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学习”的涵义及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由点滴之初,到线、面的积累,正逐渐发展。对“教会学生学习”的理论认识还应系统化,深入到教学实际中。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学生的学习素质加以培养,来深刻领会“教会学生学习”的内涵,从重视培养学生动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能力方面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来丰富“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
  
  1 涵义
  
  “教会学生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最终达到形成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学习素质,从教育学角度看,是指人们在后天习惯行为经验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内在条件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以变化的。一个人的学习素质,随着教育的培养,社会实践的训练和个人不断努力,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学生的学习素质包括学生所掌握的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能力、学习观、学习品质等方面,其核心是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能力来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最终使学生形成学习素质,“学会学习”,成为适应时代、适应未来的发展型人才,为步入学习化社会做好准备。
  
  2 分析
  
  2.1 自学能力的构成分析。自学能力是学生善于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策略,并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
  自学能力作为学习素质的核心,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善于学习的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又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智力品质,同时还要必备一定的情意系统来共同达到自学能力的目的。自学能力是由能够达到自学的认识水平、自学的技能水平和自学的自我组织水平等因素构成。
  自学的认识水平,包括一定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属认知结构范畴。自学的技能水平包括能运用各种工具书的技能、写读书笔记的技能,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技能等。自学的自我组织水平,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地利用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自我监督、检查和自我调节与评价等。而自学的技能水平和自学的自我组织水平又属于元认知范畴。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方法、技能去发现、学习新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认知结构形象地攒述就是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侧重于从静态角度来考查认知。当代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时出声思维的分析,让学生就所学过的概念术语进行自由联想。让学生画出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地图”,可以从中概括出学生是如何组织所学知识的,并可以画出相应的知识网络结构图。结果发现,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不是因为具备的知识更多,而是因为对已有的知识组织得更好。
  对于元认知的认识,弗劳威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知识或者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上面所说认知结构是从“结果”的势态角度考查认知,而元认知则是从“过程”这个动态角度来考察认知的,当然,二者是不能分割的,是“认知”这个概念下的两个侧面。在教学上,注重从知结构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元认知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之后,很难判断学生头脑中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教师常用“钩”和“叉”来考查学生独立作业的对错。学主得了“叉”,不一定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误,更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防止类似错误发生;学生得了“勾”,也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抽象的概念,很可能只是机械地模仿和生搬硬套老师的例题,这样很可能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缺陷得不到及时诊断和弥补,待问题越来越多,就会“积重难返”,导致学习落后。元认知理论揭示,教师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还不够,必须帮助学生从认知过程中寻找错误根源,反思自己的思路,学会有效的学习。
  要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注意在认知结构和元认知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将知识点整理成知识网络,是对新深的再深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从无序变得更加有序。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元认知的培养,德·卡默斯研究表明,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元认知系统教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计划和自我控制能力,专门训练中习得的技巧都能迁移到学科的学习中去。
  在学校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任务能力的机会。多数学生面临一个学习任务时,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这一任务,而不是去理解完成这一任务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如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很少有学生能意识到完成不同的作业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元认知理论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明确复习目标,然后再开始完成作业,最后作业完成后又反思一下老师当天布置作业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审视自己是否已达到了预定目标,如没达到目标的要求,就要回过去再深入理解当天所学知识的脉络,必要时自己补充一些练习题。对于错题,不仅要修正,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而且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错,在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哪个环节未达标。还要定期“复习”错误的题目。这样做,虽然开始完成作业的时间可能会比别人长,但这不仅锻炼了元认知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目的性、自觉性,而且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完善掌握知识,越到后来,学习越轻松,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则越短,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质,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了“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自学能力是学习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与元认知能力。
  2.2 教与学的辨证关系的分析。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会学生学习”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位置也显得更加重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做为教学的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学生学的主体内因起作用,这是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有学才有教,教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是外因通过内因的学习需要而实现教学目的的培养过程。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存在整体中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它具有部分的意义。教和学都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教和学任何一方若脱离教学系统,那么它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教学过程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的过程包括教授学习和自学两方面。从总体上说,学生在校学习以教授学习为主,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习目标。然而,在教授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逐渐积累知识、发展智力,必然对总目标下的某些子目标形成学习自主性,有了学习自主性,学生将进入自主学习。在教授学习中,师生共同组成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离不开教师。而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成为独立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条件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可见,学校学习中,师生均处于双重地位,发挥着双重作用。学生时而处在双主体之中,发挥能动性作用,时而处于独立的主体地位,既发挥能动作用,又发挥自主作用。教师时而处在主体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时而作为学习条件之一对自主学习进行组织和管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自主性水平决定着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科学原理的“系统优化”是指系统整体具有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方向和总趋势。优化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条件性,只有很好地把握这些特征,才能真正把握优化的度。学生的学习由教师教学,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学,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以教为主——教、学交替为主——以学为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正确把握这一教学思想,关键在于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层次地发展学生的学习素质,达到优化教学。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克服“越俎代庖”的思想。其次。应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渐提高,以加速学生自学能力的层次进化,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系统科学的原理向我们揭示:处在优化阶段的系统,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整体功能是各组成部分都不具备的功能。在教学系统中也一样,要想实现教学中的优化即“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教与学这两个主要部分的密切配合外,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使“教会学生学习”成为现实,发挥教学整体优化的功能。
其他文献
为师之道,无非言传身教而已。  所谓言传,就是教师把知识通过语言衷心地传授给学生,使之掌握并形成一定的能力、技巧。  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崇高的情操、完美的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教师用言传方式激活学生的潜在智能,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以美的情感,意志和德操作出榜样,无声地影响、教育学生,潜移默化,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并且具有良好的行为。  言传与身教,是有机的结合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质疑问难,培养学习兴趣,重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还要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创设情景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质疑问难 实践教学 师生关系    《服装机械原理》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
期刊
【摘 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怎样使中职英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通过改善英语课堂教学使中职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每一位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同仁以及关注职业教育的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研究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进行
期刊
“惟有具有创造能力的先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即所谓“名师出高徒”。须知只有富于创造性的教师,才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宫殿,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加工制作,获得新颖性的内容,解决一个个新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首先要进行创造,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型结构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进行创新,尤其是课堂教学方面。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兴趣是人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实现知识、觉悟与能力的有机统一。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己的尝试与看法。    1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着力在求实、求新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
期刊
“忌讳”是人们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的行为选择,选择又犹如砂中淘金,米中箍糠捡石粒,其目的是取我所用,去我所恶。我这里谈的教师“忌讳”,是米中箍糠捡石粒去我所恶之举,让教师献给学生的“食粮”更纯洁、更富营养,更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 忌吃“老本”    学历合格,从教有年,经验丰富,是老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看家老本。但如以此为由不思进取,不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不钻研《大纲》、教材(教材经常变更
期刊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应该认清形势,加强政治学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科研兴校意识。    1 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具备的基本素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廉洁从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加
期刊
我曾听过某小学四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讲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新课前的教学效果较好,为了让学生将这一知识得以巩固、延伸,该任课教师呈现了56×(□-145)=3080,让学生填上方框里的数。意图是让学生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答此题,但学生对这道题似乎没多大兴趣,有个同学用了3080÷56+145=200求出了方框里的数。教师兴奋地追问算理,可这名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接下来就是教师细致的
期刊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创造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的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开拓潜能,走向成功的内在功能。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教改成功的重要标志。    1 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1 作
期刊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所谓分层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1 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