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创新;初中数学;灵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4 -01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创造新的需要,使之与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之间存在一种不协调意识,这种不协调意识会把学生引到一种有关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积极去探索的精神。教师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创新欲望诱发出来,让他们去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扎实数学基础,灵活思维
  方法是数学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得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中形成综合解题能力。数学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学好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否则,所谓的“创新”也只能是“墙上的芦苇”“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创新意识又可以让数学基础知识得到升华。学生只要利用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再加工,便也可促进其对基础知识进行更多层次、更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创新,从而产生一个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创新能力的良性循环体系。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即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包括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有价值的内容——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即思维方法。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与讨论、简单微分积分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思想。而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往往会渗透到不同的数学内容中去,有了这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强。
  二、鼓励质疑、释疑,优化创新思维
  教师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例如:解下列方程:(1 )3 x 5 = - 1 0 ;(2 )6 x -4 = 6 x 8 ;(3 )2 x 9 = 8 x - 6 x 1 4 - 5 ;方程(1 )的解:x =- 5 ;方程(2 )的解:-4=8 矛盾,那方程的解是什么呢?方程(3)的解:0=0 恒等,那方程的解又是什么呢?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最后,教师从方程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学生才知方程(2)不存在未知数的值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此方程无解,方程(3)不管x 取何值,方程左右两边总相等,所以此方程有无数个解。这种通过质疑、释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几种情况有了完整而又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问题难度高低要适度,问题是学生想要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对于学生的质疑我们应该积极地鼓励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引导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并用合理的不同方法解决,比如函数的问题用方程解决,几何的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决等。教师在引导时要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结构,防止学生钻牛角尖而陷入数学问题的死胡同出不来,或防止学生因在学习中的屡屡失败,而对从事的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三、一题多拓,题型开放,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问是指以旧带新,既避免题海战给学生带来烦苦,又可以在遇到新问题时萌发创新的灵感。我们在教学时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例题隐含的问题,挖掘例题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例如育才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 )班的同学组成前队,行进速度为4 千米/ 时,七(2 )班的同学组成后队,行进速度为6 千米/ 时。前队出发1 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 2千米/ 时。根据上面的事实,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利用方程去解决,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同学们非常活跃,学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如:(1 )后队追上前队需要多少时间?(2)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需要多少时间?(3 )当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一共走了多少千米?(4 )联络员第一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5 )联络员第二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特别地,一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6 )当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一共走了多少个来回?我们知道,前面的五个学生可以用已学知识解决,而最后一个是级数问题,根据目前学生掌握的水平不能解决。只要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创新精神就表现出来了。对于能提出最后一个问题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和表扬他,要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使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并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享受到“数学”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并深深的喜欢它。引入开放题教学,有助于克服教师满堂灌,克服传统题给学生带来定势思维等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如何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调查;分析;反思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4 -02   一、前言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当前规范办学条件下的化学教学,在用较少的课时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
摘 要:在教学中从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培育高尚的品德。  关键词:以情感人;音乐审美;榜样;行为规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1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政治,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快乐教学;教学情景;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分类号:.2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6 -01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非常有必要。思想品德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讲大道理、讲空话、为政治需要而进行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并根据所读内容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它考查考生主观表述能力,要求考生善于捕捉信息、组织信息、综合概括信息和表达信息。这就要求考生有过硬的基础,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并用适当的词或词语的适当形式把所理解的内容表述出来。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做好任务型阅读。    一
摘 要:本文从现实发生的案例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在于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及其应该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师;素质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4 -01    一、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反思  1.请看一组新闻  浙江金华,17岁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2008年10月4日,
摘 要:“挫折”,指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失意。在心理学上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的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挫折在所难免。作为教师,我们要善用课堂资源,引领学生明理。  关键词:善用资源;体验挫折;案例描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21-1  一、案例描述  在一堂公开课上,
“美术鉴赏”是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达成新
摘 要:《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文章说得非常明白,学生如果认真读,就一定能读懂。但学生大多对说明文不感兴趣,课堂讲解也容易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本文就这堂课进行总结反思,以期改进。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6-1  《景泰蓝的制作》是传统篇目,所以,大多
摘 要:    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利用好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应该依据教学对象、场地器材、学校特色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对象;场地器材;学校特色  中国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 -01     一、依据教学对象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7~12年级的初、高中男女生正处于生长发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检点,东区的人们则似乎不太注重这些,市侩气功利心重。   于是他向一位智者求助,究竟是搬迁别处,还是做其他打算。  智者听完他的叙述,静静地过了一会儿,一句话也不说,便带着他去了一个山谷。那个山谷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更有成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