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yan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学生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更容易落实,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学习 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研究
  1.真实性原则。一是情境内容真实: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时通常是脱离事物本来的真实情境。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脱离情境并且简化所学知识,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如果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则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景有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越牢固。二是学生体验真实:创设教学情境要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巧妙的将真实背景与化学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一条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又使他们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全程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并不只局限于导入新课,情境不应只在讲解新知识前发挥作用,他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不同时段创设的问题情境,将对教学起到不同的作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课的结尾创设问题情境,能承上启下,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境界,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课堂中间创设问题情境,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认知高潮。
  3.可接受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过易和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問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又会许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全体化学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既“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才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4.诱导性原则。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教学情境中所设问题应能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寻找规律,从而深化学生已有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研究
  1.利用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有许多历史或童话故事包含着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利用故事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创设多个情境,提取出不同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和化学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将深奥、零散的知识用同一背景巧妙的融为一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整合。
  2.利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利用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生产、环境、科技等的结合点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使教学内更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
  3.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4.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学生注意,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物理所讨论的内容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学好高中物理知识至关重要,而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起,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二是因为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方
密林蒙上一层淡蓝色的面纱,云雾缥缈其间,阳光从丛林的空隙中洒落下来,一支边防巡逻小分队在绿色的林海中小憩。《密林中》这幅生动、真实的摄影作品中如诗似画的情景让人感受到
目的探讨尿IL-18水平在早产儿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六病区住院的早产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7例,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學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 实践 途径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
摘要: 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扎扎实实的系统的词汇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已积累的初中英语词汇量的基础上,只有继续扩大词汇量,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才能在当今高考阅读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但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为词所累”。如何让学生不再“谈词色变”,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思考,运用灵活
目的: EB病毒是一种分布广,人群感染率高的疱疹病毒。树突状细胞是免疫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研究EBV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对树突
摘要:去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将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现将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中的一些经验拿来与大家同享,希望对作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语文 写作教学 欲望 习惯  1.排除畏惧,点燃写作欲望。  (1)开展课前两分钟即性演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演讲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提出某种言
摘要: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因此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各类文体中,不少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因此,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
摘要: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牛顿在树下无意间发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因发现水壶烧开后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而发明了蒸汽机车……兴趣是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关键词:中学数学 兴趣 教学  中学数学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