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因子与资产定价关系的进一步解释——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视角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2—2017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同时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盈余操作模式,在改进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方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与资产定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票收益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2)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分别与资产定价之间呈U形关系.(3)管理者过度自信未能在应计盈余管理与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而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地负向调节了真实盈余管理与资产定价之间的U形关系.上述结论拓展和深化了资产定价的研究,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在盈余管理对股票资产定价影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
都市圈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高级空间组织形态,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都市圈发展具有经济体量大、协同创新能力强、产业分工深化、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协同治理深入等特点,但是也面临着都市圈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协作不强、同质化竞争激烈、内部层级和分工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调整都市圈内部结构,从产业链、交通一体化、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破解体制机制顽疾.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难点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关键难点在于增值利益的再分配,任何过度谋求单方面或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做法都会使项目实施难度加大、改造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成本外溢、由社会共同负担.因此,必须摒弃单方面主导城中村更新改造和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做法.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建立综合目标体系和多元主体协作关系,构建“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企业—外来常住人口”利益共同体,倡导“社会参与式”城中村更新改造新范式.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改善民生的双重功能.京、津、冀三地的健康产业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笔者基于健康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京津冀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局限,提出推进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笔者利用区位熵方法对2006年-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 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最后,笔者提出利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笔者选取2015年-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200个县(市、区)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据进行测评,以最具代表性的张家口市为例开展城市收缩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以常住人口之比、户籍人口之比、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分别识别的样本出现收缩现象的数量依次升高,收缩格局呈现圈层和聚集性特征.在粗放型经济转型困难、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升级瓶颈、劳动力流失、老龄化态势及制度供给时效性不足的背景下,降低张家口市的城市收缩程度,需要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及以就业为核心的人口吸引力.基于此,笔者提出深耕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构筑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联动开发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笔者基于国内外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发展及研究现状,总结天津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发展历程、开发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站城一体化、分层立体化、绿色生态化、信息智能化及设计科学化的发展策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理论逻辑是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践进程中的内在必然性和影响脱贫攻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具体包括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制度逻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思想逻辑,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总量的现实逻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方法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实践逻辑是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指导这一伟大实践整体推进、有序开展的根本遵循和规范准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主体力量、充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对欧贸易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国际法可以为重庆开展对欧贸易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
重庆市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对调衡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及“协同创新”两方面对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其次,从空间布局、协同模式以及互动关系三个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机理进行分析;再次,对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考虑“一带一路”倡议对两大产业协同创新
基于2009—2017年中国对南太平洋5岛国的直接投资和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南太平洋5岛国直接投资对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南太平洋5岛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与其贸易额呈正相关关系,即中国对南太平洋5岛国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且直接投资存量比流量,产生的贸易效应更为显著.但同时研究也发现,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应适时优化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的直接投资,以增强中国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促进效应,更好地提升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