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无公乃无民国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去世后,孙中山感慨“后死何堪”
  黎元洪下令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黄兴到”三个大字,派人举着大旗,骑在马上……前线将士们顿时士气大振
   黄兴(1874-1916),湖南长沙人。1902年底,参与创办《游学译编》,继而组织“湖南编译社”。1903年,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5年,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任庶务。此后参与和领导了防城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多次革命活动。1911年11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12月任临时政府副元帅并代大元帅职权。1912年1月任临时政府陆军总长,8月任国民党理事,12月任川汉铁路督办。1913年7月,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
  黄兴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中国国民党元老,20世纪初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推翻封建统治,为中国实现民主、独立、富强鞠躬尽瘁,作出了不朽贡献。因此,世人将其与孙中山并称“孙黄”。
  黄花岗起义中身先士卒,被击断两根手指
   1906年春,黄兴派遣革命志士刘道一回湖南,策动萍浏醴起义,第一次打出了“中华民国”的旗号。起义虽然失败,但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起义,意义深远。1907年,黄兴从日本来到越南河内,与孙中山一同策划了东南沿海多次起义,他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都遭失败,黄兴也因此被称为“常败将军”。
   “今夜拟入,成败既非所逆睹,惟望公珍卫,成则速回,败亦谋后起。弟本不材,于此次预备多有未周,厥咎殊深。奈事皆决议而行,非一人所能专断,幸各人挟有决死之志,或能补救,亦未可知。绝笔上言。”这是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给孙中山写的一封“绝笔信”。成败,在此一举!
   1911年4月27日,以黄兴为总指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组织敢死队,臂缠白巾,直抵两广总督张鸣岐总督府,先杀死管带金振邦,又冲入内堂准备活捉张鸣岐,迫使他号令两广清军反正。
   岂料,张鸣岐早已闻风而逃,藏在水师行台的茅厕中。越来越多的清军援兵阻止了起义军搜索的进度。就在黄兴即将攻入行台之际,一发子弹“嗖”地飞来,将黄兴持枪的手指击断两根,剧痛使得他身体趔趄,几近倒地。
   随后赶来的徐宗汉(1877-1944,民国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儿童教育家,起义后不久与黄兴结婚)见状,来不及细想,一边扶着他躲避清军的追杀,一邊往城门口方向逃奔。行至城门口附近时,两人才猛然发现,守城护卫猛增,而且盘查严密。
   危急关头,黄兴和徐宗汉只好躲在附近的草丛里等待时机。
   这时,一个身背半边猪肉的屠夫朝城门走来,黄兴顿时心生一计,立刻跟徐宗汉耳语几句。徐宗汉绕出草丛来到屠夫身边,花重金买下那块猪肉及他的外衣。
   黄兴换上屠夫的衣服,又把猪肉背到身上,俨然一个杀猪宰羊的屠夫。两人“心无旁骛”地走到了城门下。
   一个清兵眼尖,立马看出了黄兴流血的断指,质疑地盘问。
   黄兴和徐宗汉佯装害怕,说:“不小心被刀切了手。”然后趁人不备,偷偷塞了点儿碎银过去。
   最终,他们得以虎口脱险。
   广州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黄兴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他勇敢无畏,身先士卒,虽败犹荣,在国内民众和旅居国外的华侨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在香港养伤,曾一度灰心,想冒险去暗杀李准等清朝官吏,为死难烈士报仇,但被劝阻。
   1911年7月31日,黄兴设想“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他还应允湖北革命党人的邀请,准备赴武汉主持起义大计,但未及动身,武昌已经爆发了起义。
   提到辛亥革命,很多人都会想起武昌首义,而关系革命成败的生死之战——武昌首义后的武汉保卫战,则少有人知。
   武汉保卫战始于1911年10月18日,终于11月27日,持续40天,其激烈程度和对清军的重创,都比武昌起义更甚。在保卫战的前10天,先后由何锡藩、张景良、姜明经指挥,然而何锡藩开枪打伤自己,请求另派指挥官;张景良首鼠两端,和清方秘密勾结,被处决;姜明经擅离职守。正在这个前线无主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紧要关头,黄兴于10月28日到达武汉。
   黄兴行装甫卸,立即前往都督府与黎元洪(1864-1928,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相见。此时,黎元洪正苦于前线无人指挥,见黄兴到来,终于松了一口气,极力表示欢迎的同时,下令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黄兴到”三个大字,派人举着大旗,骑在马上,在武昌和汉口没有被清军攻占的地方跑了一圈。前线将士们得知黄兴到来,顿时士气大振。
   11月2日,湖北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黄兴受命于危难之间,被正式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次大战时,黄兴都亲临前线。即使枪炮子弹擦身而过,他也镇静自若。
   据当时陪伴黄兴左右的胡祖舜后来回忆,在汉阳保卫战的最后几天,“当两军之相持也,黄总司令逐日至前线,亲自指挥督战。余亦尝与俱,每见敌炮落在咫尺,黄少为之动,辄由随从人员强拽以避。其英勇之气,令人感佩不忘”。
   在反攻汉口战役中,当黄兴退到花园时,“在花园阵地庭前潜入了一个敌方的便衣人员,拿着手枪对准黄兴的侧背。我用日本话喊了一声‘危险’!顿时黄兴拔刀把对方的头砍成两块了。”据日本友人、军事顾问萱野长知在《中华民国革命密笈》中记述,黄兴的英勇、冷静应变令人震惊。
   黄兴对武汉保卫战的贡献,不止限于在武汉保卫战期间竭尽全力指挥战斗和防御,而且他以一个军事统帅的战略眼光,通盘筹划,为争取南方革命战争的胜利殚精竭虑。   
  袁世凯逼走黄兴之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危机重重。因为此时的南京,“倘数日之内无足够的资金以解燃眉之急,则军队恐将解散,而革命政府也将面临瓦解之命运”。黄兴甚至自称:“和议若不成,自度不能下动员令,唯有割腹以谢天下!”
   2月,为顾全大局,根据“南北和谈”(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胁迫南方革命政权进行的和平谈判)的结果,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重组内阁,将一干革命党人排除在外。
   起初,袁世凯不顾南方各省及众多团体“继续任黄兴为陆军总长”的要求,委以黄兴总参谋长的虚职,黄兴坚辞不受。随后,袁世凯又趁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临时参议院北迁之际,下令黄兴留守南京,处理各省革命军的裁撤与遣散事宜。这一次,黄兴欣然接受了任命,因为“两江一带军队,维持整理刻不容缓。兴纵怀归隐之志,也断不敢置经手未完事宜于不顾,以负我军界同胞”。
   可这时,袁世凯又做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他给了黄兴维持与整理革命军的权力,但没有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无奈之下,黄兴也只能以“爱国”为号召,鼓励军人们自动离职,共济时艰。这样说固然很容易,真做起来却是非常困难——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前,谁会轻易放下手中的武装呢?
   据黄兴的幕僚李书城回忆,4月11日,“江西军俞应麓所部突然哗变,在南京城内肆行抢劫,经请广西军王芝祥所部弹压,到天晓才平定”。当时黄兴因有事不在南京,等他得知消息赶回时,兵变已被残酷镇压。黄兴对此感到十分内疚,他致电袁世凯:“南京局势危急万分,不但各军积欠饷项无从发给,即目前伙食已无法支持。告急之声,不绝于耳……”袁世凯置若罔闻。可即便如此,黄兴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最终将驻扎在苏皖地区的北伐军队缩编成5个军,或遣返或解散。
   1912年5月13日,已心力交瘁的黄兴致电袁世凯请辞。对此结果,袁世凯早已料到,此时他已达到了消磨革命党人斗志的目的,成功逼走了黄兴。但同年8月,同盟会等组织改组为国民党,黄兴任理事,加上迫于南方革命党人的压力,袁世凯决定采取“怀柔策略”,拉拢黄兴等人。
   黄兴一时受到袁世凯的蒙蔽,以为革命已经成功,遂出任川汉铁路督办一职。1912年8月,他在《铁道杂志序》中写道:“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主张“先以铁道为救亡之策,急起直追,以步先进诸国后尘,则实业庶几兴勃也乎!”可惜的是,由于政局的变化,他不得不投身于“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中,以至于其发展实业和教育的主张大都未能实现。
  
  黄兴与孙中山:“黄金搭档”为何反目
   提黄兴,绕不开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大纲领导者统领全局,寻求多方支援,而黄兴则作为军事实战家多次策划与领导反清武装起义,可谓“孙氏理想,黄氏实行”。
   1905年7月的一天,在日本东京,黄兴把孙中山领到一家中国餐馆,短暂寒暄之后,就转入革命话题的讨论。将近两个小时,孙中山与黄兴既不吃菜,又不饮酒,只推心置腹地谈话。最后,他们兴奋地举杯庆贺这次会晤。不久,“孙黄”共同主持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选举总理时,黄兴极力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获得通过。黄兴则当选为庶务。
   黄兴具备做领袖、演主角的大部分条件,但他甘当配角,一直坚定地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1907年7月,同盟会内部发生了第一次“倒孙运动”,章太炎、张继、陶成章等人就潮州、惠州等地起义失败和孙中山分配赠款不公一事发起攻击,逼当时代理庶务的刘揆一召开特别大会,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改选黄兴为总理。黄兴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由于黄兴严正反对的态度,第一次“倒孙风波”得以平息。1909年秋,陶成章等发起第二次“倒孙运动”,要求开会改选黄兴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不仅拒绝召集会议讨论,还为孙中山力辩。他在一封写给孙中山的信中说道:“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之。”
   1911年5月4日,孙中山在美国接到胡汉民复电,得知黄花岗起义后黄兴安全脱险,已到达香港,欣然表示:“天下事尚可为也!”
   同年底,武汉保卫战后期,全国已有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南北和谈”被提上议程。不久,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暂设于南京,公举黄兴为大元帅,因黎元洪反对,最后黄兴任副元帅并代大元帅职权。12月23日,黄兴获悉孙中山即将归国,遂推辞赴南京,并解释:
   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以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太平天国起初节节胜利,但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力,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肯自我牺牲的人才能从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紧的是团结一致,才有力量打击敌人。要团结一致,就必须不计较个人权利,互相推让。
   1912年1月1日,“孙黄”分别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陆军总长。当时有人说“孙是一面旗,黄是一把剑”。常人只道两人志同道合、珠联璧合,是一对“黄金搭档”,却甚少知道,“孙黄”也曾有过恩怨纠葛,甚至反目。
   早在辛亥革命前,“孙黄”就曾爆发过冲突。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要数发生于1907年2月的“国旗之争”,当时孙中山在国旗方案上“固执不改,并出不逊之言”;黄兴力争不得,甚至大怒,誓言要脱离同盟会。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几乎反目。最后,经人劝解,黄兴作了让步。
   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袁世凯嫌疑很大。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黄兴以南方各省内部不统一、军队力薄,对讨袁缺乏信心,主张以法律解决,两人各执己见,互不退让。7月,孙中山兴师讨袁,“二次革命”爆发。“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黄兴等人流亡日本。
   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宋教仁案发生后,即应兴师讨袁,但党人多不听从他的指挥,坐失良机,致使袁世凯得到了“大借款”,可以从容布置,因此對黄兴颇多责难。一次,黄兴去见孙中山,遭到痛骂,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之后,他们又在国民党的改组问题上意见相反,争论激烈。据说,当时二人情绪激昂,“时声高惊四壁”,晚餐后又在一起激烈争论,“深夜未尽,不欢而散”。
   1914年6月,孙中山劝黄兴“静养两年”,黄兴乘船赴美国考察,临行前在寓所宴请孙中山,席间两人“未谈国事”,孙中山赠以一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再共尝。”到美国后,黄兴接到一些人的来信,挑拨他和孙中山的关系,怂恿他另行组党。黄兴气愤地回答:“党只有国民党,领袖唯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又一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绝对领导权。此外,他还向美国华侨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并积极为革命募捐。
   1916年初,第二次反袁的“护国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孙中山和蔡锷等许多护国将领都急盼黄兴早日回国。5月12日,黄兴发表《致全国各界讨袁通电》,不久回国,与孙中山“两人相见,握手言欢,极为亲切快慰。互相过从,商谈国事,一如往昔,并无丝毫芥蒂”。“孙黄”反目不成仇,最后握手言和,归根结底,是因为分歧的出发点是为国为民,没有掺杂丝毫的个人利益。
   1916年10月31日,“护国运动”落幕不久,黄兴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奔波奋斗,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时年仅42岁。孙中山闻讯后,悲恸欲绝,单独署名发布通告,亲自主持丧务,并作祭文、写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黄兴逝世后,享国葬礼遇,并于1917年3月被葬于长沙岳麓山,市民参加送葬者达十余万之众。
其他文献
牵动中南海西花厅  老挝王妃苦劝无效,向中国外交部求援,外交部直接上报陈毅和周恩来。一场恋情,让中国领导人为此操碎了心  1949至1966年期间,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的后代纷纷来华求学。   中国外交部解密的一批档案中,有记录了老挝苏发努冯亲王子女——阿努冯王子和若乔马妮公主当年在华学习、生活情况的珍贵文献。这些曾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档案,为我们解密了两位老挝王室子女在华留
期刊
河北阜平有一个革命家族:老革命家范成儿三兄弟相继参加革命;他的三个女儿耳濡目染,也都走上革命道路;她们的丈夫是三位开国将军——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范成儿因此被称作“全军最牛老丈人”。范氏后人默默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当国家有需要时,他们又会站到最前线。范氏家族崇尚英雄、争当英雄,创造了三代20多人从军的传奇。  革命家族,三代20多人从军  自古以来,找女婿是一门大学问在解放军内,有
期刊
祸从口出,从单挑到群殴  “国会暴力是因为当时全美国上下都热衷暴力。政客‘英勇无畏’的品质能吸引不少选民。美国人知道自己选择的政治人物是什么样的。”  美国国会大厦标志性的穹顶之下,来自50个州的“民意代表”们仿佛永远风度翩翩。参众两院500多名议员以绅士自居,就算意见相左,也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   然而,大概一个半世纪前,笼罩着国会山的却是一股“丛林法则”的气息:斗殴乃至决斗属于家常便饭
期刊
美国政府自认二战以来最大的失败  美国政府及人民最不愿提及的伤疤——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耗时14年,历经5任总统)、消耗物资最多(至少价值1500亿美元)的战争之一  2019年2月26日,一列绿皮火车冒着浓烟穿过中国广袤的土地,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经过广西凭祥友谊关进入越南,带着全球注视的目光和一些神秘,驶入越南边界的同登火车站。这列火车上,乘坐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
期刊
“在‘无国’与‘无我’的两难选择中,他选择后者”  “不是立足于一姓一族的兴旺发达,而是立足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且放眼全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庶几近之。”  “克强总是个最平实的人,做事有功不居,光明磊落;作战身先士卒,爱护袍泽;做人推诚务实,容忍谦恭。”黄兴幕僚李书诚的评价十分中肯。   首先,黄兴是一个实干家。   自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参与或指挥了众多革命活动,在保卫武昌首义成果的战
期刊
黄兴,“辛亥革命”领袖、第一个打出“中华民国”旗号的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与孙中山并称“孙黄”。他一生戎马倥偬,为建立中华民国殚精竭虑,被著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誉为:“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他一生恪守“笃实”“无我”的信条,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并以此教育子女。他的子孙们秉承家训,不负所望。  何为大丈夫  黄兴,原名轸,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1912年并入长
期刊
新中国第一代便衣警卫  “北平解放后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将迁往北平。为了保证中央进驻北平的安全,不仅需要有一支坚强的公开的警卫部队,而且还必须有一支坚强的隐蔽的警卫部队。”  1948年底,北平、天津已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全国解放的形势即将到来。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分管保卫工作的任弼时对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说:“北平解放后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将迁往北平。中央过去在延安和现在西柏坡只有一支公开的警卫部队。为了保
期刊
《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这篇文章和《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一起,曾被称做“老三篇”,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背诵如流。《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作的讲演。   毛泽东为什么要为张思德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开追悼会?   张思德是一个孤儿,1915年4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雨台山下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
期刊
初中毕业的第二年,我16岁。我所在大队重建小学校舍,把工差勤务等项都加在各生产队头上。我们几个有木船的队,负责到十几里外的柳山去运石头。很多人都说生产队那阵子干活轻快,而我却极少有这种感觉。   我们队派出3个人,2个中年人与我这个刚毕业的“新兵”。分工很明确,其中一位族姑父用船是里手,他的任务是扯篷掌舵,我与另外一位老表责无旁贷地成了纤夫。我们把沉甸甸的石头放到船上后,便将纤绳的一端系在桅杆顶
期刊
陶行知抱鸡上讲台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武汉大学讲课,未曾开言,先从皮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陶行知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就是不吃。后来他把鸡放开,自己后退,大公鸡便从容地低头吃了起来。陶行知借此表明:“老师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启功:“我要认真练字”   启功是公认的书法大师,然而他回忆说:“我小时候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