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浸,膏泽之润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87200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里有“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的句子,意思是说左丘明写的《春秋》就像江海被水浸漫、肥沃的湖泽被水滋润一样,使人的疑虑困惑如冰遇热消融般尽释,让你在自然逸乐中学习正确的道理,然后你就会掌握这些知识。我用“江海之浸,膏泽之润”作为题目,应该说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我跟李震老师学写语文论文的体会。
  我和李震老师还是有些缘分的。
  最初在淮安中学任教,我也常看语文教学方面的杂志,李震老师的名字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看见的,不过那个时候,我认识他,他却不认识我。后来离开淮安来到连云港,调到新海实验中学,无巧不成书,校长就是赫赫有名的李震老师。我后来走上教学研究之路也正是受了他的影响。所谓的缘分,大抵就是如此吧。
  李震老师既是校长,又是我的导师。虽然他并不严厉,但是要求极高。我总觉得他有一种让人无处可逃的本事。记得是2001年吧,连云港市教研室组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评比。那时已临近期末,班务忙得我早将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没曾想在校园的操场上遇到了李震老师,虽说是冬天,他却穿得不多,一身浅灰色的夹克显得很精神。只听他淡淡问了一句:“王老师,你论文写好了吗?给我看看。”当时具体的场景我已然记不清楚,只记得李震老师的态度很和蔼,完全没有一个校长的居高临下。出于无奈,我只好胡乱应付:“正在写,写好就向您请教。”说是这么说,不过心里却恼得很:我的课上得不是还不错吗?作为教师,我上好课不就行了,干吗在写论文上耽误时间?但他是校长,我是老师,我自不敢多言。巧的是过了一周,我又在操场上遇到了李校长。他穿的还是上次那件灰夹克,也还是没有其他的寒暄,淡淡一问:“王老师,论文写好了吗?给我看看。”那时我真是惭愧得像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回去以后开始重视这件事,却不由得心慌,因为嘴上说说容易,真正下笔成文可不容易,功夫不到,文章不成。后来,李震老师每见我一次,就问一次,也不生气,也不发火,就这么淡淡地一问。后来,在学校里远远看见李震老师,我都绕行,直到交稿才如释重负。这篇李震老师硬催出来的论文,名为《让教师的评点充满真挚的情感》。后来,这篇论文获得了市论文评比一等奖。那段时间我极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论文评比中获奖。现在想来,懒惰如我,实在是应该感谢李老师的。我对论文写作的兴趣大抵就是从那时产生的吧。
  三年之后,李老师调离了新海实验中学,不过距离的改变丝毫不影响他对我的督促。他经常给我出题,让我围绕题目读书和思考。后来的几篇文章,像《语文课要上得有“境界”》《建立互惠的语文学习共同体》《谈谈散文中的“情”字教学》等论文,都是在李老师的命题下完成的。不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会打点折扣。论文最后一般要附上的参考文献,我提交初稿给李老师的时候是没有的。我觉得我的文章既然要改,那参考的文献可以最后再加上。可是李老师不这么看,他每次都特别强调让我加上。开始我不明白,后来才懂他是想通过参考文献来进一步指出我文章里的问题。
  我想,如果没有遇到李老师,我的教学恐怕是另一种格局:甘于小天地,没有大手笔。前年我参加了第三届苏派语文论坛,觉得论坛上研讨的“苏派语文课堂智慧”很有意义。不过想法很多,却始终无法将它们凝结,迟迟无法落笔。这时,李老师给我来了一封信—— 《与王旭彤主任谈苏派语文的课堂智慧》,把他在论坛上的一些思考写出来,与我交流。这正解决了我的难题。于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写成了一篇论文《“无知”,还是“未知”》,从自己的一次失败的教学案例谈起,提出教学智慧是贯穿、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它离不开语文教师文化和经验的积淀。写好后,请李老师指点,他又来了一封信——《与王旭彤谈语文教学论文修改》。根据李老师的意见,我将论文修改成了《追寻语文教学智慧坐标上的轨迹》。改好后发给李老师,他第三次来信——《关于论文三改的通信》,他将张蕾主编的意见结合他的理解转告于我,让我修改时贯彻张蕾主编的意见,重点放在教师如何生成课堂智慧,即如何捕捉、介入和化解问题上。终于《“无知”问题引发的语文课堂智慧的思考》在《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7期发表,更令人意外的收获是这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收到《作品转载通知》,我立刻拍成照片,微信发给李老师,比获奖赏还开心。
  李老师在信中写道:三稿比较,自然第三稿最好。第一稿概念思考不是非常清楚,带来论证思路有偏差;到第二稿概念清楚,思路明晰,但对“实践性”突出不够;再到第三稿从教师教学智慧的角度行文,突出对一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清清爽爽,不蔓不枝,论文质量确实提高。现在想想:谁能为你的论文付出这样的心血?对一个普通教师的论文竟能如此认真地指点,着实令人感动。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日渐成熟。本以为这样不厌其烦只是对我(我和李老师曾签过结对子协议),后来才知,这样的回信大概有数百封。他对年轻人都是这样真诚地帮助。听说,几年前甚至还帮前来请教的高中生手写了好几篇的点评;听年轻人说李震老师评语的字写得很好,不过我没有见过。
  教学研究在他眼里,俨然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李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退休后,他给自己的工作室起了个名字,叫“秋未尽斋”,意思是说他要像秋蝉一样继续鸣叫,退休不是终点,对语文事业的热爱还将继续。他的工作室我去得不多,不过有个细节倒一直记得:他花盆里的花开败了,他也不恼,长出来几串荒草,枯枯黄黄瘦瘦。我见到这些枯草总想顺手一扯,他马上制止我,说这是作诗的灵感触发物。走近再凝目细视,上面竟然冒出了青色的嫩芽。
  李震老师爱吹些乐器,巴乌、葫芦丝都会一点。每次语文活动前或论文讨论活动结束后,李震老师喜欢奏一两支曲子,如《卖花姑娘》《军港之夜》《渔家姑娘在海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虽然有时曲调还会互相窜窜,但是他乐,我们也乐;他兴致浓,我们兴致也浓。在他的这帮弟子中间,李震老师像个老顽童,王锦起有时和着他的节拍还会翩翩起舞,他们师徒俩一前一后,一吹一跳,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这时候,我们便相视大笑。
  “常从长者游,渐闻学问道。”我参加李震老师的“生命化语文”研究团队,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和“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发表了十余篇论文,成为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连云港市的一批青年语文教师就这样凝聚在一心为学的李震老师的周围,人格渐受濡染,学问渐受浸润,专业素养日渐增长。我想:连云港语文界人才辈出,和李震老师在学术交往中经常勉励、砥砺、奖掖后进是分不开的。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教研室)
其他文献
史良高的《水乡的日子》是一篇寄意深远、情文并茂的散文,用满含深情的笔调回忆了宁静、恬淡而富有生趣的水乡生活。学习本文能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感受水乡的风景美、人情美、生活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一篇课外阅读文章,思想内涵丰富,情感意蕴多样,语言特色鲜明,特别适合发挥学生的个性阅读。  一、优化预习环节,尊重个性体验  在上课之前,我先下发了《水乡的日子》预习卡:1.自主排查生字障碍,摘抄
期刊
一、虚词考查可以有情趣  近年来,各地中考大多会考查虚词的作用,且多为选择题。如某市中考题中有这样一道虚词考查题:  例一: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A)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这种选择题的形式太过刻板,不利于考查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比如,学生应该要掌握“时人莫之许也”的“之”,是代词,指代诸
期刊
“中炮进三兵过河车”是经典稳健型布局武器,赢棋难而和棋不难,是借助定式来抵抗强大对手,达到战略和棋的绝佳目的。屏风马阵营对中炮进三兵不思进取,就想和棋的战略,颇感头疼。创新是象棋永恒主题,全国象棋冠军郑惟桐首创“屏风马退8路炮”最新抵抗战术应运而生,而且效果颇佳。但是2015年第五届晋江(国际)象棋个人公开赛,外星人重演“屏风马退8路炮”战术,却遭到著名业余棋手柯善林的攻杀,犹如爆发一颗象棋版的氢
期刊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主要是文言字、词、句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其中字词积累最为重要。然而,老师对“言”的处理通常遵循着“八字真经”,即“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将“言”教“死”了。怎样去灵动地落实文言字词教学呢?还是应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要教会学生“依文索义”,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文“言”语感。  一、依托文本与文化,探索字词之义  “依文
期刊
我是在李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当我从苏州大学毕业,成为乡镇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时,我很茫然,不知如何上课。在备课时,我总竭力去回忆,李老师当年的课堂到底给了我什么。我珍惜每一次到县中参加语文教研活动的机会。去听李老师的报告、讲座,看他的课堂展示,品他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学他的“四步引读”。在《飞向太平洋》里,一句“点火”,我听出了文字中的民族自尊;在孔乙己最后摸出的三文钱中,我体悟出了旧
期刊
一、围绕“兴趣点”  在读一本书时,我们总有印象最深的部分,可能是某句、某段或者某章节,这是我们的直觉,是感性思维。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们应及时引导他们沟通交流内心感受与体验,围绕“兴趣点”,选择“畅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畅谈”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呈现”,选择合适的呈现阅读成果的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将“肚里的货”倒出来。学生对整本书的感受体验,有的比较
期刊
首届“吉视传媒·净月杯”象棋全国冠军南北对抗赛有感  这几年长春的象棋比赛很多,平均每年我都要去两次,300公里的路程,乘坐高铁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来采访本次南北棋王对抗赛之前,主办方代表吉林省棋院刘沫兄弟要派人接站,被我好言婉拒了,在我看来,既然大家是朋友,就不要给朋友添麻烦。  按照之前打听好的路线,出了火车站,换乘摩电、轻轨,一路上信马由缰,走走停停,倒也轻松自在。轻轨终点站是长影世纪城,距
期刊
现在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流行“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深度解读”“创新解读”等等。其实,“囿于教参”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仅需要借助教参避免“错误解读”,还需要反思一些不适当的解读。  一、“多元解读”的边界在哪里  “多元解读”正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一种走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可以随意发挥,如果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文本,学生在没有读懂原文的情况下随意发挥,往往会出现“误读”,文本不仅被肢解,而且被曲解。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叙事学作为一门关于叙事、叙事文本、形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对我们理解、分析以及评价叙事性文本都有很大的帮助。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叙事性文本教学领域,对于实现叙事性文本教学的课程目标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比如:叙事学理论在解读文本时的多元视角可以给学生以更加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叙事学理论用于解读文本的基本思路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叙事学理
期刊
孩子写作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缺少想法,立意肤浅,结构平面,板子不能打在孩子身上,也不应片面地抱怨学校和老师。年轻父母要从自身努力起,从家庭教育开始,保护孩子已经有的想法,让孩子一直能有“想法”,并引导孩子把想法留下来,这意义真的太大了。  孩子本来是有想法的  想法,有疑问、意见、看法、灵感等义项,还有动机(本文也指写作欲望)的意思。心理学认为,想法是孩子很容易就能产生的,只是大人们常常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