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个性飞扬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大愿意来写关于现实一所学校的评述性的文字,不完全因为水平和能力,而是因为我对目前中国教育和学校的认识。几年前,在赴台岛考察学习,看过诸多学校和文化出版机构之后,曾情不自禁地写过一篇长文《一所不是学校的“学校”——来自康轩文教集团的报告》,表达我对一个十分具有文化品位和品格的出版机构的尊重和崇敬,也是针对我们内地学校教育现状的有感而发。读罢溧水第一初中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要说的一句话是,一所努力做真教育的学校!
  她引发我关于中国教育、基础教育的很多感慨和感想。
  1
  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习惯把近几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阶段定位为“深水区”。就涉水而言,“深水区”相对于一条河的“浅水湾”,也是必经水域,躲避不了;但是,“深水区”绝对不是“浅水湾”,要害在一个“深”字,深不见底,深不可测,可以预料和不可以预料的故事和事故都在那儿等着,可谓是“险象环生”,于是仅仅靠“摸着石头过河”就难免要出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在“深水区”艰难跋涉甚至痛苦徘徊呢?
  一些民间人士评价中国教育,喜欢模仿某些“愤青”的表达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世界上就两种教育,一种是教育,一种是中国教育。这话有点刻薄,有点偏激,但说的也不能不说是事实。袁贵仁部长就职后不久,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发布时,有一番讲话,其话语表达方式与前任大有不同,大意是,当前的中国教育存在五大问题: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以及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这几乎是从目标、策略、手段等诸多方面对教育的痼疾作了毫不留情面的解剖。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一语道破了当前中国教育的致命问题。喊了20余年的素质教育,倾行政巨力推进了10年据言是素质教育“抓手”的课程改革,今天落得的结果居然是“推进困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可以令理论家和实践者作深度解读和思考的内容颇多,尽管紧接着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改革规划和具体项目,但迄今我没有看到有人对高层领导的发声予以高度重视和有力回应,教育的歌舞升平、麻木不仁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敛,这可以看出教育之患病已是“沉疴”,各界人士是有意还是无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但有一点可以结论的是,以“深水区”概括当前的教育应该是不错的。
  “深水区”之深,也还是要有人涉险排难而过的。走出“深水区”,需要胆量,需要智慧,需要行动。我个人的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主要不是理论问题,不需要太多的理论,不需要老是强调对于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因为教育的很多最为基本的规律和理论,早已是“普世价值”,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不需要再从头去探索、论证,所以才有今年9月4日,当温家宝总理登门看望著名的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叶笃正院士,与叶老一起回忆起南开中学当时的校长张伯苓的一些教育理念时,叶说,现在我们的教育应该多学习一些原先的这些教育思想,温总理对此表示非常赞同。中国教育最迫切需要的是推进、落实和执行这些规律和理论。今天当我们一起来反思已经艰难前行10余年的课程改革,我以为课改推进过程中的不足之一就在于培训——那种只在概念和名词术语上兜圈子、卖关子、自诩是“专业理论引领”的培训。假如我们把基于一定范围的在真正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引领下成功试点而获得的典型作为学习的现场和案例,从实践领域直接切入,其培训的效果和推广的结果是否会优秀许多呢?
  我以为,面对现实中国的教育,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三件事。
  第一,全面彻底地清算“应试教育”的罪行,明确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我在《今天如何做校长》一书中曾经说,“应试”不是教育,将“应试”与“教育”放在一起是对应试的抬举,是对真教育的亵渎;所以,当我们高调倡导着所谓的“素质教育”却扎实地执行着“应试教育”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一头雾水,搞不清这叫什么教育。国外人只知道教育,不知道还有一个什么“素质教育”;国内人呢,以为“应试教育”又是中国特色,是教育走向素质教育长征中必经的“初级阶段”。这种玩概念游戏、捣术语糨糊的“发展特色”竟然蔓延教育数十年而不衰竭,可见其市场之庞大,毒害之深远。那么这种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以为这是一种从理念到结果,从目标到过程,从动机到行动,从策略到方法,都违背教育规律、背离人性、泯灭个性、戕害创造才能的反教育行为。现实教育的乱象,数十年未能培养出大师级、世界级人才,都是明证。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政府、教育行政、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合力而为的这样一种教育竟然在合力“围剿”着孩子的天性、人性、个性和创造性,摧毁着孩子本该自由、独立和生机无限、变数无限的人生和未来,我们的“好心好意”的发出还会那么理直气壮吗?
  第二,教育本身、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学者应该联合发声,正确正面、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引导、引领社会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我总以为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二:一是尽量满足社会、市场对教育、对人才的“消费需求”;二是引领社会和市场的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今天中国的教育现实是,我们在第一方面做得过犹不及;第二方面呢,则无所作为甚至阵地丢失,教育行政、教育、学校哪有、哪敢“引领”和“引导”,几乎成了社会应试需求的“同期声”甚至“应声虫”。
  第三,继承、借鉴古代、近现代和西方发达国家成功教育的实践,让教育回归教育的初衷和本真。回归教育的初衷,就是回到教育的原点,真正理清楚为什么要办学校,为什么要课堂,为什么要老师,受教育者一生中究竟需要从学校、教育、课堂和老师那儿获得什么这些本源性的问题。思考教育应该如何从学生成长、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实施真正的符合教育本源的那种改善和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有大量的富于理想和理念,富于个性和胆识,对教育有正确理解和富于执行力的“义务兵”“志愿者”的勇敢“破冰”。
  溧水第一初中的教育教学就已初步具备了这样的特征。
  2
  首先,神采飞扬、富于个性、素质全面的学生是这所学校最好的“成品”。
  真的,我已经很久看不到这样纯正、张扬、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孩子了。沉重的书包、厚厚的眼镜片、做不完的作业和教辅、一脸的疲倦和沧桑、考试失败的烦恼和痛苦,这几乎是现在中学生的统一的“模式”和“形象”。我们看他们的学生,幸福、自信,自主,我心飞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教师,热爱自然。
  当一般的孩子沉湎在教辅书中的时候,他们可以“接触当地众多的文化名人,零距离分享他们送来的书画、摄影、剪纸、音乐等艺术;零距离领略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世界冠军以及著名院士、教授等大家的风采和智慧,建立看世界、看人生的全新视角,催生理想的种子”。
  当初三毕业,很多学校的很多孩子为了发泄,气愤地撕毁书籍簿本,将教室和学校弄得乌烟瘴气时,他们却“打扫好了自己的教室,又帮老师布置好了整整一幢楼的初一初二考场,排桌子,擦凳子,贴号码,一切都做得妥妥帖帖”。而接着的世博会之旅,更是同学们“自己拿主张,三天时间,没有家长陪同,没出一点问题”,让“带团导游大为感慨”。
  这是一群富于个性、富有主见、富于思想、富于创造精神的孩子!
  我一向以为,改变中国教育的生态,从教育教学实践层面而言,学校就是要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非学科非课程的“活动”,丰富多彩、百变多样,只要有益于孩子身心、只要令孩子喜闻乐见,或者教师开发并组织,或者学生自己策划并实施。多多益善,学校就是要多多“移植”“少年活动中心”的元素。二是大力提升体育学科的课程地位。到什么程度?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升体育至与“智育”所包含的所有课程的总和相提并论的地位。这是因为人的生理和心理、心智和品格、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几乎都是必须经由这样的活动和“运动”慢慢培养起来,而不完全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靠知识的学习掌握和“智育”自然生成的。溧水县第一初中孩子的校园生活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如此而行的初步成功。
  接着我们来看溧水第一初中的老师。“卓越而平凡”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描述。
  当一般的老师为了分数伤透脑筋、不惜用题海战术穷于应付时,这里的老师却认为,“让每个孩子获得‘成长’,才是教育的价值指向,能让学生留下成长印迹和美好回忆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期待的不是孩子的一飞冲天,而是那种生命拔节的吱吱声响。”
  当第一初中的中考成绩总是远远高出全市全县均分时,他们“很少有人对此津津乐道,也没有人把‘方法’‘手段’挂在嘴上,谈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谈的是人的品质、人的境界”。
  是的,当一般的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科成绩抢占课时,抢占学生的闲暇时,第一初中的校园总是不断进出那些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孩子个性特长的专家学者名流;这似乎仅见于少量小学的蜻蜓点水式的应景之作,在这里竟然变成了常态和风景,不能不让人感受到老师们的胸襟和眼界。
  最近几年来,笔者非常关注中国教师的个性发展问题,我总的一个观点是,由于应试的魔棒驱使,由于很多一时似乎有效的与应试相关的教学模式的“勃兴”,也由于“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制度的推广,教育教学的趋同化倾向愈演愈烈,中国教师从教学理念、思想,到教学策略、方法,甚至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越来越走向高度一致。富于个性、富于教学个性的教师越来越成为“罕物”。而指望这样的教师的教育怎么能够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呢?
  生龙活虎、个性飞扬的溧水第一初中的教师团队让我刮目相看,让我看到了教育改变和改造的希望和出路。
  这一切的一切后面,站着一位真懂教育的校长。深透地理解教育和学校的真谛,理解教育教学和学生、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支持和支撑教育教学的各种实践,宽容和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张扬,这是我对张召中校长的粗略的描述。
  他在回答记者时的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的教育价值观,他说:学校如同一座巨大的广场,是与周围世界广泛连接的,通透无碍的,这个“广场”是“演练场”,也是“选择场”,这个“广场”的作用在于:让每个人在这里产生对世界的好奇,在这里对世界的某个方向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然后鼓励他奔向那个方向,并为他提供足够的营养。
  他的“广场”观,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他的学校那样的开放,那样的大视野、大气魄的各类“活动”和“运动”的大开展;他的对每个人的“好奇”和“兴趣”的“鼓励”以及“营养”的“足够提供”,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他学校的课堂为什么会保持有那样多的生态和活性,他学校的师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突出个性,那么多的神采飞扬!
  在概念、名词、术语风行天下和几乎与教育不搭界的教育造神运动此起彼伏的现实中,张召中校长孜孜力行这样一种没有口号、没有标签、没有旗幡招摇的教育,也许一时难以有轰动效应,难以有名头加身,但这恰恰是真的教育。因为,教育就是教育。这给我们所有的校长、教育行政官员、专家学者以许多深刻的启示。
其他文献
初为人师,父亲送了我这本书。第一次读,我只是粗粗翻阅,没有特别的感受。当时,初入杏坛,豪情满怀,总觉得这本书里说的,好像太平常了;总以为,我的教育人生,一定会有别样的精彩,我甚至幻想,将来我一定会有给教师的更好的建议。  后来,慢慢地走进了教学,走进了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病急求医,我常常会翻开这本书。每一次,我都会有收获。  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我与这本书的交流越来越多
【摘 要】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语言习得。从儿童语言习得的教育理解,基于“语言输入假说”视域的儿童语言习得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教学路径:理解性输入,大数量输入,关联性输入,趣味性输入。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教学理解;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1-005
【摘 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立足“向阳教育”的办学主张,全面建设“金葵花”课程体系。秉承“让儿童灿烂生长”的课程理念,依托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五大课程群建设。其中“虚拟世界程序设计”课程是逻辑与思维课程群的重要组成,它借助在线协作程序设计平台,在虚拟世界的创造过程中,以逻辑运算、算法学习、程序设计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养成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金葵花”课程;
【摘 要】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系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作为江苏省首批、连云港市唯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形成了“山海”特色校园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引导师生参加各种大赛,培养现代工匠精神,诠释教育美的内涵。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
【摘 要】为进一步完善与重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取向的整合性课程,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一个以“学科、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课程整合模型,推进课程综合化、学科建设、综合素质测查等项目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研发与评估能力,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课程;学科;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8-0026-03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会学”是一种比“学会”更高的境界。而“会学语言”则是“多元目标英语”中语言交流维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单元统整、翻转课堂,并借助未来教室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关键词】单元统整;翻转课堂;未来教室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5-02  【作者简介】1.沈路,江苏省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试的命题编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因此,草草教之;其二,受“将略读课文教得像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负责”的错误观念影响,精耕细作;其三,由于教学水平和能力局限,无法做到“教略学丰”。以上三种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认识不够正确和清晰。  我以为,略读课文
【关键词】数轴;直观;探究;本质;因数和倍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1-0064-0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整除(整数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双基”)  2.在探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总结出
【摘 要】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进军号角。教育领域需要高质量发展,一所学校需要高质量发展。作为校长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也考量着校长的政治智慧、管理智慧,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校长担当。那么,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校长担当如何才能落地生根,让理想变为现实?答案是让这种“担当”体现在学校管理思路与实践的创新上。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校长担当;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
【摘 要】集團化办学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集团化办学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办学道路。三“心”一“议”,一“带”一“路”,赋“权”增“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组织架构、发展路径与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乡镇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经验。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运行架构;发展路径;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