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品德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从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培育高尚的品德。
  关键词:以情感人;音乐审美;榜样;行为规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0 -01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歌曲《承诺》的歌声的感召下,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奋力挪开那一块块因地震而塌下的砖头。
  这是一堂以赈灾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上令我铭记于心的一幕,也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滴泪水也许在别人看来觉得很平常,但在我内心却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久违了的感动,是真诚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灵洗礼。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其次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此时此刻,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
  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正确的演唱姿态,良好的心态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其他文献
為什么大家都爱“黑色的面包”
摘 要:本文围绕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展开,旨在研究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36-2  一、让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生活是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如麻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有另一番色彩,另一番滋味。  其实,生活中时时有一些事撞击我们的心灵。比如,苦苦追求的东西眼看着就要到手却彻底地失去了;比如,走过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朋友因为一点小利就背弃了你;比如,从不敢想,从没有去争取过的荣誉突然从天而降……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生活中的事情样样都可入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引人思者莫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学生畏惧作文,厌倦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这句顺口溜就唱出了学生害怕作文的真实情况。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日记训练,储备写作素材。    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说:“咱们平时作文总是为了实际需要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令尹公子围杀害了楚王,自己当上国君,史称楚灵王。公子围原本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篡夺王位后,更是为所欲为,任意迫害他看不上眼的人。灵王篡位不久,就出兵攻打齐国,将齐国的一个大夫全族处死。接着又突然袭击弱小的赖国,从而引起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为了供自己享乐,灵王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征用无数民工,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章华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宗室大臣子张对此非常
摘 要:古诗词的鉴赏,是高考借以考查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必考题型。教会学生如何鉴赏古诗词,如何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体味、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诵读;感悟;体悟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4 -01     古诗词的意境是指古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
摘 要: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对提升其现代化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创设教育信息化环境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学校;现代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5 -02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先后获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OEH多媒体教育网络实验学校、教育科技模范职工之家、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优秀组
摘 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激情;快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72-1  忙忙碌碌中,笔者一直思考着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相信这也是很多老师都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絕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注释】  1.圮地:毁坏,倒塌。 2.舍:宿舍,这里指宿营。 3.衢地:四通八达的地方。 4.死地:必须要死战的地方。 5.涂:途,道路。 6.由:经过,通过。  【译文】  大凡用兵的法则:将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出征时,遇到沼泽
摘 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如何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调查;分析;反思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4 -02   一、前言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当前规范办学条件下的化学教学,在用较少的课时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