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寻乌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40%以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我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县份,注重依托优势资源培植特色产业,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培植主导产业、创新服务模式、繁荣农村经济、根治农民贫困”的发展路子。
一、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特色产业
山区农业县要发展富民产业,必须坚持因势利导、科学规划,走特色化的发展路子。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县就确立和实施了“山上再造”、“兴果富民”的发展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是果业产业趋向龙头化。为推动果业优势产业上规模,我县提出“巩固北部、提升中部、突破南部”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建设“柑橘专业县”的发展战略,果业面积发展到4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达到6.8亿元。为推进果业产业上水平,普及和推广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赣南脐橙良种繁育基地,创建了寻乌蜜桔省级名牌产品。为延长果业的产业链,在果业主产区乡镇建立了百里果品加工长廊,引进了以全国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江西杨氏果业公司为主的龙头加工企业。目前,果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已基本形成,带动生产资料供应、采后处理加工、流通运输、包装印刷、中介服务、劳务输出等行业发展,成为县域产业中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条联结最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二是果园养殖趋向规模化。为充分发挥我县果园资源优势,在果山上再造一个寻乌,我县以实施“猪—沼—果”生态能源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果园办厂养猪(鸡)建沼气池”模式,积极扶持发展果园养猪、果园养鸡等养殖业发展,果园养殖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目前,沼气池拥有量达8万多立方米,设施配套农户8600户,养殖30头以上的果园养猪场2180个,养殖500羽鸡以上的果园鸡场2335个。三是“一村一品”趋向特色化。在非果业主产区乡镇,制定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大力培植特色农业促农增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龙廷茶叶、桂竹帽兰花、南桥甜玉米、项山山羊、三标肉牛、丹溪毛竹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水平和层次也得到不断提升。目前,全县“一村一品”种类达到120个。2006年,龙廷“阳天”茶被国家授予“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
二、加强技术服务,夯实服务设施,以特色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市场依赖程度逐渐增强,对“三农”信息需求愈发迫切。为此,我县积极创新发展机制,打造特色的“三农”服务平台。一是组建综合服务机构。我县创新为农业服务机制,整合涉农部门、社会能人、中介组织等优势资源,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寻乌县农业综合服务超市,内设六个服务中心和一个综合展示台。该超市以解答农民生产疑惑、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农技、宣传农业农村政策、提供市场信息为目标,服务于以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目前,该超市已先后解答农业、果业、气象等方面问题8000多个,解决农事技术难题2000多个,成为服务“三农”的新平台。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是关键。为此,我县把技术服务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严格按照“围绕产业抓培训、依托平台抓培训、结合实际抓培训、整合资源抓培训”要求,发挥果业协会、果业合作社等各类培训中心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扶持培训。目前,全县建立农民培训基地36个,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农民每年达到1.65万人次。通过培训,全县95%以上果农熟悉掌握了稀植、高位定杆、大枝修剪等生产技术。三是提供多元信贷扶持。采取财政投资、以劳代资、招商引资多方位筹集资金,将农业开发、老建扶贫、以工代赈、农网改造、世行、亚行等各项资金,重点用于果园水、电、路等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投入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铺设供水管道90公里、建设提灌站136座、架设线路360公里、修建果园公路500公里,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改善,同时普及了打药机、抽水机等机械设施。
三、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特色组织引领产业发展
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县大力发展特色组织,联合产业主体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合作组织推动。我县以果业产业为基础,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扶持发展了果业协会、果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生产资料经营者协会、生猪协会、兰花协会、西瓜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产业发展强大的生力军。目前,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近200个,会员达1.65万人。二是示范基地带动。为实现产业的规模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了示范基地建设,并根据逐步推进的原则,使基地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积极推进产业再上档次。目前,省商检局确定的蜜桔、脐橙出口基地达4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区达5个,并列为全国首批全省24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之一。三是专业队伍联动。随着果业产业的发展,生产分工不断细化。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县通过政府引导扶持,组建了一批果业专业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力支持。目前,我县果业专业服务队达到345个,其中果树修剪专业队35个,果园道路维修队10个,专业采果队300个。四是社会能人互动。社会能人是产业发展的另一支生力军,为充分发挥果业专业人才的作用,我县坚持政府引导、能人参与的方式,通过组建协会、政府聘请等形式,将全县3000多名社会能人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能。去年,我县组建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通过协会的联系带动,不但增强了中介人的凝聚力,而且在果品销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立足长远,准确定位发展理念,以特色举措保障产业发展
要解决好“三农”发展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高层面定位产业发展理念,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一是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进一步提高寻县果品品质,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广和普及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我县果品逐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寻乌县蜜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后升格成为赣州市技术标准,寻乌成为寻乌蜜桔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县。为提高果园的整体生产效益,推广了果园节水滴灌配方施肥、黑光灯诱捕灭虫、果园生草栽培等新技术。二是加大区域性特色产品保护力度。为保护发展我县的果业产业,促进果业产业的安全,我县通过完善果业生产标准、加强原产地资源的论证,寻乌蜜桔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构建了区域性特色产品保护框架。同时,我县建立了优势果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果品规范化生产标准和无公害栽培标准,并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提高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规定凡是外调果品都必须通过检验检疫,凡是引进新品种必须通过专业部门检验检疫,保护好我县特色品种的原有风味。三是严格规范果业开发秩序。为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果业产业安全,我县着力规范果业发展秩序,制定了果业开发“三规”制度,即规划开发区域,规定等高线,规范开发模式。对果业开发项目,坚持“水保先行”审批制度,严禁利用挖掘机作业,严禁炼山种果,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工作。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每年联合开展果业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种植果树行为,规范了果业开发行为,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王建平]
一、依托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特色产业
山区农业县要发展富民产业,必须坚持因势利导、科学规划,走特色化的发展路子。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县就确立和实施了“山上再造”、“兴果富民”的发展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是果业产业趋向龙头化。为推动果业优势产业上规模,我县提出“巩固北部、提升中部、突破南部”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建设“柑橘专业县”的发展战略,果业面积发展到4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达到6.8亿元。为推进果业产业上水平,普及和推广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赣南脐橙良种繁育基地,创建了寻乌蜜桔省级名牌产品。为延长果业的产业链,在果业主产区乡镇建立了百里果品加工长廊,引进了以全国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江西杨氏果业公司为主的龙头加工企业。目前,果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已基本形成,带动生产资料供应、采后处理加工、流通运输、包装印刷、中介服务、劳务输出等行业发展,成为县域产业中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条联结最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二是果园养殖趋向规模化。为充分发挥我县果园资源优势,在果山上再造一个寻乌,我县以实施“猪—沼—果”生态能源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果园办厂养猪(鸡)建沼气池”模式,积极扶持发展果园养猪、果园养鸡等养殖业发展,果园养殖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目前,沼气池拥有量达8万多立方米,设施配套农户8600户,养殖30头以上的果园养猪场2180个,养殖500羽鸡以上的果园鸡场2335个。三是“一村一品”趋向特色化。在非果业主产区乡镇,制定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大力培植特色农业促农增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龙廷茶叶、桂竹帽兰花、南桥甜玉米、项山山羊、三标肉牛、丹溪毛竹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水平和层次也得到不断提升。目前,全县“一村一品”种类达到120个。2006年,龙廷“阳天”茶被国家授予“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
二、加强技术服务,夯实服务设施,以特色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市场依赖程度逐渐增强,对“三农”信息需求愈发迫切。为此,我县积极创新发展机制,打造特色的“三农”服务平台。一是组建综合服务机构。我县创新为农业服务机制,整合涉农部门、社会能人、中介组织等优势资源,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寻乌县农业综合服务超市,内设六个服务中心和一个综合展示台。该超市以解答农民生产疑惑、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农技、宣传农业农村政策、提供市场信息为目标,服务于以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目前,该超市已先后解答农业、果业、气象等方面问题8000多个,解决农事技术难题2000多个,成为服务“三农”的新平台。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是关键。为此,我县把技术服务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严格按照“围绕产业抓培训、依托平台抓培训、结合实际抓培训、整合资源抓培训”要求,发挥果业协会、果业合作社等各类培训中心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扶持培训。目前,全县建立农民培训基地36个,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农民每年达到1.65万人次。通过培训,全县95%以上果农熟悉掌握了稀植、高位定杆、大枝修剪等生产技术。三是提供多元信贷扶持。采取财政投资、以劳代资、招商引资多方位筹集资金,将农业开发、老建扶贫、以工代赈、农网改造、世行、亚行等各项资金,重点用于果园水、电、路等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投入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铺设供水管道90公里、建设提灌站136座、架设线路360公里、修建果园公路500公里,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改善,同时普及了打药机、抽水机等机械设施。
三、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特色组织引领产业发展
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县大力发展特色组织,联合产业主体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合作组织推动。我县以果业产业为基础,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在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扶持发展了果业协会、果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生产资料经营者协会、生猪协会、兰花协会、西瓜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产业发展强大的生力军。目前,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近200个,会员达1.65万人。二是示范基地带动。为实现产业的规模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了示范基地建设,并根据逐步推进的原则,使基地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积极推进产业再上档次。目前,省商检局确定的蜜桔、脐橙出口基地达4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区达5个,并列为全国首批全省24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之一。三是专业队伍联动。随着果业产业的发展,生产分工不断细化。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县通过政府引导扶持,组建了一批果业专业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力支持。目前,我县果业专业服务队达到345个,其中果树修剪专业队35个,果园道路维修队10个,专业采果队300个。四是社会能人互动。社会能人是产业发展的另一支生力军,为充分发挥果业专业人才的作用,我县坚持政府引导、能人参与的方式,通过组建协会、政府聘请等形式,将全县3000多名社会能人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能。去年,我县组建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通过协会的联系带动,不但增强了中介人的凝聚力,而且在果品销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立足长远,准确定位发展理念,以特色举措保障产业发展
要解决好“三农”发展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高层面定位产业发展理念,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一是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进一步提高寻县果品品质,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广和普及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我县果品逐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寻乌县蜜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后升格成为赣州市技术标准,寻乌成为寻乌蜜桔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县。为提高果园的整体生产效益,推广了果园节水滴灌配方施肥、黑光灯诱捕灭虫、果园生草栽培等新技术。二是加大区域性特色产品保护力度。为保护发展我县的果业产业,促进果业产业的安全,我县通过完善果业生产标准、加强原产地资源的论证,寻乌蜜桔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构建了区域性特色产品保护框架。同时,我县建立了优势果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果品规范化生产标准和无公害栽培标准,并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提高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规定凡是外调果品都必须通过检验检疫,凡是引进新品种必须通过专业部门检验检疫,保护好我县特色品种的原有风味。三是严格规范果业开发秩序。为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果业产业安全,我县着力规范果业发展秩序,制定了果业开发“三规”制度,即规划开发区域,规定等高线,规范开发模式。对果业开发项目,坚持“水保先行”审批制度,严禁利用挖掘机作业,严禁炼山种果,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工作。同时,加大了执法力度,每年联合开展果业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种植果树行为,规范了果业开发行为,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