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新世界的大门”
今年暑假,黎羽忠趁着九月开学前,参加了一场到中国大陆的文化创意交流学习营,参加者是来自各县市的大学生、研究生,年纪稍早一点的有博士生。一行总共二十五个人,一同参与这次到北京、上海、南京的交流参访团。
黎羽忠说:“由于等候登机的时间还有很久,我们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更好、更快的认识朋友,于是大家就抓住时机,分享彼此为何来参加这次营队。有位政治大学的女同学说,因为她在学校社团里认识了大陆学生,从此开启了‘认识新世界的大门’,顿时觉得与过去的认知都不一样,有一种被社会长期欺骗的感觉。
我们刚一听到‘认识新世界的大门’的时候当然是觉得很好笑,不过随着她随后补充的内容,我们几个人也不由得认真倾听,开始思考。她是这么说的,认识大陆同学之后,她首先是惊讶的发现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教育,对现代中国大陆几乎是只字不提,历史课本中只讲民国初年,然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大跃进失败、大饥荒、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一连串负面印象的形塑。
接着,一跳就跳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其后的发展一笔带过,毫无更新,无视于中国大陆近一二十年来的前进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教育上是这样,媒体上对于中国大陆的介绍也是少得可怜。
早期虽然有《大陆寻奇》和《八千里路云和月》,但现在除了少数对中国大陆采取亲近支持立场的媒体,会对现在中国的面貌与内容加以说明,用节目方式介绍给观众,其余的媒体往往是在政论节目上批评中国大陆在人权保障上的落后,或者偶尔在新闻报道上提供中国大陆经济如何再创高峰、领导人外交受各国重视,这些表相新闻只让我们知道了这些‘结果’,却没有让我们在这之外得到更多对于中国大陆社会的了解。
那女孩举例说,我们现在在台湾汇款,大家直觉就是走到ATM自动柜员机,少数人会用网络银行转帐,但是都会被收取不等的手续费。可是大陆好几年前就开始用行动支付工具,方便快速又有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以及多次汇款的手续费,更是直接回馈到民众身上,让整个社会都降低成本,资源更有效运用。
我仔细的想,这些事情我以前确实没有特别注意,我想要认识大陆也是因为身边认识了社团朋友,还有课堂上偶尔认识的大陆同学,通过他们的分享,比媒体教给我们还要多得多。
有些资讯问这些大陆同学,他们的回复内容比课本多了几十倍,也更富有生活化的实际内容,不是那种特定媒体会灌输给你的意识型态,好像一切来自于中国大陆的都是劣质、落后、没水平的。可是偏偏这样的印象普遍存在于台湾社会,即使国际上不断传来的消息是中国大陆现今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还是会套上惯性的思考逻辑,认为大陆社会以及大陆民众永远就是传统印象中的那么落后。
我的疑问与思考延续着,一路陪着我到了北京。过去,对北京的印象就只有那偌大无比的紫禁城,而亲眼看到了北京的巨大规模与现代繁华面貌,亲自体验北京地铁那人挤人的热闹光景,街上路上到处看得到的广告无一不展示着现代中国大陆的物质进步。特别是当我们就随着一般民众在北京各大商场街路逛着街时,处处的移动支付、智能购买都让我们开了眼界。那一瞬间,谁还敢嘲笑大陆的‘落后、没水准’?我们一个个活脱脱成了从‘落后台湾’来的乡巴佬。”
“只有国家好了,香港才会好”
李佳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90后”香港男生,看上去很潮,也很阳光,他喜欢读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诗。过去几年中,他频繁穿梭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用他的话说,香港与内地命运相连,不可分离,只有国家好了,香港才会好,“要了解内地,就得亲自去看看”。
祖籍福建的李佳斌对于内地曾经一无所知。小时候春节回福建老家探亲留下的模糊记忆,便是他心中对内地的最初印象。
他说,香港的学生在学校也会唱国歌,但对于中国的历史了解很少,老师讲的也不多,在不少学生脑海里“国家的概念好像淡淡的”。值得庆幸的是,过去几年来,特区政府加大了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投入,鼓励香港青少年多到内地交流,去亲眼看看内地的发展变化。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李佳斌报名参加了香港学生赴陕西交流团,在陕西待了8天。两地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彼此都对对方的生活充满好奇。“优秀厚道”,李佳斌如此评价当年那些接待他们的内地学生,“我们一直有联系”。
陕西之旅彻底点燃了这个香港小伙子进一步了解内地、获得更多知识的欲望。此后,他参加了系列交流团,并从一个普通团员成长为领队。
这些年,李佳斌去了内地许多地方,结识了很多朋友。他说,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他的思想有了深刻变化。
在“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西部行”中,李佳斌在甘肃体验采访了12天,祖国大西北人民的纯朴令他感动。他说,两地年轻人都生活在资讯丰富的时代,通过互联网、微信等便可以了解世界,思维都很活跃;内地年轻人更有“集体”观念,维护团体形象,而香港年轻人则更重视“个性”。
在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唐岔村,李佳斌拜访了“90后”大学生“村官”刘凤。刘凤来唐岔村快两年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他们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李佳斌说他很佩服这些同龄人。村民们也很欢迎这些大学生“村官”,认为他们有能力推动当地的发展。李佳斌观察到,大学生“村官”们很朴实、肯干,和村民的感情很好,“他们是有人情味并了解基层民众想法的人”。
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下,他了解了老一辈革命人的故事。当年,延安精神鼓舞着全国各地的青年为了国家前途和命运奔赴延安。如今,延安有大剧院、大广场,有电影、WIFI和美食,老区人民的日子过得喜滋滋的。
“他们实现了从用粮票买米到用手机买股票,从窑洞搬进敞亮的房子……”李佳斌说,再一次回到延安,少了一份激动,多了一份感慨。
“希望更多青年去内地看看”
几年来,李佳斌组织参与了多个交流团赴内地参观学习,北京、上海、四川、陕西……他希望有更多的香港年轻人能像他那样去内地走走看看,体验感悟。他认为,只有亲身体驗,才会得出客观的结论,“眼见为实嘛”。
李佳斌立志要为香港做点实事,希望自己能从一个实践者变为一个研究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改变一些人的观念。一本学生月刊已在孵化中,其创刊目的是要鼓励大学生关心国家、时事,参与社会讨论。
李佳斌说,香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期望通过开宗明义的讨论,让更多人明白,推动香港发展方法有很多,但绝不是通过所谓的“占中”,甚至宣扬“港独”,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年轻人的不断努力和创造。
以“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座右铭的李佳斌说,“爱国爱港的情怀如同身体里流动的血液”,他将继续为推动两地年轻人的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到大陆参加学习营的一名台湾博士生也感悟,他之前来过几次大陆参加学术研讨会,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大陆社会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复制贴上然后就能了解的,一定要花时间去认识当地的人、结交朋友、多去市集走走看看,才能夠稍微对这些城市有所领略。
(环球网 2016.11.26、澎湃新闻网 2016.11.28)
今年暑假,黎羽忠趁着九月开学前,参加了一场到中国大陆的文化创意交流学习营,参加者是来自各县市的大学生、研究生,年纪稍早一点的有博士生。一行总共二十五个人,一同参与这次到北京、上海、南京的交流参访团。
黎羽忠说:“由于等候登机的时间还有很久,我们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更好、更快的认识朋友,于是大家就抓住时机,分享彼此为何来参加这次营队。有位政治大学的女同学说,因为她在学校社团里认识了大陆学生,从此开启了‘认识新世界的大门’,顿时觉得与过去的认知都不一样,有一种被社会长期欺骗的感觉。
我们刚一听到‘认识新世界的大门’的时候当然是觉得很好笑,不过随着她随后补充的内容,我们几个人也不由得认真倾听,开始思考。她是这么说的,认识大陆同学之后,她首先是惊讶的发现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教育,对现代中国大陆几乎是只字不提,历史课本中只讲民国初年,然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大跃进失败、大饥荒、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一连串负面印象的形塑。
接着,一跳就跳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其后的发展一笔带过,毫无更新,无视于中国大陆近一二十年来的前进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教育上是这样,媒体上对于中国大陆的介绍也是少得可怜。
早期虽然有《大陆寻奇》和《八千里路云和月》,但现在除了少数对中国大陆采取亲近支持立场的媒体,会对现在中国的面貌与内容加以说明,用节目方式介绍给观众,其余的媒体往往是在政论节目上批评中国大陆在人权保障上的落后,或者偶尔在新闻报道上提供中国大陆经济如何再创高峰、领导人外交受各国重视,这些表相新闻只让我们知道了这些‘结果’,却没有让我们在这之外得到更多对于中国大陆社会的了解。
那女孩举例说,我们现在在台湾汇款,大家直觉就是走到ATM自动柜员机,少数人会用网络银行转帐,但是都会被收取不等的手续费。可是大陆好几年前就开始用行动支付工具,方便快速又有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以及多次汇款的手续费,更是直接回馈到民众身上,让整个社会都降低成本,资源更有效运用。
我仔细的想,这些事情我以前确实没有特别注意,我想要认识大陆也是因为身边认识了社团朋友,还有课堂上偶尔认识的大陆同学,通过他们的分享,比媒体教给我们还要多得多。
有些资讯问这些大陆同学,他们的回复内容比课本多了几十倍,也更富有生活化的实际内容,不是那种特定媒体会灌输给你的意识型态,好像一切来自于中国大陆的都是劣质、落后、没水平的。可是偏偏这样的印象普遍存在于台湾社会,即使国际上不断传来的消息是中国大陆现今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还是会套上惯性的思考逻辑,认为大陆社会以及大陆民众永远就是传统印象中的那么落后。
我的疑问与思考延续着,一路陪着我到了北京。过去,对北京的印象就只有那偌大无比的紫禁城,而亲眼看到了北京的巨大规模与现代繁华面貌,亲自体验北京地铁那人挤人的热闹光景,街上路上到处看得到的广告无一不展示着现代中国大陆的物质进步。特别是当我们就随着一般民众在北京各大商场街路逛着街时,处处的移动支付、智能购买都让我们开了眼界。那一瞬间,谁还敢嘲笑大陆的‘落后、没水准’?我们一个个活脱脱成了从‘落后台湾’来的乡巴佬。”
“只有国家好了,香港才会好”
李佳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90后”香港男生,看上去很潮,也很阳光,他喜欢读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诗。过去几年中,他频繁穿梭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用他的话说,香港与内地命运相连,不可分离,只有国家好了,香港才会好,“要了解内地,就得亲自去看看”。
祖籍福建的李佳斌对于内地曾经一无所知。小时候春节回福建老家探亲留下的模糊记忆,便是他心中对内地的最初印象。
他说,香港的学生在学校也会唱国歌,但对于中国的历史了解很少,老师讲的也不多,在不少学生脑海里“国家的概念好像淡淡的”。值得庆幸的是,过去几年来,特区政府加大了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投入,鼓励香港青少年多到内地交流,去亲眼看看内地的发展变化。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李佳斌报名参加了香港学生赴陕西交流团,在陕西待了8天。两地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彼此都对对方的生活充满好奇。“优秀厚道”,李佳斌如此评价当年那些接待他们的内地学生,“我们一直有联系”。
陕西之旅彻底点燃了这个香港小伙子进一步了解内地、获得更多知识的欲望。此后,他参加了系列交流团,并从一个普通团员成长为领队。
这些年,李佳斌去了内地许多地方,结识了很多朋友。他说,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他的思想有了深刻变化。
在“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西部行”中,李佳斌在甘肃体验采访了12天,祖国大西北人民的纯朴令他感动。他说,两地年轻人都生活在资讯丰富的时代,通过互联网、微信等便可以了解世界,思维都很活跃;内地年轻人更有“集体”观念,维护团体形象,而香港年轻人则更重视“个性”。
在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唐岔村,李佳斌拜访了“90后”大学生“村官”刘凤。刘凤来唐岔村快两年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他们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李佳斌说他很佩服这些同龄人。村民们也很欢迎这些大学生“村官”,认为他们有能力推动当地的发展。李佳斌观察到,大学生“村官”们很朴实、肯干,和村民的感情很好,“他们是有人情味并了解基层民众想法的人”。
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下,他了解了老一辈革命人的故事。当年,延安精神鼓舞着全国各地的青年为了国家前途和命运奔赴延安。如今,延安有大剧院、大广场,有电影、WIFI和美食,老区人民的日子过得喜滋滋的。
“他们实现了从用粮票买米到用手机买股票,从窑洞搬进敞亮的房子……”李佳斌说,再一次回到延安,少了一份激动,多了一份感慨。
“希望更多青年去内地看看”
几年来,李佳斌组织参与了多个交流团赴内地参观学习,北京、上海、四川、陕西……他希望有更多的香港年轻人能像他那样去内地走走看看,体验感悟。他认为,只有亲身体驗,才会得出客观的结论,“眼见为实嘛”。
李佳斌立志要为香港做点实事,希望自己能从一个实践者变为一个研究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改变一些人的观念。一本学生月刊已在孵化中,其创刊目的是要鼓励大学生关心国家、时事,参与社会讨论。
李佳斌说,香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期望通过开宗明义的讨论,让更多人明白,推动香港发展方法有很多,但绝不是通过所谓的“占中”,甚至宣扬“港独”,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年轻人的不断努力和创造。
以“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座右铭的李佳斌说,“爱国爱港的情怀如同身体里流动的血液”,他将继续为推动两地年轻人的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到大陆参加学习营的一名台湾博士生也感悟,他之前来过几次大陆参加学术研讨会,每到一地都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大陆社会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复制贴上然后就能了解的,一定要花时间去认识当地的人、结交朋友、多去市集走走看看,才能夠稍微对这些城市有所领略。
(环球网 2016.11.26、澎湃新闻网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