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之我思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的时候,朗读常会出现喊读、拖调、缺乏感情等情况。那究竟什么才是朗读?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种传统朗读法,既符合汉语语言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审美识记规律。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运用并证明。
  目前中学语文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有效地朗读,在朗读中提升整体感知与把握的能力,从而感受情感的熏陶。我们也许不曾意识到,朗读也是一种感受与表达,也是一门升华知情意感染力的艺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做好朗读教学的引导与培养,是我们突破语文感受教学中的一条捷径。
  一、关于实施
  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日常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培养是有目的、有着重点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朗读的有效指导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生对于课堂朗读接受程度情况的调查:
  可见,学生对于静态的文字,更愿意以动态的形式接受。如果课堂朗读铺垫、引导等处理得较好,学生还是很喜爱朗读并乐在其中的。
  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领悟文章的精妙,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1.品境——了解写作背景及作文目的
  提供情景导入或渲染。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投入感情,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2.入境——理解感受文情,置身情境
  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融合。只有熟悉、理解,才能理解得到位,读得好。
  “入境”朗读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先要有意识,有感情,会引导,对课文的意境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其间,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生动直观的手段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
  3.出情——进行有效的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出感受
  朗读前的引导、铺垫很重要,它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很好地表达,也就是“出情”。朗读技巧的指导很重要,而有效指导则更应强调。通过指导,学生既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也要明白不同语言朗读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情感细腻程度的把握等等。对于学生既要有感性的认识,又要有理性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的机械模仿。
  朗读不但要重质,更要重品悟。读,要读出情,品,要品出意。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品之无味、诉之无语,甚至倦怠;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思想世界的激情碰撞,更是学生深刻体验的放开与表达,应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二、關于有效性
  课堂朗读,已被重申了许多次,但它的实施运用却在教学中鲜为所见。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具体有效应得到重视。
  1.再现图画。就是用实景图片、幻灯片等视觉刺激,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自然进入到文本意境,促使有效理解、朗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时产生感情,并注入朗读中。此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描述说明或写景抒情等课文。
  2.音乐渲染。就是借助声态听觉的形象,烘托、渲染朗读背景,较好地结合内容刺激学生的朗读感受,既让学生感受文段的音乐美,又激发了学生的感受力。此类方式适合对情景渲染力要求较高的课文。
  3.语言铺垫。所谓语言铺垫,就是指教师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环境、情感等的生动描述、铺垫,引起学生知情意的共鸣,提高朗读效率。在做语言铺垫时,教师应注意语言精练、明了,具有较强感染力等特点。
  4.视频。这里所指的视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形象地再现画面和知识内容,插入集合动态画面、声效背景等综合手段的教学方式。其学习方式相对而言更加轻松,涵盖性较强,也较为直观。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内容更具有凝练性和生动性,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下是课堂朗读练习综合几种形式的效果调查:
  从此调查可见几点问题:
  1.自由朗读不如齐读效果好,齐读不如个读效果好,个读不如教师共同参与效果好;
  2.学生对于朗读兴趣较大,混合出声效果较好;
  3.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分角色朗读,对整体学生的影响较好,两人或多人参与效果较好,但朗读个体也容易欠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4.教师在学生整个朗读过程中的引导和归正作用很大;
  5.直观图片、声效影响、语言引导及视频,几种方式相比,直观图片较好,语言铺垫次之,声效感染力的引导效果最好,而视频对于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局部理解的影响效果较好,但也往往容易把学生带离文本(几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更佳,但过程较为繁冗,耗时也较多)。
  三、还需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呢?
  教师对待朗读教学应该有一个正确、明确的态度,做好示范,做好引导,做好评判。为了加强学生诵读指导,提高朗读水平,教师也可以从字、词、句入手。每个词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不同的词语,比如在重读、停顿等方面,在朗读时,需要有不同的音效形象,让感染力更鲜明和强烈。
  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比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感悟,丰富语言的色彩。教师应讲明要领、技巧,指导好学生,带着学生,在情感、意境、节奏、音效,语气、语速、情感、语调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品析。另外,可以采取学生间互读、互议等方式促进提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齐读、个读、对读、串读、分角色朗读、跟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方式的间或运用,也不失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好方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朗读后的师生、生生交流也非常的重要、有效,教师应加以引导、解答,不可忽视。
  关于评价的语言,有一般性肯定或否定的语言,有一定激励性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语言,有针对性的语言,指导性评价的语言等。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并且充满激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但朗读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朗读效果往往不佳。
  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而又缓慢的过程。其中,朗读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正确把握好朗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悉心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使课堂朗读教学最大程度地呈现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音律,也就能唱好品味朗读的优雅歌谣,更好地为语文教学及情感领悟、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
  参考资料:
  1.余映潮《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例谈》,知识出版社。
  2.张华毓、胡兰《我们的朗读课堂》,长春出版社。
  3.罗敏《初中生创造性阅读》,重庆出版社。
  4.于永正、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 品读名师课堂119个经典魅力》,江苏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来看,编导需要具备深刻的理解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当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相应职业素养。对于节目的制作,作为编导人员不仅要考虑到节目的创作流程,还要考虑节目在播出之后的收看效果,以及节目播放存在的各种风险。面对这些问题,编导应当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化。当前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发展,为电视节目的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面对潜在的节目风险,应当提前做好防范。本文主要针对电视
[摘 要:新媒体视域下通过充分分析国防教育传播的特征,文章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其传播形式、媒介及影响,创新国防教育工作方法,完善新媒体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传播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国防教育;新媒体传播;创新]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阵地。近几年,西方反华势力不断散播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信息,00后大学生又是通过新媒体接收各种多元信息的主要人群。在新媒体视域下探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让课堂回归生活,让课堂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获得力量。让课堂源于生活中的疑问,解决实践中的困惑,找到认知的途径和方法。应该是追寻知识本质的课堂命题。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搭建了学科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其意义日益凸显。  以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对于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己过去的教学设计中也一直在尝试和学习。利用一些技巧性的设计,让学生去体验
[摘 要:中国的传统家具蕴含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多民族的多元审美趋向。如何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中,促进现代室内设计健康发展,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研究发现,它不仅能够弘扬传统家具文化设计理念,而且还可以激活现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弘扬;吸收;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家具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文化内涵  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具是作品吗?不是,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近几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范围内实行了“五严规定”,即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在“五严规定”的背景下,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于去年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了“三阶段”
[摘 要:随着当今教学理念的改变,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下化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更加注重科学探究教学,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设计,结合多种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目的。本文从初中开展探究教学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探究教学的现状,并根据教科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致力于提升化学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仅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还有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教学无外乎两个词语:一是积累,二是运用。积累的目的就是运用,但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学生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虽然不少,会用的却不多。人们常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词过留声”“句过留影”呢?  一、有声的课堂赏析之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对由来已久的“读”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不容易的,再加上汉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与涵盖力强的特点,对“读”的内涵与外延作界定就一直是学术界伤脑筋的事。我们一般意义上谈论的“读”大多是指朗读。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技巧。朗读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瑰宝,而现在的处境却令人尴尬。下文拟
本研究从五年间(2009年~2013年)搜集到的中考试卷中选取22个省市的111套试卷作为研究样本卷,分别是安徽、福建福州、广东深圳、广西南宁、黑龙江哈尔滨、湖北黄冈、吉林、吉林长春、江苏南京、江苏无锡、江西、辽宁大连、辽宁沈阳、山东临沂、山东潍坊、陕西、山西太原、上海、四川乐山、天津、浙江宁波和重庆的中考试卷(2013年,重庆的试卷数为两套,2013年的试卷为23套)。本研究关注对试题“测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