  归结到营销上来讲,对于大众的营销不能采取直接牟利的手段,只能采取间接的影响。所以用一些公共信息来作提示性的消费诉求就可以。
  个体的营销最终会体现在业务员的水平上,是企业直接盈利的手段,但又不能急功近利。个体虽然趋于理性,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是理性判断,感性选择。
  群体的营销价值在两者之间,现在看来对群体的营销更节省成本和有效,可以多加采用。
其他文献
在熙熙攘攘的都市,他们背着挎包、拿着早点、目光敏锐、步履匆匆,很快消失在大街小巷、高楼大厦里。据统计,在深圳的街区里,你遇到10个背包的年青人,有7个是做业务的。“身上背着冒牌破包,兜里揣着200零钞,远看像归国华侨,近看像港澳台胞,老远就挥手致意,见面就点头哈腰,递上名片——原来是市场营销”,这是对数以千万计的市场业务人员的调侃写照。古话说朝为卖货郎,暮登天子堂。时光流逝,千万的市场营销人员有几
期刊
解决企业既能长大又能活长的问题,就要建立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健。持续成长的组织机制。这个组织机制要保证3个层面的协调:1、投资额与利润额的协调;2、扩张动力与控制能力的协调;3、经营绩效与管理能力的协调。    过去我们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以实现追求企业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种导向造成了企业成长过快和决策者多元投资的失误,因此导致短命企业大量出现,如今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企业“做久”
期刊
什么样的明星代言什么样的品牌,消费者有自己的归类。注重这种调查数据,理性选择“形象代言人”,使代言人与品牌在多个层面匹配至关重要。    今天的中国,明星对于消费者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于明星的热情也在逐步地影响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明星代言的一定是值得信赖的品牌,这几乎成为了消费者的一种价值判断,因此,利用明星的庞大影响力来撬动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正在成为企业营销的一个炙手可热的品牌策略
期刊
当市场不断出现“一个产品成就一个行业”的鲜活奇迹时,我们从中会得到什么启示?    特劳特在《营销竞争的22条法则》中提到,如果你不是行业的领导者,那就建立一个你能在其中为领导者的新的产品类别。  品类构建,就是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在新规则下,制定者因为获利而独占先机,获得发展。全新的品类构建时代已经到来,谁能在这个时代获得胜利呢?  案例:“非油炸”方便面:制定规则,后来居上。  如果按传统做法去
期刊
绝对意义上的病毒营销,率先被网络产品应用,如hotmail、Gmail、QQ、MSN、MySpace、Youtube等网站和网络工具的成功,主要都是依靠病毒营销。随后,这种低成本、能吸引大范围注意力,并带来高回报的新营销方式受到各行各业的追捧。“病毒式营销”的方式也越演越多,比如搞笑动画、图片、文字、免费打折券、免费邮箱等。百度的电影式网络广告《唐伯虎篇》,微软公司与“以公益的名义的I'm计划”,
期刊
又到了每月雷打不动的费用报销时间了,张强要求销售主管在21日处理报销,22日参加城市例会。对凌云来说重要的是后者,早上凌云在办事处花了2个小时处理票据,然后在准备第二天的会议内容,这不是一个月的,而是第二季度的业绩。    业绩    凌云每月都需要填写这样的业绩报告,已经驾轻就熟了,看得最多的指标就是“增长率”,因为这个跟自己的奖金有关系,看来这个季度的奖金有着落了。其他的数据向经销商要一下,准
期刊
“别老整3岁的,有能耐你整点4岁的”。范伟的“苦恼”是不是和休闲食品行业创新力缺乏的现状有些类似?  休闲食品的“定制式创新”如何走出“小儿科”?    休闲食品行业已经被业内人士和消费者认定为“创新力缺乏”的行业,很多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的新鲜感。虽然不少企业都在创新,但大部分创新后的休闲食品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面对急需创新但又欲速不达的休闲食品行业,笔者认为:休闲食品进行“定制式
期刊
在参加一个大型陶瓷专卖店的开业活动时,这家企业的一个负责人急切地告诉我了这样一个需求。最近他要对公司全国的经销商老总及其高层管理者进行一系列培训。公司的大部分经销商年销售额都过了5000万,规模也由原来的几号人马发展到200多人,但是作业模式基本上都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仍旧是经销商老板一个人一句话决策企业的行为,经销商老板本人的知识体系和引进来的职业经理人不相匹配,经销商老板明知道这些经理人能帮助他
期刊
一个成熟开放的市场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现在的问题出在它们都还不完善。    我们谈到“强”,显然不是指向过去,确切地说,是指企业赢得未来的竞争能力。现在效益好的企业,即使有丰厚的利润,如果投资不当,不仅无助于竞争力的提高,甚至会自毁前程。产业经济学的“零利润定理”告诉我们: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利润会趋向于零。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这个定理: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处
期刊
市场占有率世界数一数二,但利润点却盘踞在低端产品上——这是当前最受诟病的一类中国企业。    作为战略选择,动态来看“大”与“强”的辩证关系至少可以细分为以下7种情况:    第一种:强则必大——高竞争力,高效益,这样的企业做大是必然的,做不大是偶然的。  “强”意味着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有好的盈利模式,这样的企业必然是与时俱进的,在万千企业的马拉松长跑中,“弱”的企业不停地掉队,“强”的企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