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 “乐”,兴趣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的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等情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形成探究任务的驱动.
  情景引入,顾名思义是在探究活动的初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引入手段.其最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产生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求知的驱动力,这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引课:(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这有一截塑料软管(洗衣机下水管),桌子上有泡沫塑料沫,既不能用嘴吸,也不能用嘴吹,哪位同学有办法让桌子上的泡沫塑料沫从管口飞出来?
  我就请同学思考并上台演示,但是没有同学想出办法.师:同学们想到办法了吗?那就请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我用手抓住软管,一端对在泡沫塑料沫上,口朝上用力来回摆动另一端,就可看到有泡沫塑料沫不断从上方管口飞出.
  利用情景引入,不但具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还应具备另一重要的功能:在趣味的、未知原因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驱动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且根据所提供的情景,对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
  例如,在《压强》一节的引入中,我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帮老师钉木板,我提问:”谁会钉得快一点?”学生笑话我”无知”.结果相同时间内,女同学钉好了,但男同学失败了.当想象与实际形成巨大反差时,最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男生回座位时丢下一句话:不公平,我及时抓住这句话,提问:男同学说不公平,除了男同学比女同学力气大不公平之外,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因素可能导致不公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钢笔做惯性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二、语言感染、激发兴趣
  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等于反射角,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我就举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为何?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
  三、激励手段、激发兴趣
  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我便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我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
  对表现很好的,甚至精彩的学生,有时只是笑笑,点点头;有时平平地说:你说出了一个不同的想法;有时淡淡地说:如果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例就更好了.而对一些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却大加赞赏:你能这么大声回答,我真高兴,你表现得比过去流利多了,真不错,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太好了……
  四. 科学史教育,激发兴趣
  在物理课上我向同学们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里略等物理学家都是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重点分析了一个人如果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并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意志力,那么将会对自己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一个学生在课后总结中所讲的:“我希望老师严格地要求我,再‘狠’我也能接受,当然也要我自己去拼搏。我期待着物理成绩的上升。”
  五.享受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操作实验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他们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特别的权利等等。“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能力仍有待提高。本文试图对高中学生的化学反应认知水平进行初步研究,对促进学生化学反应认知结构构建的可行性操作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反应认知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这些反应错误的原因有对物质稳定性、酸碱性理解错误的,有对氧化还原、配合物等规律的把握上出现偏差的。化学反应
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科研训练是本科生专业创新教育的主要方式。笔者结合广东药学院《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实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实验
【摘要】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的最基本手段,因此也应该是物理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如何转变观念,将素质教育切实贯彻于物理教学中,应该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美感素质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物理实验对初中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初中物理教学不应墨守陈规,要勇于创新,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使其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在实验中学习,在学习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西已经全面实施了一年,笔者深为新课程的神奇魅力所吸引,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着学校的教学改革探讨工作。本文从学校教学实践出发,阐述高中化学有效备课的实施受到的阻力,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提出实施有效备课应当特别注重如何备透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有效备课备透学生  新课程有新“课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多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期过后,坏
【摘要】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方对性早熟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评估滋阴泻火方干预性早熟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性早熟的机理。 方法:26日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