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朱景玄先生,铜紫荆星章、荣誉勳章、太平绅士、香港教育大学荣誉院士、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校董兼顾问校长、新界校长会会长、大埔足球會主席、大埔区公民教育运动委员会主席、大埔区小学校长会会长、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副主席、大埔区议会渔农工商/旅遊及文娱康体委员会增选委员、香港新界地区事务顾问协会副主席、香港希望之友教育基金董事兼执委、明光社董事、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校董、基督教神召会梁省德小学及幼儿园校董、新界妇孺福利会幼儿学校联校校董、广州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二十年前,那个不眠之夜永铭史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於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从此划入一个历史新时代。二十年後,香港特区以勤奋、智慧与创造力,打造了一部传世的精彩华章,筑起了一段耀眼的辉煌。在此,本刊推出香港回归20周年特别报导,倾听港人讲述香港的故事,感受一个变化中的香港。
朱景玄先生,香港资深教育界代表,铜紫荆星章、荣誉勛章获得者、香港太平绅士,担任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校董兼顾问校长、新界校长会会长等十几项社会公职。他投身教育事业几十年,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为社会培育英才,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之楷模。
他长年扎根大埔,为地区事务和社会工作出谋划策,将服务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几十年来,为香港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引言
(下文中,朱景玄先生简称“朱”,傑出人物简称“傑”)
七十年代的教育界,一片清明和谐
傑:朱校长,您好!自您进入教育界至今已有几十年光阴,可以谈一谈是什麽样的缘由令您进入教育行业,那时业内的状况又如何?
朱: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五十年代的香港一穷二白,从中,我亲自参与和见证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巨大变化。
几十年前,人们只要居有其屋、食有其源就已经非常开心了,如果能夠读书,那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因整体经济不发达,香港当时只有两所大学,许多成绩优秀的人亦无法进入大学深造,只能早早投身社会谋生,有些甚至无奈做基层工作。那时,我中学毕业後选择了读师范,随後,再进修,获得社会科学系学士学校,进入学校里教授体育和数学。
当年,我在学校里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如训练学生参赛、组织学校运动会等。那时的新界有许多乡村学校,而且所有人都是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所以大家有一种共鸣,那就是共渡时艰,老师与学校的关係十分融洽,家长学生尊师重道,教育界一片清明和谐。
回归前後,香港教育界发生的变化不可忽视
傑: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了,教育界亦发生了许多变化,您可以谈一谈这些变化吗?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朱:是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当中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是八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对香港的影响比较大,那时我们受邀北上做交流,从中感受到内地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二是九七回归,那段时间社会上流传许多负面消息,许多香港人都纷纷低价变卖资产,移民海外,但是亦有大部分人对香港的回归持有坚定的信念,正因为如此,大家持着信念参与地区和社会事务。
当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被聘为区事顾问,向政府给予意见,同时将香港回归祖国的民族大义透过各种管道向社会大众输送。
但香港回归後二十年,一部分人是否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国家,有没有去真正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並且他们沿着负面消息去看内地所发生的问题,同时又与内地断联,所以问题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香港一路发展,经济恢复繁荣,回港任教的年轻一代大多出生在回归前後,对国家历史缺乏认识,同时香港上学适龄人口下降,从而令到教师领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教育改革等,渐渐地,一些原本对回归工作冷漠的那部分人慢慢地变成了对抗。
推行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国民教育是国际惯例
傑:针对国情教育的缺失,香港特区政府2010年提出增设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为中小学必修课,但卻引爆爭议,一些政治人物和学者担心,国民教育有可能是一场“政治洗脑”,迫於压力,特首宣佈调整国民教育政策,持续数月的风波才宣告平息,您如何看待?
朱:近些年来,国民教育在香港社会吵得沸沸扬扬,不应该这样。
早在国情教育未推行以前,我们教育界就一直在做“国民教育”的认同工作,亦获得一定的成效。学校有三大责任,一是传授学生知识,这是智育;二是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多才多艺,这是体育和美育;三是让学生懂得普世价值,重德育。国民教育是普世教育中的一部分。
其实,无论从实质正义还是程度正义的角度而言,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就像一个孩子,他肯定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一样的道理。而且国民教育本是国际惯例,在宪法中明定国家有义务提供国民教育的国家有139个,美国的许多中小学校每天都升国旗。
国民教育不是一夜就能做到的事
朱:倘若在回归之後立即启动国民教育,应该会容易许多,同时国民教育可以选择不要独立成科,而是渗透到课堂之中,例如小学课本中的常识中,从介绍国家发展中融入;如中学的语文、历史等,都可以将国民教育的元素融入进去;另外还可以设立流动的学习车,设立不同的学习主题,如“一带一路”、高铁等知识,让市民更好地认识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多年,但人心的回归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在国民教育工作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朱景玄先生,铜紫荆星章、荣誉勳章、太平绅士、香港教育大学荣誉院士、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校董兼顾问校长、新界校长会会长、大埔足球會主席、大埔区公民教育运动委员会主席、大埔区小学校长会会长、大埔区文艺协进会副主席、大埔区议会渔农工商/旅遊及文娱康体委员会增选委员、香港新界地区事务顾问协会副主席、香港希望之友教育基金董事兼执委、明光社董事、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校董、基督教神召会梁省德小学及幼儿园校董、新界妇孺福利会幼儿学校联校校董、广州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二十年前,那个不眠之夜永铭史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於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从此划入一个历史新时代。二十年後,香港特区以勤奋、智慧与创造力,打造了一部传世的精彩华章,筑起了一段耀眼的辉煌。在此,本刊推出香港回归20周年特别报导,倾听港人讲述香港的故事,感受一个变化中的香港。
朱景玄先生,香港资深教育界代表,铜紫荆星章、荣誉勛章获得者、香港太平绅士,担任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校董兼顾问校长、新界校长会会长等十几项社会公职。他投身教育事业几十年,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为社会培育英才,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之楷模。
他长年扎根大埔,为地区事务和社会工作出谋划策,将服务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几十年来,为香港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引言
(下文中,朱景玄先生简称“朱”,傑出人物简称“傑”)
七十年代的教育界,一片清明和谐
傑:朱校长,您好!自您进入教育界至今已有几十年光阴,可以谈一谈是什麽样的缘由令您进入教育行业,那时业内的状况又如何?
朱: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五十年代的香港一穷二白,从中,我亲自参与和见证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巨大变化。
几十年前,人们只要居有其屋、食有其源就已经非常开心了,如果能夠读书,那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因整体经济不发达,香港当时只有两所大学,许多成绩优秀的人亦无法进入大学深造,只能早早投身社会谋生,有些甚至无奈做基层工作。那时,我中学毕业後选择了读师范,随後,再进修,获得社会科学系学士学校,进入学校里教授体育和数学。
当年,我在学校里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如训练学生参赛、组织学校运动会等。那时的新界有许多乡村学校,而且所有人都是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所以大家有一种共鸣,那就是共渡时艰,老师与学校的关係十分融洽,家长学生尊师重道,教育界一片清明和谐。
回归前後,香港教育界发生的变化不可忽视
傑: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了,教育界亦发生了许多变化,您可以谈一谈这些变化吗?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朱:是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当中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是八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对香港的影响比较大,那时我们受邀北上做交流,从中感受到内地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二是九七回归,那段时间社会上流传许多负面消息,许多香港人都纷纷低价变卖资产,移民海外,但是亦有大部分人对香港的回归持有坚定的信念,正因为如此,大家持着信念参与地区和社会事务。
当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被聘为区事顾问,向政府给予意见,同时将香港回归祖国的民族大义透过各种管道向社会大众输送。
但香港回归後二十年,一部分人是否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国家,有没有去真正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並且他们沿着负面消息去看内地所发生的问题,同时又与内地断联,所以问题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香港一路发展,经济恢复繁荣,回港任教的年轻一代大多出生在回归前後,对国家历史缺乏认识,同时香港上学适龄人口下降,从而令到教师领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教育改革等,渐渐地,一些原本对回归工作冷漠的那部分人慢慢地变成了对抗。
推行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国民教育是国际惯例
傑:针对国情教育的缺失,香港特区政府2010年提出增设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为中小学必修课,但卻引爆爭议,一些政治人物和学者担心,国民教育有可能是一场“政治洗脑”,迫於压力,特首宣佈调整国民教育政策,持续数月的风波才宣告平息,您如何看待?
朱:近些年来,国民教育在香港社会吵得沸沸扬扬,不应该这样。
早在国情教育未推行以前,我们教育界就一直在做“国民教育”的认同工作,亦获得一定的成效。学校有三大责任,一是传授学生知识,这是智育;二是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多才多艺,这是体育和美育;三是让学生懂得普世价值,重德育。国民教育是普世教育中的一部分。
其实,无论从实质正义还是程度正义的角度而言,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就像一个孩子,他肯定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一样的道理。而且国民教育本是国际惯例,在宪法中明定国家有义务提供国民教育的国家有139个,美国的许多中小学校每天都升国旗。
国民教育不是一夜就能做到的事
朱:倘若在回归之後立即启动国民教育,应该会容易许多,同时国民教育可以选择不要独立成科,而是渗透到课堂之中,例如小学课本中的常识中,从介绍国家发展中融入;如中学的语文、历史等,都可以将国民教育的元素融入进去;另外还可以设立流动的学习车,设立不同的学习主题,如“一带一路”、高铁等知识,让市民更好地认识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多年,但人心的回归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在国民教育工作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