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浅谈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工学交替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2-01
  
  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辦学方向和必然趋势。我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始终把依托企业培养人才作为学院办学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学院敏锐地意识到为打造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新的机制,有新的突破,才能与企业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经过几年实践,学院探索出了“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1 我院“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大学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含校内必要实训(简称理论学期)和校外顶岗工作,含必要的现场理论指导(简称工作学期)。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该模式的特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三者构成一个校企合作系统的三个主体,这三者虽然存在利益互不相同的一面,但又具有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表现为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三者寻找到紧密合作的契机,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方式,合作的成果又为校企双方共享,合作过程必将使学生受益。实践证明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可实现校企之间达到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弥补目前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不足,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合作动力的难题,营造出具有浓郁职场氛围的育人环境。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紧密结合,构建起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2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色
  “工学交替”即遵循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律,试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工学交替”式的合作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我们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试验中,探索并遵循了如下该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准确定位,确立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
  确立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找到了一条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途径。这一模式表述为:订立双边协议,实行决策层面的结合;建立两个基地,实行资源层面的结合;配备双方导师,实行操作层面的结合;实施工学交替,实行个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了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历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目标。改变目前通常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或接受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度合作以“工学交替”为载体,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2.2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提出了“建立机构、密切合作、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互利互惠、讲求效益”的运行程序;构建了“一个依托、两个延伸、三个有利、四个步骤、五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善机制,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政策倾斜,制度保证”的三个保障体系,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寻求双方利益结合点为契机,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为途径,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优势,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建立起一种校企互惠互利、持久合作的新机制。
  2.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部分专业中试点后,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体现了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的优势,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建设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已经形成了实施工学交替的“合作链”。在工学交替共同育人过程中,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活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双师型素质的养成;学生通过真实职场氛围的顶岗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学生提前接受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熏陶,岗位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移动IPv6基本的功能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协议本身仍然存在安全性问题。本文分析了移动IPv6面临的安全风险,对移动IPv6中提供的两种安全性方法--IPsec和路由返回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IPsec协议和路由返回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移动IPv6 IPsec 密钥交换(IKE) 路由返回过程   【中图分类号】TN9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德国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是诺贝尔奖得主与全球优秀科学工作者、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科学家交流及探讨科学问题的盛会。2007年会议的主题是生理医学,笔者有幸成为中国代表团中的一员参加了这次盛会,会后在德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和文化交流。本文就此次德国之行所得到的启示与思考进行总结。   【关键词】诺贝尔奖得主大会 科学素质 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介绍了乳液核预乳化、壳预乳化、种子制备和乳液制备的基本过程,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其中引发剂用量为0.2046g,乳化剂用量为1.37g,缓冲剂用量为1.8g,苯乙烯用量为15ml,丙烯酸用量为2.5ml,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10ml,丙烯酸丁酯用量为22.5ml。   【关键词】高弹性苯丙乳液 自生种子法 壳核共聚 苯丙乳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模具制造有许多新知识新技术,本文简要做一介绍。其中包括:不断发展的工程技术,新型注塑工艺,微型注塑工艺,变温注塑技术,新型钢材提高了精确度,使用多组件模具的注塑装配,新型模具钢具有良好的性能   【关键字】新工艺 新材料   【中图分类号】TG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43-01      由于时代的发展模具的产出地和使用地之间
期刊
【摘要】基于WebCT的网络化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原理与作用,以及WebCT的主要功能和发展现状。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双语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证明了这种网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WebCT 网络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为高校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是高校思想新道德教育长期坚持的主题。因此,高校要引领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引领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促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理工科双语教学是采用原版教材,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进行专业学科的教学。但是双语教学进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教师专业英语表达和学生专业英语接受的问题。因而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优化课程结构,理顺课程体系,重点难点反复讲解,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可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培养高级双语人才的有效手
期刊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最后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依据和实验安排。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实验类型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成因、概况进行了简要论述,并从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入手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具体化的探讨,以此阐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应当在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学生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心理干预”等方案、策略与措施,以期达到对贫困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引导、帮助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贫困生 学生工作 心理问题干预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信息安全的问题和IPv4地址面临枯竭。解决问题的方法IPSec与NAT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兼容性问题。本文从IPSec与NAT的原理入手,论述了二者的兼容醒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關键词】互联网 IPSecNAT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0-01   Ab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