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华:琴乐相和奏华章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乐”相伴,与“琴”相和,
  痴爱之心,今生不改;
  “耕耘”不休,“抒情”不止,
  报国之志,根深而茂;
  为人师,倾尽所学育桃李,
  是才干,出神入化奏华章,
  在艺术的殿堂里,他已浑然忘我!
  
   动人琴韵难忘情怀
  
  半个多世纪的相守,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而今已七十有六。岁月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缓缓流逝,唯一不变的是他对音乐的炽爱,对手风琴的执着情怀,在时间的积淀下,《动人的琴韵》更显意味悠长,厚重香醇。这位,便是香港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李志华老师。
  回首过往,李志华老师或参与或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不下千场,而最令他难忘和倍感有意义的日子便是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不仅是李志华老师的七十五华诞、从艺五十二周年,更是由其牵头筹办的两岸三地手风琴音乐会成功举办的日子,这场音乐会,是香港开埠以来绝无仅有的一场精英手风琴音乐会,是中、港、台难得的一次手风琴音乐艺术交流盛会,它汇聚了多位来自天津、深圳、台湾及香港的琴艺精湛的手风琴演奏家,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四位来自台湾的双眼全盲的学生,他们凭着对手风琴的热爱与坚强的毅力,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盛会,近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气氛热烈。音乐会上,李志华老师与女儿李春辉满怀激情地表演《Tico Tico Bird The Commeal》;为香港美声合唱团伴奏《采伐歌》、为香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陈粉玉伴奏《茶山新歌》、《蜻蜓姑娘之歌》;与林玲玲(柳琴老师)精彩演绎《匈牙利查尔达斯舞曲》、《小苹果》等。大家用美妙的琴声、动人的琴韵谱写了两岸三地的和谐之美。
  而来自中央驻港联络办宣文部副部长刘汉祺为此题词“中华儿女共鸣,高山流水知音”;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题词“两岸三地风琴韵,五湖四海中华情”;深圳艺术学校校长刘所成题词“琴声悠扬两岸名家携手共谱和谐曲,韵律浩淼三地艺人比肩齐奏天籁音”。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教授王域平致贺信;台湾手风琴协会理事长陈忠秀致贺信;还有来自各地的几十封贺信贺词。这样一场精彩绝仑的盛宴,凝聚了李志华老师及家人、以及各界友好的心血与浓浓情怀。从计划到筹备,到联络人员、安排住宿、排演等等,事无巨细,李志华老师无不亲力亲为、尽心尽力,深刻体现了他对业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与深厚责任。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用瘦弱的身躯坚定地扛起了手风琴,并一扛就是五十多年从未松懈过?又是怎样一个人,用饱满的热情,风雨无阻地活跃在传承与弘扬手风琴文化的浪潮中,数十年如一日,为两岸三地的交流发展贡献心力?带着种种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李志华老师,翻阅开一篇充满着动人琴韵的美妙的人生华章。
  
  崇音尚乐,自古而然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乐本》
  “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这一直是中华知识分子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孔子通六艺,孔门弟子皆习六艺,因此,六艺一直流传绵延至今,也被称为“小六艺”。另有“大六艺”与之相对,即指孔子整理过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无论是“小六艺”还是“大六艺”,“乐”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崇音尚乐,自古而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乐”的形式日趋多样,各种乐器也是层出不穷,中西交错,纷繁复杂。当钢琴、吉他等现代乐器主导潮流时,那些曾经奏响过烂漫岁月的乐器也时常令我们怀念感动,一如手风琴,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也许不再是个熟悉的乐器了。但它拥有的朴实形象,与旷野相伴,与清风为伍,永远是音乐记忆中美丽的一隅。
  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香港,欣赏着手风琴演奏大师李志华先生的表演,回想着过去的岁月,一场听觉的盛筵由此拉开。《火车在奔跑》是他的经典演奏曲目之一,当手风琴模拟火车的声音响起时,令人不禁惊叹,原来手风琴的音域也可以如此之广。李志华先生说,手风琴就和人一样,是靠呼吸才能发出生命的歌唱。而他,就用这生命的乐器,演奏出一曲曲动人心扉的旋律,希望通过音乐,让人们感受到美与和谐,造成共鸣,达到对人的精神的凈化。
  
  执着音乐敬业乐业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即修身当先学诗,礼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性,使人经过乐的不断熏陶,逐渐成为有优良品德的人。
  李志华先生一生与“乐”相伴。1935年,祖籍广东梅县的李志华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父亲是当地著名侨领。在开明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李志华,自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承荷兰著名钢琴教授isterman先生习钢琴十年。父亲的爱国奉献情怀,耳濡目染中,李志华深受影响。50年代,中印交流频繁,中国的一些文艺代表团常受邀前往印度尼西亚演出。当了解到祖国的飞速发展时,李志华那颗报国之心也跃动起来了。
  1957年,李志华回到北京,先拜师北京艺术学院陈文甲先生习作曲一年,这为他后来的的作曲技艺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后来,李志华进入天津音乐学院习手风琴,1963年于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即留校担任主科教师。在校学习和工作期间,李志华就经常在电台、音乐会及为中外嘉宾参加独奏和伴奏演出,并在各大城市巡回表演。
  早在1958年,李志华先生就因手风琴表演出色而被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选派到福建,组成慰问团演出,以问候前线的解放军战士。当时表演一天有三场,持续了三个月,工作繁忙紧凑,但李志华先生却乐此不疲,甘于付出。“当时我还有幸拉了大炮,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大炮呀。”李志华先生笑着说。他还讲了一次至今难忘的经历,“在天津音乐学院时,我们经常受邀给首长、外宾表演。有一次我被邀请到天津俱乐部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伴奏,感到十分开心。”
  在天津音乐学院呆了16年后,1973年初,李志华先生与太太来到香港定居。一方面,他们开设音乐教学课程,教授钢琴、手风琴等。另一方面,李志华先生还多次在电台、电视台和音乐会参加独奏兼伴奏演出,凭精湛技艺而蜚声乐坛。其实,初来香港时,李志华先生也经历了不少艰辛。由于语言沟通上的困难,那时教学生也着实费了一番劲。生活上,刚出来时,他们身上仅带了几百块港币,香港房租在当时就已经很高了,除了住房,还要租教学场所,可谓是困难重重。当时很多一起来港的同行都因生活所迫而转行,有些甚至放弃了音乐事业。但不管怎样艰难,李志华先生却始终坚持走在音乐的道路上,在艰辛中坚持弘扬中华音乐艺术,一步一步,坚强地挺了过来。此种敬业乐业的执着精神,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在李志华先生七秩寿庆时,他的同窗、同事、同室、同台的“四同”好友、前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石惟正先生为他写下如此感言:“人真诚,艺术才有可能通透、感人;人有爱心,艺术才可能与欣赏者发生心灵沟通,魅力无穷。”确实,李志华先生便是此语的最好诠释者。创新求变乐者不休《乐言》中曰:“乐出于人而还感人,有如雨出于山而还雨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意即人与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也能影响听者的感情,从而引起听者共鸣。
  李志华先生以情感奏响手中的手风琴,让音乐艺术穿透时空,钻入人们心扉,因而动人心弦。近年来,李志华先生常受邀前往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广州、深圳、澳门等地演出。凭着精湛的琴艺和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他常获得同台的赞叹与观众的如雷掌声。
  在李志华先生的演出生涯中,最难忘的莫过于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高音c之王”巴伐洛提伴奏的经历了。当时巴伐洛提到香港举行演唱会,主办单位特别邀请李志华先生为巴伐洛提手风琴伴奏两首意大利歌曲《妈妈》和《勿忘我》。“接到任务后,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但也有点害怕和紧张,毕竟这是给世界顶级歌王伴奏。”李志华先生坦言,“为了此次演出,主办单位安排从六月十一日起一共十个单元排练,每个单元需三个小时。排练期间,我有两次难忘的犹如‘过关’的经历。第一关是在正式排练的前一天,指挥殷奈殊•艾斯先生对我进行考核,我镇定而聚精会神地把两首曲子完完整整地拉了一遍,听后他十分满意,第一关顺利闯过了。第二关是在彩排那一天,真正与歌王合作了,我确实感到一些压力。当我为他伴奏完两首曲子时,歌王突然停下来,出乎意料之外地转身向全体乐队人员满意地说:‘手风琴拉得非常好。我好多年没有听到奏得这么好听的手风琴……’听了之后,我觉得既荣幸又开心,当然,结果我在正式演出中终于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伴奏。”能得到世界顶级歌王巴伐洛提如此之高的评价,证明李志华先生手风琴的造诣是何等高深。石惟正先生曾赞叹说:“他的独奏扣人心弦,伴奏的效果,作为搭档,最有发言权,可說在音乐上善解人意、体贴入微,让你觉得如鱼得水、如影随形,补缺添彩、驾云乘风,有他伴奏,唱得放心,唱得来神,是一种合作上的惬意和福分。”
  
  创新求变乐者不休
  
  擅长作曲的李志华先生将很多曲目经过自己的改编,变为适合手风琴演奏的曲目。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是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战斗舞曲,经过改编,李志华先生以手风琴演奏出了逼真的听觉效果,令人如临其境。乐者不休,这位善于创作的手风琴演奏家,近年来与香港著名小阮演奏家林玲玲女士合作,将手风琴与小阮创新性地融合到一起,扩大音乐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在全国音乐院校香港校友协会主办的庆贺香港回归十周年之“美妙的旋律”演出上,他们的合作表演获得了满堂喝彩。
  李志华先生在乐坛上可谓是耕耘不休,曾灌录了两张唱片:手风琴独奏《火车在奔跑》和亚洲民歌特辑(为赵春琳独唱伴奏),以及一辑独唱盒带(为麦美珍独唱伴奏),皆深获好评,成为一代经典。“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可见孔子为“韶乐”所深深陶醉。同样,沉浸在李志华先生的琴声中,我们也为之深深折服,乐在其中。
  《乐记》说:“唯乐不可以伪。”意即只有音乐是不能作伪的。音乐是品德的花朵,是品德的声音,是人之德性的真实表现,是人的真情的流露。音乐既有披心露腹的抒情作用,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音乐能感化人心,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并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致力于音乐事业的李志华先生,坚持边演边教,以乐育人,积极弘扬中华音乐艺术。初来香港时,他就参与南方艺术学院的创办工作,历任南方艺术学院副院长、港星艺术团团长和歌德艺术学院院长等职。除了教授技艺外,他还积极创造机会带学生参与实地演出,以锻炼他们的临场能力。1975年至1986年期间,先后出版了三本专业、权威书籍:《手风琴基本教程》、《中国民歌手风琴独奏曲集》以及《手风琴通俗名曲集》,均为权威著作。
  寒暑假期,李志华先生还应邀前往台湾担任手风琴乐队导师。从天津到香港再到台湾,他桃李满天下,将艺术之种散播到了各地。他常说:“音乐是我最锺爱的事业,我做音乐一直做得很开心。虽然收入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但当看到学生取得成绩时,就会感到特别开心,比获得金钱还要高兴,况且这也是金钱买不到的收获。”
  
  孕育桃李无私奉献
  
  不仅如此,李志华先生还将音乐艺术传播到了下一代中,李志华先生与太太相识在天津音乐学院,同为音乐痴迷者,可谓是志趣相投。夫妇俩相濡以沫,培育出两个女儿也对音乐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小女儿现今担任着钢琴教师,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演出。大女儿以前也学过钢琴,并且级数非常高,后来,大女儿选择到澳大利亚学习计算机专业,开明的父母也不勉强她,让她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现在,李志华先生的家里又出了一个“小艺术家”——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外孙女也喜爱钢琴,今年七月获得德中同行——德国欧米勒钢琴公开赛二等奖,音乐世家后继有人。
  李志华先生虽已年过古稀,却仍然精神矍铄。给学生上课,并且经常受邀参加演出,简直是闲不下来。为人热心,乐于助人的他,还担任着全国音乐院校香港校友协会主席、天津音乐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继续在音乐道路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数字、微笑、音乐被称为世界上三种神奇的通用语言。那么,现在,请静下心来,微开天耳,谛听一曲李志华先生演奏的手风琴曲,曲中凝聚了他真挚的情感,那正是真正精妙绝伦、沁人心脾的通用语言,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国度里,畅想最美妙的时光。
  
  李志华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著名手风琴演奏家
  1963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
  现担任天津音乐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
  天津市侨联第八届委员会顾问
  曾担任全国音乐院校香港校友协会主席
  历任南方艺术学院副院长
  港星艺术团团长和歌德艺术学院院长等职
  曾于2001年获邀为世界著名男高音巴伐洛提
  作手风琴伴奏
  2009年10月为香港著名歌星林子祥演唱的
  电影主题曲《孤独的手风琴》作手风琴伴奏
其他文献
内外兼修,她是一位幸福的女人,  温雅可人、清丽娇媚、秀外慧中,  娴熟中透着几分干练。  她亦是一位饱经商海沉浮的白领俪人,  在美容领域,用智慧和双手描绘出  色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她博爱无私、满腔正义、谦卑为怀,  在服务和奉献中享受着人生的快乐。  扮靓他人,事业之路铿锵行    扮靓他人,事业之路铿锵行    在这个处处洋溢着时尚与品位,青春与美丽并存的社会,总
期刊
留學海外,情系中华,  游子毅然归乡;  弄潮商界,跨越国际,  英才拔节而上;  建家电王国,名扬万里;  又跻身投资,跳脱转型,  他虚心有节,澹名泊利;  他如慈竹,留浓荫;  意气风发创业路,  直明心曲报国情;  他,就是廖焕辉博士!    回顾:昨日之日不可留 着眼未来    古往今来,竹子虚心有节,文人志士莫不以此自喻,澹泊明志,静以至远。廖焕辉博士是商界名流,亦有竹的节操,虽声名在
期刊
她的心灵有至善的心念和行为,  她用一份狮子精神,服务社群,  那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给予;  她带着爱,用心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告诉我们,  一个人的成就,  不是你拥有金钱多少,  而是你善待了多少人,  这样,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蕴藏着快乐,  愛心洒过的地方,将会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事业起于勇    1975年,蔡卓丽女士来到香港,正赶上香港制衣行业的辉煌时期,于是,她进入
期刊
她是一位中华武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几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  不负众师栽培,及有所成便开班授徒,  希冀将国粹发扬光大。  她以耐心、靜心、诚心,去引导弟子;  她以一份坚持,一股韧劲,一颗真心,  去感动和带动更多的人;  她坚守慈、勇、智、恒的武德精髓。  在这条路上,纵然任重道远,她赤诚依旧。    天南地北 以身为媒传经典    芸芸众生之中,但凡为世人所铭记而流芳百世者,皆与民族大
期刊
【本刊讯】9月20日晚,九龙西区各界假座尖沙咀龙堡国际宾馆胡应湘堂宴会厅,热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二周年聯欢聚餐晚会。各界人士聚集一堂,晚会现场张灯结彩,国旗、区旗高挂,洋溢着喜庆气氛。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领导、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各界人士等数百人出席了晚会。  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晚会拉开了帷幕,九龙西区各界庆祝62周年国庆筹委会主任委员吴惠权在晚会上致辞,他首先回顾
期刊
跨过千山和万水,  她以“超我服务”的扶轮精神,  为他人送去人间温暖与真情;  芭蕾舞者摇曳生姿,  她以至爱至纯的心灵,  为爱好芭蕾舞的学子点亮绚丽舞台;  生命有限,  她热忱如初,真心长驻,  以此创造无限之价值,人生之魅力。    认真开始 无悔加入    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生命无常,走过岁月的涌道,我们是否应该留下足迹,证明我们曾经来过。郑瑶璋女士用生命
期刊
辉煌的人生不是如波涛翻滚,  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川流不息。  他是国际狮子会总会中国港澳303区  前总监(1977—1978年),  秉承“我们服务”的狮子精神,  他和狮友们一起播洒爱的种子,  足迹遍布香港、内地、大江南北。  他们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  为无数家庭带来幸福与光明,  他与狮友们的感人事迹口碑相传,  声名远播。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只要
期刊
他用福建人的坚强、  勇敢、肯吃苦的精神,  在澳门站稳脚跟,  打下一片江山;  半路出家,自学成才,  于己,苦学不辍;  于他,心系其疾苦,  是一位充满同情心的人。    自学成才 苦学不辍    福建人敢拼、敢闯、敢干、敢搏、勤劳,能吃苦,肯吃苦,这些特点都能在施景耀先生的身上找到痕迹,清晰且深刻。  1980年,施景耀先生中学毕业不久后,随着来澳的潮流,来到了澳门,他是第二批来到澳门的
期刊
投身公益时  他如一位多年的好友  给孤寡老人、智障儿童带来无限温暖  至善至美 无怨无悔  面对工作时  他是一个产业测量师  知悉海内外投资环境的现状和未来  用心策划 稳步向前  他熟练多种语言,学识渊博  他待人宽厚包容,举止优雅  他就是香港罗迅测计师行的宋树鸿先生    真心付出 让社会更美好    2005年,宋树鸿先生加入了香港城市狮子会。其实,自2000年起,宋树鸿先生就一直在为
期刊
李嘉诚、袁隆平等获颁全球杰出华人奖  以“凝聚杰出华人的光荣与梦想表扬杰出华人的成就与贡献”为主题的《全球杰出华人画传》,首发暨首届“全球杰出华人奖”颁奖盛典日前在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华人首富李嘉诚、诺奖得主杨振宁、友好大使陈香梅、杂稻之父袁隆平、慈善大家田家炳、爱国典范曾宪梓、光纤之父高锟、汉学泰斗饶宗颐、篮球巨星姚明等百名杰出华人,入编《全球杰出华人画传》并获首届“全球杰出华人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