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报道研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东南亚区域所扮演的独特作用,要求我们密切关注马来西亚对“一带一路”的情感倾向。新闻媒体作为人们了解国际事务的主要信息渠道,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受众眼中的形象。《新海峡时报》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报”,在“一带一路”报道上呈现怎样的框架?情感倾向如何?其生产机制又是什么?对中国媒体“一带一路”的海外传播力建设有何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框架理论
  自“一带一路”提出,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主动向沿线国家伸出友好之手,对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来西亚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位置,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紧密相连,了解马来西亚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情感倾向至关重要。
  《新海峡时报》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报”,对马来西亚的基层百姓和精英阶层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笔者以The Belt and Road为搜索词,以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为时间节点,搜集《新海峡时报》关于“一带一路”报道文本共290篇,参考臧国仁新闻框架的三个层次,主要运用框架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深入分析,探求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报道的框架,情感态度倾向和此框架倾向的生产机制,最终提出中国媒体“一带一路”的海外传播力建设的思考。文章运用臧国仁新闻报道框架中的高、中、低构成元素理论,框架理论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运用也各有侧重,文章主要是把高层结构作为事实的主要基调,通常是对事件主题的界定;中层结构是对文本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低层次结构为由符号组成的较为具体的表现形式来讨论。
  1. 《新海峡时报》“一带一路”报道框架
  1.1  框架的高层结构
  即事实的主要基调,是宏观上把握报道的基调和侧重点。文章主要通过构建“报道数量”和“报道篇幅”以及“报道议题”三个类目来分析媒体的立场。
  1.1.1 报道数量分析
  通过对所有文本进行下载编码发现,5年间《新海峡时报》涉及“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共计290篇,2013年至2018年分别是13篇、28篇、53篇、89篇、107篇。媒体对某一事件的关注程度往往通过报道数量来体现。可以看出自“一带一路”首次提出后,《新海峡时报》对其发展走向给予了持续性的关注,总体来看,《新海峡时报》对“一带一路”报道数量较多,且呈递增趋势。
  1.1.2 报道篇幅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文章将《新海峡时报》“一带一路”报道的篇幅主要分为:500字符以下、501-1000、1001-1500、1501-2000和2000以上字符。结果发现,2000字符以上的报道78篇,占比27%;1501至2000字符的报道最多共计81篇,占比28%;1001-1500字符的报道53篇,占比18%;501-1000字符的报道45篇,占比16%;500字符以下的新闻报道最少为33篇,占比11%。整体说来,以1500-2000字符报道居多。媒体对某一事件报道深入与否往往通过报道篇幅长短来体现。可见《新海峡时报》对“一带一路”的相关论述较为深入和全面,给予该议题以足够的重视。
  1.1.3 报道议题分析
  什么样的议题占比最大就能够宏观地反映出该媒体更加关注哪一类的新闻内容。笔者结合《新海峡时报》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议题实际,主要分为为政治议题、经济议题、外交文化议题和其他等四个方面。经济议题侧重于报道围绕“一带一路”展开的经济贸易活动和大型项目合作问题;对外交文化议题则相对关注较少。议题特点上有侧重,丰富且多元。
  1.2  框架的中层结构
  框架中层结构的各个元素都是根据其与“主要事件”的关系进行划分的,构建“消息来源”、“报道体裁”类目进行分析。
  1.2.1 消息来源分析
  本研究根据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实际情况,将消息来源主要分为NST本报记者,中国媒体,国外媒体,特约撰稿人和模糊来源。其中,本报记者撰写的稿件为94篇,占比32%;国外媒体尤其是转载自四大社的报道第二为83篇,占比29%;转载自中国媒体的报道第三为45篇,占比15%;特约撰稿人31篇,占比11%,特约撰稿人主要集中在学者,驻国大使,经济学家等;模糊来源37篇,占比13%。
  1.2.2 报道体裁分析
  体裁是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笔者结合《新海峡时报》报道实际,将报道体裁分为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评论四种。分析发现深度报道和评论的数量是112篇,占比39%;评论81篇,占比28%;消息位列第三,共计53篇,占比18%;通讯数量最少,44篇,占比15%。
  1.3 框架的低层结构
  臧国仁提出,微观框架的分析,新闻文本如何去运用单词和句法结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具有主观目的的,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创造性表现。不同的搭配呈现出来的框架或世界观也是不一样的。为此,笔者选取了《新海峡时报》2018年5月24日的一篇报道A new BRI road map(“一带一路”新地图),具体分析《新海峡时报》如何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来表达和突显自己的立场。
  这篇报道在开头部分以新政府成立为背景,指出马来西亚朝着发达国家的地位迈进。第二部分引出总理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表示将审查前政府的所有承诺,认可“一带一路”为参与国带来经济繁荣。可以看出,《新海峡时报》在具体的“一带一路”报道中善于运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形式展开论述,用他人之口将自己的逻辑和观点呈现出来。在词句表达角度,它注重意义表达的多样性,对褒贬词义的运用,或显性或隐性的衬托报道主题以此呈现对“一带一路”的情感态度。
  2. 《新海峡时报》“一带一路”报道框架生产机制
  《新海峡时报》“一带一路”报道框架可以概括为,内容上偏重于政治经济合作层面,报道形式上偏重于深度报道和评论的引导作用,框架情感倾向上以积极支持为主,新闻报道可以说是一种符号及其意义的传播过程,这一过程中媒体的生产很容易受到社会文化和新聞自身实践的影响和制约。   一是受马来西亚的政策环境影响。新闻媒体必须为国家利益服务。从中马历史渊源来说,中马友谊源远流长,对“一带一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它的政治立场并且作为东盟成员国媒体,使《新海峡时报》的报道必须与马政府的态度高度一致。“一带一路”既顺应了马来西亚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又能给马来西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核心态度以支持“一带一路”为主。
  二是受马来西亚与东盟诸国的切身利益的影响。可以说“一带一路”影响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秩序的变化。《新海峡时报》作为一方面秉承真实、客观的专业主义新闻理念,另一方面在国家利益面前,必须同国家利益绑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核心基调以支持为主的原因之一。
  三是受新闻把关人的影响。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即把关人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这种影响通常是由于新闻编辑的刻板印象。
  3. 《新海峡时报》的报道给我国“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启示
  首先,把握好两国重大时间节点,争取“一带一路”议程设置主动权。在报道数量的呈现中,发现在重要时间节点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议程设置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我国主流媒体应该把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抓住重大会议和论坛时间节点,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
  建立健全“一带一路”人才库,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在报道来源呈现有过介绍,《新海峡时报》“一带一路”报道有特约撰稿人供稿,这些特约撰稿人主要是学者,外交大使和经济学家,说明马来西亚媒体注重专家的意见。因此,重视“一带一路”人才库建设,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队伍,保障“一带一路”国际傳播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航行,谢丛容.谈谈新闻体裁的类型划分[J].新闻知识,2017(08):31-33.
  [2]曹永森.政治报道的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1(l4):11-12.
  [3]丁柏铨.党报与新闻规律[[J].新闻界,1997(01):6-9.
  [4]韩敏.“一带一路”报道的框架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5]李灏.英国《卫报》(网络版)“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2013.9-2017.9)[D].湖南:湘潭大学,2018.
  [6]马胜荣.媒体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效果[J].公共外交季刊,2015(01):6-11+122.
  [7]邵颖.马来西亚官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中国外语,2018,15(3):72-77.
  [8]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一一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H民书局,1999:321-322.
其他文献
【摘要】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崛起,为普法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近几年B站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逐渐摆脱了低龄、二次元的刻板印象,发展成了一个“硬核”视频制作与知识分享的青年文化社区。本文将分析罗翔法学课B站爆红的原因,总结普法短视频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青年文化社区;普法短视频;传播策略  1. 普法短视频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期刊
【摘要】媒体公信力是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研究方向。媒体公信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概念。在美国,媒体公信力研究将近有九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主要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媒体公信力。为了能够更立体化地掌握和分析地方媒体公信力,本文把地方媒体公信力分为“整体舆论环境下的地方媒体公信力”和“特定媒体的公信力”两部分。本文的自变量则主要聚焦于受众的特性。具体来讲,以地方的受众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了满足人们普遍增长的新潮思想,新的影视艺术形式——短视频开始出现。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不断冲击着传统视频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短视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传统角度分析短视频传播表现上的自身优势以及外在的时代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传播学;拉斯韦尔5W模式  1. 传播者:发布主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开始不断地寻求自身的精神需求,探寻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为了刺激女性消费,女性时尚杂志开始启用男性形象作为封面。女性时尚杂志封面上的男性形象既能反映女性受众的意识形态又是女性受众对其的再创造。本研究以《ELLE世界服装之苑》与《时尚芭莎》为研究样本,通过对2015年至2019年这两本杂志中封面男性形象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女性时尚杂
期刊
【摘要】当前“互联网+教育”概念不断延申,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中。目前,异步SPOC+直播教学也得到了众多学者和教学实践者的推荐和肯定。而如何更好的规划和使用异步SPOC+直播在线教学以及异步SPOC+直播实际教学效果需要研究者进行实践和探究。本文以数字媒体类课程为例,对高校教学应用异步SPOC+直播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异步SPOC+直播;数字媒体;高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三幕式动画剧本创作结构为基石,用故事段落分析法对《疯狂动物城》的第一幕进行解析示范,学生在课程如法炮制对动画长片进行剧本分析,深入了解动画剧本的结构布置和人物建构等,为后期创作优秀的动画剧本奠定基础。  【关键词】段落分析法,动画剧本教学,案例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案例教学法在动画剧本创作教学中的运用——基于23个故事段落式分析模式》(编号:JX
期刊
【摘要】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在教育中的应用,突破了教育的时空场景限制和供应水平,使教育迈进数字智能教育时代。本文以教学支持服务视角,《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为例,主要从教师、学习者、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智慧教育背景下SPOC混合教学支持服务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习者深度学习,实现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智慧教育;SPOC(Small Private Onli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永恒之蓝漏洞的原理,利用Metaploit工具演示了永恒之蓝漏洞利用的过程,并介绍了防范该漏洞的方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  【关键词】永恒之蓝;漏洞;渗透测试  永恒之蓝工具的泄露是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之一,这对全球的网络安全工作造成了深远意义的影响。永恒之蓝(Eternal Blue)爆发于2017年,是一种利用Windows系统的SMB协议漏洞来获取系统的最高权限,以
期刊
【摘要】打印技术是20世界80年代后期诞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制造工艺技术。1986年,美国科学家查克赫尔开始的第一台3D印刷机为诞生标志。3D打印技术是近30年来世界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被视为推动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美籍德裔人本主义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技术人道化思想是众多为人文终极关怀主义的技术哲学思潮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实现设想中的以人道主义技术服务人类为主要特征的人性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媒介形态也在逐渐地变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也为营销领域创造了新的机遇,“网络主播”顺势而生。本文在当代消费社会文化语境背景下,对不断涌现的以美妆行业为基础的主播,以李佳琦为例,在当代消费社会的时代语境下,通过对网络直播的传播与受众研究,探究网络直播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消费社会、文化语境、网络直播、李佳琦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