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尴尬”的美术课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三上午,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七年级的教室。这一课是学习《中外民居欣赏》。课前的充分准备,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后,进入学生练习时间。这时,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学具袋中没有这一课的作业纸。我一听,心里一愣,“不会吧”。我急忙翻开配套的学具袋一看,确实没有。虽说课前做了教学准备,却没有注意学具袋的情况,还只是用习惯的思维,认为应该是和以前一样:一课一练。
  一时的失误让我尽显尴尬神色,措手不及。学生用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想:老师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是我教学以来第一次碰到的事,该怎么办?忽然,灵机一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民居”的不同,欣赏到多种不同风格建筑的美。学生对美的感受并不只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也许能用语言或书面文字来表达,同样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于是,我就布置学生改用文字的方式,写出对教材中所展示的中外民居图片的不同感受。学生们一愣,可能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美术作业”。在我启发和鼓励下,学生们欣然动笔,且显得比以前更兴奋、更积极。
  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纸条,真让我惊喜万分。有学生写到“我觉得外国好。因为外国的地上全都种满了草,每天早晨就可以闻到一阵芳香”,“外国的房子很高级,中国的房子不是很高级,他们不像我们的房子,我们的房子一户挨一户,外国的房子一户之间还要空距离,而且很美丽”,“因为日本的房子没有我们中国多,人也没中国多,所以还是中国好”,“中国的山水好,房子各种各样,我觉得中国的房子好”,“中国的房子特色不同,中国的花样很多。外国房子周围的景色很好”,“我觉得是外国好,因为外国的居民把房子造在了野外,还可以去游玩一下”,“丹麦、印度、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各个国家的民居各不相同,每个国家的房屋式样也不同,可我喜欢外国的民居,因为那里的民居讲究大方美观”,“丹麦的民居是造在野外的,他们还是单独造的,房子是用木头造的。而我们呢?我们的房子是一户一户连着的,不是一个地方一座房子的。“我们的房子是造在街上的,而丹麦人的房子是造在野外的”。“他们丹麦人造房要看环境,而我们是不看环境的。”……
  课后,我深感到美术教学的魅力,关键还在老师身上。为什么美术作业非得是画画、做做,而不能是说说、写写呢。教师一点点地改变却能换来学生不同的收获,就连平时认为是缺少艺术细胞的学生也能写出真实而有个性化的心声。而这恰恰是以前的那种练习所无法做到的。
  初尝甜头后,在六年级教《点、线、面》这一课时,我再次用了上述的练习方法。因为我认为学生对抽象的点、线、面的理解是比较难的,是空洞的。于是我给学生讲清什么是点、线、面后,就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寻找点、线、面的事物,并写出来,目的在于先获得感性的认识。于是就又有了一份千奇百怪的作业:点有“眼睛、珍珠、地球、人头、佛珠、灯泡、开关、乒乓球、钉子、笔尖、水滴、星星、手表的孔、老鼠洞、芝麻、小石子、米、足球鞋底下的钉子、冒号……”;线有“电线、:头发、马路(从高空看)、桌子的边、窗户的边、大海的边、棒、钢丝、公路、绳、油条、自动笔铅芯、一于(破折号)、香肠、面条、水管、丝瓜藤、尾巴、鞋带、竹子、电杆……”面有“窗户、黑板、门、墙、书、纸、红旗、操场、镜子、瓦、指甲、天、地、田、电视机屏幕、衣服、马路……”。
  美术教材的综合性开发利用是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而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的部分,也可与其它学科进行合理化的各有侧重的结合,未尝不是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等是一种学习的内容,也是一种学习的语言。美术只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殊途而同归。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这一目的是根本的、是一致的、是不变的。
  传统教育,培养人是采用各自为政的方法,各学科界线十分明显。各科专业性、专一性较强,一学科一学科地“喂”给学生,让学生自个儿慢慢“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再由学生按“需”(主要是兴趣)吸取“养分”。其结果是容易产生单项强而综合弱的学生(不是全面和谐的发展)。而现在的教育,正在渐渐模糊这一界线。每一学科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其它学科的一些知识,在上述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美术知识,同时也得到了一次组织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学生是无意识的,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应有意识地注意这一点。当然这仅仅是我在一次不慎中,在一次尴尬后所引发的教学改变。但这次改变意义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美术与其它学科如何合理的科学的综合,又不失美术教学其本身的价值特色、方式方法,将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管理水平,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是摆在所有寄宿制学校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引领下,经过全体师生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我校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一、在宿舍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实行生活老师负责制下的半封闭管理模式和生活教师与班主任双重管理模式。由生活教师负责填写《寄宿生管理日志》和寄宿生登记表
期刊
听:情意切切,言传身教播种爱  在课堂上,教师精彩的评价语言让我们看到学生那一张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的欢声笑语,感受到学生的个性在张扬。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尊重,让爱在细微处流淌;关注,让爱在细微处折射;理解,让爱在细微处温馨;真情,让爱在细微处凝聚。让我们用精彩的评价荡起课堂中爱的层层涟漪!  我始终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位学生,总是寻找最佳机会给那些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避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都想及时听到老师对关于他参与学习表现的评价。因此,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新的课程价值观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即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可以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应是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彰显和扩展。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
期刊
一、营造氛围,艺术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使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因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时间和活动空间,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孩子,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在教学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他们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好奇心,并逐步营造一种勇想、勇说、勇做、勇争论
期刊
谁能想到,有一种小鸟能够飞行几万里,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却仅是一截简单的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它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试想,如果小鸟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古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想想这只小鸟,再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不禁在想:孩子的一生飞越的又是怎样宽广的一个海洋呢?在飞的过程
期刊
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是学生走向自学实践的初级形态;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前,独立感知新课内容、对新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的一个环节,预习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重要体现。  一、做好预习工作的准备  新学期伊始,我先让学生讨论分析预习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
期刊
一、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生活中的现象,生成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达成教育目标  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启发学生领悟应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题。以我校为例,单是黑河节水,湿地保护,滴水灌溉,保护膜种植,人畜饮水改造,母亲水窖,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等产生丰富的体验,这些体验与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生成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比如:1.农业节水
期刊
课堂上,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所以,我们就得精心设计好前置作业,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和学习的基础上,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所学内容,做到先学。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对“高效”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角色转换,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呈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且具有生命延续的课堂。课堂无不浸透着绿色的生命气息,这
期刊
说到教育故事,或许每一个为人师者都会感慨自己教育人生中众多的酸甜苦辣咸。而身为一名校长,尽管我的教育生涯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像星星般闪耀而又无法抹去的故事,但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我更想提的是当初成为一校之长时的感慨。  2010年9月份,我走马上任山丹县东街小学校长。怀揣着对原工作岗位的不舍和对新岗位的疑虑,我拨通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的电话,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了解和尊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
期刊
一、班主任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树立平等意识。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尤其当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时,教师要认真倾听,给予反馈或支持,如“你的建议非常合理”、“你的方法非常有创意”、“我们班为有你这样一位关心集体的同学而自豪”、“你还有什么更科学、合理的点子吗?”等等。话虽然简单,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