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增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应该认识到科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成长起到的重大作用。尽管教师也在不断追求高效教学,但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才能不断精进,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扫清障碍。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具体内容
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现在明显地感受到观念需要更新,角色需要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整理问题
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也就是说,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但往往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导致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1)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
(2)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小学科学课看起来每册每个单元是独立的,但是仔细一看,实际上有很多的联系。我们每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复习来导入。利用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再加深新的知识。但备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情况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
(3)对教材中细节问题处理的反思。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有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地认为有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或早应该掌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后一问,竟然连几个优秀的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使我意识到先解释这几个名词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清了这几个概念以后,学生在日食的模拟实验中,很快就可以模拟出了。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日食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解释天文现象,这着实让他们非常高兴。
二、科学课教学应该反思的具体内容
教学反思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一般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即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主要要进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在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材料和探究小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两者决定着科学课的成败。另外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点,对于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机智的处理等也可以进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现。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变、才能通、才能久。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研修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科学课上的更好。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具体内容
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现在明显地感受到观念需要更新,角色需要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整理问题
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也就是说,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但往往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导致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1)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
(2)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小学科学课看起来每册每个单元是独立的,但是仔细一看,实际上有很多的联系。我们每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复习来导入。利用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再加深新的知识。但备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情况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
(3)对教材中细节问题处理的反思。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有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地认为有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或早应该掌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后一问,竟然连几个优秀的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使我意识到先解释这几个名词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清了这几个概念以后,学生在日食的模拟实验中,很快就可以模拟出了。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日食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解释天文现象,这着实让他们非常高兴。
二、科学课教学应该反思的具体内容
教学反思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一般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即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主要要进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在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材料和探究小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两者决定着科学课的成败。另外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点,对于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机智的处理等也可以进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现。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变、才能通、才能久。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研修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科学课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