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会课堂内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对课堂外的社会有着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更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不与社会脱节。尽管学校和老师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在没有统一指导方案的情況下,需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一、 引言
  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单一地学习课本上的科学知识,而对社会上的其他知识极为匮乏的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列入了初中教学。这一课程,通过有意思的文化、科学主题鼓励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通过实践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先进技术,通过参与的方式体验小区和社区的管理,通过集体劳动和相互配合锻炼生活技能,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现有的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在实践当中,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拥有合作性的思维和一定的设计能力。学生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变得积极而主动,合作互助。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侧重点在学生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在社区服务方面,学校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利用节假日或者是课余时间展开社区的服务活动;在社会实践方面,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集体性的活动,表现形式就是军训或者是工农业的生产作业。除此之外,重要的一环就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环节,要对学生进行现代化职业性的劳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成长
  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比较紧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有非常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语文和数学、生活和劳动以及常识方面,都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探索,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自信心提高,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塑造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以后的工作、生活有更强的适应性,满足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三)改变学习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就是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质疑、去调查、去研究,对学生学习意愿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成探究与质疑、学习与运用的综合性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四、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学习选择的处理
  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要理性看待学生是否是自主选择实践课程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从而发现学生喜欢的课题,然后再采用针对性的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能够使学生具有协同思维和合作思维。
  (二)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安排
  综合实践课程需要学生进行统筹安排,并且是活动内容指定活动的目标。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校的特色,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也不能尽善尽美。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优点,通过综合实践课程打破学校和教育模式的束缚,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 教师在指导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程度不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还不是很普及,很多教师对于综合实践课程仅仅是了解,但如何组织、如何开展、如何实施、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就显得无从下手。再加上任何一种学习模式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尝试和应用,才能够普及,所以很多教师对于综合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二)理解不够透彻
  因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所以目前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程度多是处于浅显状态,即课程的核心含义教师尚未明确。具体表现为:指导教师难以理解课程实施的目的、基本架构、课程开展方向及制定预测方案的原因等。基于此,教师在课程开展中将无法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性,并导致初中生学习效率陷入停滞状态。
  (三)缺乏合作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和其他教师之间没有深入的交流合作,这是因为学校对于课程的实施仅仅是安排几名教师负责,而其他的教师不会参与。此外,师生之间同样缺乏合作,即教师仅关注学生通过该课程所获取的知识量,而未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四)能力欠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明确向教师提出新的能力要求,例如,开发课题、活动组织协调、师生合作、活动评价能力等。但结合资料信息、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多数教师并未掌握有关能力,或能力水平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严重不符。此外,因教师知识架构不够完善,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率逐步呈现下滑的趋势。
  (五)缺乏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没有制订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笔者在部分实验区调查发现,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95%的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活动主题制订具体的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六、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指导的策略   (一)日常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周期性的反思总结来完善实践课程方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要总结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抓住生活中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融入课程方案中,提高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教师也要掌握实践课程的核心思想,在这个基础上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方案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青春期,不仅情绪多变,想法复杂,叛逆心理强,而且具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自我的突出意识比较强。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动而又感性,渴望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获得需求的东西,包括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在这一个阶段的心理,明确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而制订出符合学生心理得活动方案。比如说,七年级侧重感性认识以及知识的直接运用,进行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的技能培养、情感培养。八年级则侧重运用原理、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八年级的孩子,可以多安排一些实验性实践活动。
  (三)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方案制定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个体潜力,使学生能够达到整体的进步。比如说,可以让七八年级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四)精细分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烦琐复杂,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精细化的分工,将活动任务拆分,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实踐活动课程开始之前,不管是场地还是材料,抑或者是工具,都需要学生的参加,教师可以进行组织分工,每一个学生完成自身的任务即可。同时,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还要对整个活动进行拆分,将任务通过分组、分人的模式分解出去。这样一来,不仅活动任务被分解,操作的责任也会随之分解,形成一个有层次化的综合实践管理体系。
  (五)制订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
  教师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展开全方位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需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重学习过程、技能应用、全员参与等内容,评价要与指导相结合,以提升评价的激励作用。为体现课堂评价的价值度,教师还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形式,以提升评价的多元性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课堂评价还要注重正能量释放,多给出积极性评价,减少负面评价的消极影响。首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体验和感悟,关注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促进学生的反思;其次,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教师评价应侧重于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记入工作量,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对学校的评价。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活动课时、实践活动师资、实践活动实施状况等,综合实践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
  七、 结束语
  实践出真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观念与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对于七八年级的孩子,要结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原本的兴趣,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给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从而帮助教师把握一堂综合实践课。
  参考文献:
  [1]王兴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与引导[J].新西部,2010(2):183-184.
  [2]邓艳红.准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个关键词[J].中国德育,2018(2):29-32.
  [3]安桂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构想[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4):4-5.
  作者简介:徐乐,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其他文献
科学写作是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理解、推进学生元认知过程并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反思性写作作为一种较为前沿的科学教学辅助方式,旨在通过教学前的写作任务引导
当前,学生的媒介化生存呈现“跨媒介”特征,他们的语言实践活动也随之呈现新特点和新气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应有所拓展。语文课程内容需要应时而变,努力为学生胜任社
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的青云小学位于江苏省最西南,毗邻浙江,是一所江南水乡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18个班级,学生734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名.而其帮扶结对的桃源镇蒲公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后续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中学生“阳光大课间”建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中学生“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影响活动发展的因素及对这种活动形式的创新对策,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阳光大课间;创新研究  一、 引言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国家对中学生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相关规定开展的体
摘 要:语文是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试教育的必学科目,担负着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和写作基础的重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不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究深化阅读教学,既要深入内容,提升学生对文章风格的感受;又要通过借助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的趣味性,更加积
在了解中华民族文明以及传统习俗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当前,高校不仅要培养出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优秀学生,还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
受教育改革工作影响,我国中学教育现代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融入信息技术,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学生可以实现"
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使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创造新的机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保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推进新时代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导性工作。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体现在: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类型单一;高层次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种单一的作文教学形式已不切合实际,而如何评改作文,使作文评改真正体现应有的意义,这是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