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4970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1世纪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三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旨为加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新的尝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体系
  作者简介:肖卫初(1974-),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城市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邓曙光(1972-),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系,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技术。(湖南 益阳 41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07]230号和湘教通[2009]321号)的研究成果。
  
  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10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学术界对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表现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因素缺乏明确的界定;提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不够系统,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对实践能力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而这些问题也存在于对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以地方本科院校为视角,尝试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构建合理、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三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探索,旨在为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新的尝试提供参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能力构成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实践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它体现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之中,是架构主、客观的桥梁,是人类各种能力的整体显现和实际运用,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认为21世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加工操作能力、绘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适应及应变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初步设计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可依据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考核评价三方面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探索。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基础,是能力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因此,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也是培养、提高能力的源泉,能力是带有实践性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必须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建立起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因此,这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正确协调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
  1.构建合理、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
  教学是课程、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结合体,只有当课程内容和结构更完善、更合理、更切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课程结构,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构建以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为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教学为平台、应用性实验项目为目的的三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改变现行的以教师现场指导为主导方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开放实验室为阵地,以学生自主进行设计性、创新性、社会应用性实验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为了能使实验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管理新体系,主要包括开放实验室运行和管理办法、学生创新实验能力评价指标、学生实验成绩评定等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学习理论也已经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地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离不开实践教育的熏陶与磨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举的策略,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三方面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课堂上,因此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工程案例教学法。该方法是通过分析案例,启发和帮助教学对象理解有关知识、原理,从而树立工程观念,增强实践意识的一种方法。由于工程案例基本素材来自于工程实践,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与研究案例,逐步了解每一个工程案例从用户提出需求、签订合同到研制完成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工程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而且,由于这些工程案例往往是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与数据为依据,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逼真的现场氛围,引导学生亲临其境,参与策划,从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技术能力。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方法既解决了由于学校条件的不足而无法进行现场感性认识教育的问题,又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综合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工程背景,提高实践能力。[2]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的有效途径。课外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力缩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进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检验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一些服务社会的能力,找出已形成的能力与社会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3]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如高校内的科技竞赛活动、科研训练、勤工俭学以及社团文化活动,校外的社会调查、科技知识宣传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等。
  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在几种相对重要的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1)科研训练。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拓展和整合课内外科研实践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尽早进入本专业的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科的综合交叉优势以及教学和人才资源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又加强了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教师设立科研项目和学生自己申请立项这两种形式,而国外高校本科科研训练形式显得更为丰富多样,也非常重视科研训练的实践意义,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对外部真实世界作出贡献,用实践改造社会,充分体现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地位和作用,采取逐步提高接受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人数比例,丰富科研训练的方式,积极面向社会吸收科研项目和经费等措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科技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内化的科学精神的指引之下,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开展科技活动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浓厚的科技创新学术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动性,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学习动力。[5]
  而今,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逐渐繁荣,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如国际上的AMCM美国国际大学生建模大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我国国内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是竞争比较激烈的科技大赛,大学生虽然对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缺乏实际行动,常常半途而废。所以,课外科技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改革:①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的科技实践活动。如面向低年级大学生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价值观为目的的科普教育工作,如组织大学生听科学技术报告;面向高年级大学生,组织其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②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开展科技活动。个性发展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校不但要使那些成绩优秀、基础扎实的优异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培养机会,更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3)高校社团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上海有关部门调查,40%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60%的大学生经常参加社团活动,100%的大学生受到过社团的影响,社团在高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社团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校园人物,凡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大学生,由于组织、协调、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较强,毕业时在求职场上也很受欢迎。[6]
  在社团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也存在着隐患,如活动经费过少,活动不多等等。所以,地方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高校社团自身也要摆正心态,寻求与外界合作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可利用商家渴求到高校宣传的欲望拉到赞助,解决社团经费问题;另一方面社员在校园内为商家策划活动时可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拓展了视野,积累了社会经验,夯实了社会关系,对将来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3)探索新的毕业实习模式与管理体系。建立毕业实习就业基地群,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和调控,是有效维护实习效果与推荐就业的重要保证。[7]要找到用人单位、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努力实现“三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毕业实习时间的确定。由于以往毕业实习定位在毕业前夕,大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不安心实习,故应调整实习时间。同时,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习时间应适当延长。如实习时间可定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后的3个月,即7月~9月。
  2)毕业实习内容的研究。学生的实习内容应根据专业情况具体确定,不能在整个实习期内从事同一工作,要综合培养各种实践能力,使实习期间的“预就业”能起到增强就业能力的作用。如可使用“2+1”模式,即前2个月熟悉企业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最后1个月轮岗。
  3)实习企业与实习岗位的定位。要根据专业需求,在电子信息类企业分布密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建立实习基地群,并选择对口企业,同时选择技术性较强而又不使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的岗位。
  4)实习管理研究。要加强学院和厂商的沟通,加强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的沟通,妥善处理好学校与企业之间,教师与学生、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保证实习的圆满成功和就业的顺利实施。
  5)实习形式的确立。实习模式应该多元化。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可建立多种实习模式供学生实习选择,如技术技能实习、生产技能实习、见习实习、创新性设计实习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
  6)产学研合作研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实习+就业”合作的基础上,依托高校现有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合作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可将企业生产的某些部件放到学校生产,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常规实践性教学,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技术上的融合,真正实现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
  3.建立发展性的考核评价
  建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督促、检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可以改革实践教学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一般来讲,评价项目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10个教学观测点。对实践教学中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社会实践及生产劳动等实践环节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并把这些管理规定、措施编入教学大纲,让每个学生在实习前都了解评价标准,与学生的学分挂钩。这样,使学生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参与。从而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8]
  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按照学校有关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和考核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涵盖实验课、实习、见习等,实行校、院、教研室“三级检查”制度,校、院、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实践教学专项检查制度,建立督学组织信息员制度。二是对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可以采用笔试或以实验操作来检验大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考核评价,都要把考核结果反馈到教师和学生本人,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通过一般考试、重点考试、过关考试“三级考试”,加强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这样不仅使师生都重视实践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因此,采用严格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保障。
  三、结论
  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发展不断精选教学内容,整合探索新知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堂教学实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延伸课堂教学的功能;探索新的毕业实习模式与管理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发展性的考核评价,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与提高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伟,杨兴权.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08,(11):26-27.
  [2]刘三朵.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3]杨登科.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7.
  [4]刘兴亚.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周鲜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6):117-119.
  [6]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6,(4):55-56.
  [7]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
  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
  (1):73-75.
  [8]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80-81.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将电脑应用技术运用于高校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改变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优化师生课堂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师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科学、合理利用电脑应用技术,既为电脑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又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电脑;体育课;运用   作者简介:陈岩(1976-),男,河南淮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理
期刊
摘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针对目前高等工科院校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对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提出了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建立的思路及实施方法,以期对改革大学工科课程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工科教育;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曹周红(1978-),男,湖南资兴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传统大学的基本功能正在向注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转变。本文以农经创新实验班为例,探讨了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特点、实践运行和绩效,并针对高校改革的实际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刘辉(1974-),男,湖南长
期刊
摘要:目前,在缩减后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向学生传授更多新知识和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改善枯燥的传统授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徐海航(1966-),男,内蒙古扎兰屯人,呼伦
期刊
摘要:透彻理解并正确运用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全响应的可加性是学好电路课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和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本文讨论了现行的若干典型教学方法,包括基于RC电路全响应解答的教学方法,基于微分方程的教学方法,基于储能元件等效电路的教学方法,以及基于复频域的教学方法,介绍了上述方法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全响应;可加性  作者简介:陈希有(19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导师及研究生院负责人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下降的倾向。凸显出的质量问题主要有:生源选拔方式单一、导师数量不足、导师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培养方式单一、学位论文评审流于形成等,本文对此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大众化背景;研究生;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石琳(1984-),女,甘肃武威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甘肃 兰州
期刊
摘要:课堂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场所,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会出现若干困惑和问题,笔者基于自身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教师;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金碧薇(1986-),女,满族,辽宁沈阳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杜英俊(
期刊
摘要:数学建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创新性活动,数学建模教育和竞赛是提高大学生数学修养及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为此,组织好数学建模的教学与竞赛工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组织;竞赛培训  作者简介:于鹏(1981-),男,宁夏永宁人,陕西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模糊逻辑。(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高科技与计算
期刊
摘要:“质量工程”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现状、西安外事学院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发展建设规划等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同时提出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质量工程;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邢菲(198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事学院教务处,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
期刊
摘要:本科生的学习指导缺失问题,正演变成难以解决的影响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大问题。面对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教师能够因课制宜地展开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解决本科生学习指导缺失问题的关键在于三方面:明确课程主讲教师才是本科生学习指导的主要实施者、设立学生学业指导专职管理岗位和设立教师实施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高级督察岗位。  关键词:本科生;学习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模式;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