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是所有家庭的期望。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一大原因。本文分析了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体验的内在关联,提出确立“学以致用”与“德才兼备”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等基于职业体验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体验;生涯规划教育;学以致用;德才兼备
引言:教育是百年大计,更是国家的根本。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对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解。从不同的出发点切入,得出的结论必然存在差异。基于职业体验,使初中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之路,值得人们广泛思考。
一、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体验的内在关联
职业体验是一类新兴的商业教育服务项目,目的在于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是未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提供高仿真设施道具及模拟场地,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以不同职业为主体构成元素的场景中,感受成年人的工作过程,进而对自己的未来展开思考。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学以致用”的观念,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从而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所谓“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即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够使国家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整体。如果个体拥有“屠龙之技”,却无“用武之地”,甚至连传承此种技艺的价值也不具备,则此类学习过程将被视为“失败”。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自初中开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外,还有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但长期以来,学习内容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除了中考、高考之外,通过十年寒窗得来的知识储备究竟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对于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究竟具备什么样的价值?并没有任何人对学生群体进行精细解读。
总体来看,应试教育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但在维护教育公平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思维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即可开展对未来道路的思考,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比如某初中生立志当警察,故而对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与破案侦查有关的学科下苦工的同时,还在生涯规划师的帮助下,自小锻炼身体;当其进入警校后,能够进一步开阔眼界、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当其真正进入行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时,早已深植于其内心深处的,渴望保家卫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愿望真正得以实现时,其人生必然灿烂辉煌,且不留遗憾。
二、基于职业体验开展初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确立“学以致用”与“德才兼备”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学以致用”,即使自身所学拥有发挥空间;而“德才兼备”中的“德”,既代表品德,又包含职业道德。甚至在很多特定场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超过道德品格。比如“律师”这一行业,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下,律师的行为不能被简单地冠以“善”或“恶”,其职业道德要求其必须以雇主(当事人)的诉求为主,不能掺杂任何私人甚至是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趋向。如果对此项法律与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入,则学生的一腔热血很可能在真正踏入职场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比如一些案件的当事人,按照新闻媒体披露出的情节,嫌疑人堪称“十恶不赦”。但舆论的焦点也会集中在为“恶人”辩护的律师身上,指责其不顾道德底线,“替犯罪分子辩护”。从法理上来看,当事律师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且恰恰是依法治国的具象行为。如果社会整体认为,“良知”与“职业道德”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应该从根源出发,找到平衡或彻底解决此种矛盾的有效方式,而不是将社会整体的道德怒火,倾泻在某一类特殊的职业上。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当代初中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使其从小开始,对其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深入了解,既要切实体会到从事该职业能够为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更要明确背后不为人所知的酸甜苦辣。如此一来,当学生真正成长之后,对于某个职业的判断及认知已经极为成熟,对于该行业的整体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1]。
(二)通过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性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確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比如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学生被灌输“你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之类的观念。故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时,很多学生上大学之前,品学兼优,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但进入大学之后,逃课、挂科,甚至沾染一些“不三不四”的习惯,不仅成绩一落千丈,人生的未来也会充满阴影。究其原因,长时间的“思想束缚”,导致此类学生群体对未来缺乏整体性的规划,进入大学之后“迷失了自我”。基于此,在初中阶段,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希望从事何种职业,希望过生什么样的日子进行思考,进而意识到时间的珍贵性,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比如某学生希望成为一名心理学专家,那么与人沟通的技巧、对人体神经系统与生理反应的认知等就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故从初中开始,充分阅读与心理学有关的著作,则未来必然可期[2]。
(三)透过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清楚学习的根本目的。比如某些学生的理想十分简单,在家乡的县城中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慢节奏的生活,故而对英语、地理等学科缺乏兴趣。面对此种情况,生涯规划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利用“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安稳”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换言之,从事任何工作,除了基本工资能够养活自己、支撑家庭所需之外,还需要具备“五险一金”,否则当生活质量不存,何谈“安稳”。我国县城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首先考察的是个人的学历,如果不达标,则连报考的资格都不会拥有。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从理想、实际等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确立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结语: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三者皆备,方能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披荆斩棘,进而走向巅峰。因此,基于职业体验对初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即可对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思考,进而“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胡静.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 李月琴.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8.
关键词:职业体验;生涯规划教育;学以致用;德才兼备
引言:教育是百年大计,更是国家的根本。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整体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对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解。从不同的出发点切入,得出的结论必然存在差异。基于职业体验,使初中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之路,值得人们广泛思考。
一、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体验的内在关联
职业体验是一类新兴的商业教育服务项目,目的在于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是未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提供高仿真设施道具及模拟场地,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以不同职业为主体构成元素的场景中,感受成年人的工作过程,进而对自己的未来展开思考。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学以致用”的观念,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从而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所谓“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即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够使国家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整体。如果个体拥有“屠龙之技”,却无“用武之地”,甚至连传承此种技艺的价值也不具备,则此类学习过程将被视为“失败”。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自初中开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外,还有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但长期以来,学习内容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除了中考、高考之外,通过十年寒窗得来的知识储备究竟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对于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究竟具备什么样的价值?并没有任何人对学生群体进行精细解读。
总体来看,应试教育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但在维护教育公平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思维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即可开展对未来道路的思考,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比如某初中生立志当警察,故而对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与破案侦查有关的学科下苦工的同时,还在生涯规划师的帮助下,自小锻炼身体;当其进入警校后,能够进一步开阔眼界、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当其真正进入行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时,早已深植于其内心深处的,渴望保家卫国、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愿望真正得以实现时,其人生必然灿烂辉煌,且不留遗憾。
二、基于职业体验开展初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确立“学以致用”与“德才兼备”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学以致用”,即使自身所学拥有发挥空间;而“德才兼备”中的“德”,既代表品德,又包含职业道德。甚至在很多特定场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超过道德品格。比如“律师”这一行业,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下,律师的行为不能被简单地冠以“善”或“恶”,其职业道德要求其必须以雇主(当事人)的诉求为主,不能掺杂任何私人甚至是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趋向。如果对此项法律与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入,则学生的一腔热血很可能在真正踏入职场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比如一些案件的当事人,按照新闻媒体披露出的情节,嫌疑人堪称“十恶不赦”。但舆论的焦点也会集中在为“恶人”辩护的律师身上,指责其不顾道德底线,“替犯罪分子辩护”。从法理上来看,当事律师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且恰恰是依法治国的具象行为。如果社会整体认为,“良知”与“职业道德”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应该从根源出发,找到平衡或彻底解决此种矛盾的有效方式,而不是将社会整体的道德怒火,倾泻在某一类特殊的职业上。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当代初中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使其从小开始,对其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深入了解,既要切实体会到从事该职业能够为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更要明确背后不为人所知的酸甜苦辣。如此一来,当学生真正成长之后,对于某个职业的判断及认知已经极为成熟,对于该行业的整体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1]。
(二)通过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性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確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比如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学生被灌输“你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之类的观念。故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时,很多学生上大学之前,品学兼优,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但进入大学之后,逃课、挂科,甚至沾染一些“不三不四”的习惯,不仅成绩一落千丈,人生的未来也会充满阴影。究其原因,长时间的“思想束缚”,导致此类学生群体对未来缺乏整体性的规划,进入大学之后“迷失了自我”。基于此,在初中阶段,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希望从事何种职业,希望过生什么样的日子进行思考,进而意识到时间的珍贵性,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比如某学生希望成为一名心理学专家,那么与人沟通的技巧、对人体神经系统与生理反应的认知等就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故从初中开始,充分阅读与心理学有关的著作,则未来必然可期[2]。
(三)透过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清楚学习的根本目的。比如某些学生的理想十分简单,在家乡的县城中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慢节奏的生活,故而对英语、地理等学科缺乏兴趣。面对此种情况,生涯规划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利用“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安稳”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换言之,从事任何工作,除了基本工资能够养活自己、支撑家庭所需之外,还需要具备“五险一金”,否则当生活质量不存,何谈“安稳”。我国县城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首先考察的是个人的学历,如果不达标,则连报考的资格都不会拥有。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从理想、实际等多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确立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结语: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三者皆备,方能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披荆斩棘,进而走向巅峰。因此,基于职业体验对初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即可对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思考,进而“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胡静.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 李月琴.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