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中的意象处理是诗歌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到底用怎样的翻译方法更适合诗歌中的意象处理呢?本文将从《天净沙·秋思》的两个不同译本的比较出发,探讨意象翻译的方法,以在诗歌翻译实践中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译本比较;翻译效果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按照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观点,诗歌翻译要达到“音美”、“形美”、“意美”的标准,才能称得上出色的翻译。其中“意美”是指原文内涵意义的传达没有偏差,而如何处理频繁出现在中文诗歌中的意象,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境和内涵,则成为诗歌翻译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以《天净沙 秋思》的两个不同译本(许渊冲版和翁显良版)为例,探究诗歌中意象翻译的方法。
一、《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全文只有五句话,却有十多个意象,包括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作者让这首全文没有一个“秋”字的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情。
二、《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翻译
首先看看对“老树”的处理,许译为oldtrees,翁译为ruggedtree,很明显,许译显得更为直接。这种直接性在后文也可以看到,如“小桥”——smallbridge, “古道”——ancientroad,“瘦马”——leanhorse,“断肠人”——heart-brokenone。而翁译在一些意象的处理上更加灵活,例如老树、流水、人家、瘦马、断肠人。
三、意象翻译的方法
在简单比较了两个译本对意象的处理之后,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意象时,可以采用两种基本的方法:直译和意译。什么是诗歌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呢?下面来详细分析一下。
1. 直译
直译是一种既忠实于原文思想,又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它是一种“逐字逐句”的翻译,它注重形式的相似性。
许渊冲先生用直译法翻译了《天净沙·秋思》。和翁显良先生的译本比较看来,最明显的差别就是许译保留了原作的形式,仍然注重每行结尾处的押韵。这首元曲的旋律是这样的:“aaabb”。前三行是一个部分,他们的最后一个词“crows,flows,goes”, 形成韵律/?uz/,最后两行的结尾词“sun和one”也是同一个韵脚/?n/。虽然整个译文与原文押韵不同,但译文却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感受到诗的风格。同时,这种句式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增强原语的力度,形成押韵和过渡的过程,在形式和审美功能上与译文形成对等。
其次,在语言方面,许渊冲先生使用了精炼的语言,采用了更为直接的方式来处理意象。在这部作品中,许渊冲先生努力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除了一些必须添加的冠词、动词和介词外,他的译文中没有一个词是可以删除的。从上文列举的“枯藤、老树、小桥、古道、瘦马、断肠人”等意象处理来看,许先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这是译者在考虑“音美”、“形美”、“意美”三者兼具的情况做出的最佳选择。
当然,直译也有一些问题。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差异,直译的作品可能很难理解。而读者需要一些想象才能获得原文的意义。例如,原文中作者用西风来表达一种苦涩的感觉。译者将其直译为“westernbreeze”。但是在英语中,西风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而不是苦涩。所以这里不适合直译。
2. 意译
意译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脱离结构的束缚。它可以改变原文的形式,更注重意义。它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渲染,通过传达原义而不是逐字逐句。意译可以反映文化身份。这是一种只保留原文的内容而不保留原文的形式的翻译方法。
翁显良先生采用了意译的方法来翻译这首元曲。他倡导的翻译原则是:诗歌翻译要摆脱韵律和形式的束缚,注重形象的传达。因为这种感觉很可能会被声音和形式的美所伤害,所以他的原则对一些译者来说是非常可行的。他的译文形式比诗歌更灵活,因为组织没有限制,更重要的是,采用意译,给译者更多的自由空间。虽然译文是一篇散文,但句子结构也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在意象的处理上,翁译也明显更为灵活:老树——ruggedtrees、流水——sparkingstream、人家——prettylittlevillage、西风——westwindmoaning、瘦马——bonyhorsegroaning、断肠人——the traveler(位置也非常灵活),其中添加了很多词,如moaning,groaning,等等,这使得原文中的图像更加具体,画面更加生动。此外,他的意译也是英语语言特征——形合的结果。
虽然这种意译的方式传达了诗歌的意思,并努力传达正确的习语或意义的细微差别,但形式无法保持。诗歌的美不仅存在于意义上,而且存在于形式上。形式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形式发生变化,可能会使原作失去一些意义。
四、结语
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不难看出,在意象翻譯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方法,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译者只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可以得出优秀的译文。
参考文献:
[1]翁显良,《古诗英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许渊冲,《中国古诗词三百首(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诗歌翻译;意象;译本比较;翻译效果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按照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观点,诗歌翻译要达到“音美”、“形美”、“意美”的标准,才能称得上出色的翻译。其中“意美”是指原文内涵意义的传达没有偏差,而如何处理频繁出现在中文诗歌中的意象,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境和内涵,则成为诗歌翻译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以《天净沙 秋思》的两个不同译本(许渊冲版和翁显良版)为例,探究诗歌中意象翻译的方法。
一、《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全文只有五句话,却有十多个意象,包括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作者让这首全文没有一个“秋”字的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情。
二、《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翻译
首先看看对“老树”的处理,许译为oldtrees,翁译为ruggedtree,很明显,许译显得更为直接。这种直接性在后文也可以看到,如“小桥”——smallbridge, “古道”——ancientroad,“瘦马”——leanhorse,“断肠人”——heart-brokenone。而翁译在一些意象的处理上更加灵活,例如老树、流水、人家、瘦马、断肠人。
三、意象翻译的方法
在简单比较了两个译本对意象的处理之后,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意象时,可以采用两种基本的方法:直译和意译。什么是诗歌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呢?下面来详细分析一下。
1. 直译
直译是一种既忠实于原文思想,又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它是一种“逐字逐句”的翻译,它注重形式的相似性。
许渊冲先生用直译法翻译了《天净沙·秋思》。和翁显良先生的译本比较看来,最明显的差别就是许译保留了原作的形式,仍然注重每行结尾处的押韵。这首元曲的旋律是这样的:“aaabb”。前三行是一个部分,他们的最后一个词“crows,flows,goes”, 形成韵律/?uz/,最后两行的结尾词“sun和one”也是同一个韵脚/?n/。虽然整个译文与原文押韵不同,但译文却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感受到诗的风格。同时,这种句式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增强原语的力度,形成押韵和过渡的过程,在形式和审美功能上与译文形成对等。
其次,在语言方面,许渊冲先生使用了精炼的语言,采用了更为直接的方式来处理意象。在这部作品中,许渊冲先生努力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除了一些必须添加的冠词、动词和介词外,他的译文中没有一个词是可以删除的。从上文列举的“枯藤、老树、小桥、古道、瘦马、断肠人”等意象处理来看,许先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这是译者在考虑“音美”、“形美”、“意美”三者兼具的情况做出的最佳选择。
当然,直译也有一些问题。由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差异,直译的作品可能很难理解。而读者需要一些想象才能获得原文的意义。例如,原文中作者用西风来表达一种苦涩的感觉。译者将其直译为“westernbreeze”。但是在英语中,西风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而不是苦涩。所以这里不适合直译。
2. 意译
意译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脱离结构的束缚。它可以改变原文的形式,更注重意义。它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渲染,通过传达原义而不是逐字逐句。意译可以反映文化身份。这是一种只保留原文的内容而不保留原文的形式的翻译方法。
翁显良先生采用了意译的方法来翻译这首元曲。他倡导的翻译原则是:诗歌翻译要摆脱韵律和形式的束缚,注重形象的传达。因为这种感觉很可能会被声音和形式的美所伤害,所以他的原则对一些译者来说是非常可行的。他的译文形式比诗歌更灵活,因为组织没有限制,更重要的是,采用意译,给译者更多的自由空间。虽然译文是一篇散文,但句子结构也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在意象的处理上,翁译也明显更为灵活:老树——ruggedtrees、流水——sparkingstream、人家——prettylittlevillage、西风——westwindmoaning、瘦马——bonyhorsegroaning、断肠人——the traveler(位置也非常灵活),其中添加了很多词,如moaning,groaning,等等,这使得原文中的图像更加具体,画面更加生动。此外,他的意译也是英语语言特征——形合的结果。
虽然这种意译的方式传达了诗歌的意思,并努力传达正确的习语或意义的细微差别,但形式无法保持。诗歌的美不仅存在于意义上,而且存在于形式上。形式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形式发生变化,可能会使原作失去一些意义。
四、结语
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不难看出,在意象翻譯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方法,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译者只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可以得出优秀的译文。
参考文献:
[1]翁显良,《古诗英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许渊冲,《中国古诗词三百首(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