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链的方法测算了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过程,并总结了相应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依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部分技术与资本密集行业的竞争优势处于上升的态势,而一些初级产品与资源型产品的竞争力则处于下降的趋势。而且,从动态角度来看,具有强比较优势和强比较劣势的产业延续性较强,即这些产业较难改变其比较优势状态。具有弱比较劣势和弱比较优势的产业流动性较大,这一类产业通过培养很有可能进入强比较优势的行列,同样也有可能成为比较劣势的产业。基于此,本享认为,我国产业并不只是存在着要么分工锁定、要么与发达国家分工反转这两端的情况,而是存在着很多中间的产业部门。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其中具有潜力的产业进行合理、适当的扶持,其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我国培育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首先应针对不同比较优势的产业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对于现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更多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对于一些潜在的、未来较有可能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可以在关键环节适当加以扶持,提高其国内生产以及在出口中的竞争力。而对于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则可以逐步淘汰相应的环节以及通过产业转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同时,培育产业动态比较优势不等于培养动态比较优势产业,还包括体现动态比较优势的高级要素,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角度,培育体现动态比较优势功能环节。而且更应该发挥市场的力量,打破产业调整的各种壁垒,提高其转换能力,降低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