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互统一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自主学习的课堂.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而言,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学生兴趣出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技能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讲究的是学生如何学、学好,而教师如何教只是学生学好的辅助.换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从课前到课堂学习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不浓,前后知识间缺乏一定的衔接,学习就会较为被动.相反,如果教师能借助情境来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问题或多媒体来创设情境都让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的作用,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地应用的,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综合应用的.以“pH”教学为例,pH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能从感官认识逐渐过渡到抽象认知,就必须通过情境来过渡.教学中教师处理如下.
师: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给你留下酸的影响的一些物质?
生:橘子、酸奶、苹果、糖醋排骨、醋、柠檬……
师:(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酸性物质,利用幻灯片演示生活中一些酸性食品图片)它们的酸性强弱会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将1 mL的白醋稀释10多倍)没有稀释的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会一样吗?(物质一样,只是所含的浓度不同)(提出假设)
生A:一样!
生B:不一样?(只是感性判断,没有具体理由)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
生A:用酚酞试液;生B:用石蕊试液;
师:同学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利用石蕊实验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酸性强弱)
生:试管中是一样的红色.
师:意味着什么?
生:无法用石蕊试液来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酸性强弱,需要用其他方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常用的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
不难看出,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去思考、假设、验证,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兴趣会更浓,探究欲望更强,效率会更高.
二、提出目标,引导探究
当学生满怀激情地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就需向学生明确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跟着教师讲授的知识步伐记忆、背下来,甚至一堂课学习下来,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了学习目的.提出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以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而进行有效地探究.
以“酸和碱的性质(2)”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情境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复分解反应.向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目标,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是教师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达成的,故不展示.
当学生获得学习目标后,教师就需要通过具体的探究引导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了.本课时探究的重点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此,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写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式和俗称,在观察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基础上进入实验.实验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这里实验包括碱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碱溶液能和作用);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碱溶液能和反应生成水);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碱溶液能和反应产生沉淀).
在学生实验探究中需注意,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提出来以便共同讨论.当然,实验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知识准备不足而实验失败,此时教师就需借助教材,让小组成员通过再次学习教材后再进行实验.尤其是对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实质来进行引导,同时,要积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究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就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去巡视、引导、帮助学生.同时,还应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实验探究效率.
三、总结展示,应用拓展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实验,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论,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三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过程,在目标指引下通过对猜想的验证、探究,在总结中获得共性认识,在应用中形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高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江苏省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效课堂讲究的是学生如何学、学好,而教师如何教只是学生学好的辅助.换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从课前到课堂学习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不浓,前后知识间缺乏一定的衔接,学习就会较为被动.相反,如果教师能借助情境来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问题或多媒体来创设情境都让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的作用,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地应用的,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综合应用的.以“pH”教学为例,pH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能从感官认识逐渐过渡到抽象认知,就必须通过情境来过渡.教学中教师处理如下.
师: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给你留下酸的影响的一些物质?
生:橘子、酸奶、苹果、糖醋排骨、醋、柠檬……
师:(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酸性物质,利用幻灯片演示生活中一些酸性食品图片)它们的酸性强弱会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将1 mL的白醋稀释10多倍)没有稀释的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的酸性强弱会一样吗?(物质一样,只是所含的浓度不同)(提出假设)
生A:一样!
生B:不一样?(只是感性判断,没有具体理由)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
生A:用酚酞试液;生B:用石蕊试液;
师:同学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利用石蕊实验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酸性强弱)
生:试管中是一样的红色.
师:意味着什么?
生:无法用石蕊试液来检验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酸性强弱,需要用其他方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常用的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
不难看出,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去思考、假设、验证,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兴趣会更浓,探究欲望更强,效率会更高.
二、提出目标,引导探究
当学生满怀激情地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就需向学生明确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跟着教师讲授的知识步伐记忆、背下来,甚至一堂课学习下来,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了学习目的.提出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以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而进行有效地探究.
以“酸和碱的性质(2)”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情境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复分解反应.向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目标,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是教师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达成的,故不展示.
当学生获得学习目标后,教师就需要通过具体的探究引导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了.本课时探究的重点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此,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写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式和俗称,在观察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基础上进入实验.实验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这里实验包括碱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碱溶液能和作用);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碱溶液能和反应生成水);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碱溶液能和反应产生沉淀).
在学生实验探究中需注意,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提出来以便共同讨论.当然,实验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知识准备不足而实验失败,此时教师就需借助教材,让小组成员通过再次学习教材后再进行实验.尤其是对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实质来进行引导,同时,要积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究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就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去巡视、引导、帮助学生.同时,还应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实验探究效率.
三、总结展示,应用拓展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实验,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论,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各小组展示学习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归纳,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需要记笔记的要做明确强调.避免学生自学的知识片面、零碎、残缺.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三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过程,在目标指引下通过对猜想的验证、探究,在总结中获得共性认识,在应用中形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高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江苏省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