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怎么了?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工作需要,第一次强迫自己去看一部既不想看又找不到感觉的电影,也就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
  Brokeback Mountain,斷背山。影片情节中的60年代,美国的怀俄明州应该有这样一座山。在断背山上放牧羊群的两个牛仔,在艰苦、单调、漫长的生活中产生了“情感”,开始乱伦。这种情感(又被评论或媒体混为“情谊”)在两个男性之间延续了20多年,最后以其中一人毫无意义的死亡作终结。但影片告诉我们:他对他的思念将永远继续。
  《断背山》从头至尾表现的都是在社会舆论和传统观点(或称“偏见”)的压力下,两个男主角每时每刻感受到的压抑(即性压抑)。而两位银幕新人,也将同性恋者时时处处感受到的这种压抑以及无奈的沉沦,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暧昧的目光加上暧昧的光线,美其名曰“对‘同志’这一社会问题的正视与关怀。“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秘密,这是一个绝对值,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伊甸园。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玉娇龙,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李安曾对香港观众如是说。
  自知对电影的观摩水平有限,一向对来自台湾的这位名导演的作品没太大兴趣,但笔者仍能从以上言论中感觉到,李安显然是在顺便炫耀自己的两次奥斯卡获奖经历。
  由于《断背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还有其他难以计数、象是一呼百应蜂拥而至的各种奖项,同时还得到一直如日中天的美国影坛领军人物斯皮尔伯格的盛赞,笔者曾自惭形秽,深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和无知而汗颜。但在抛开“偏见”,克制出于本能而产生的恶心近两个小时后,心里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困惑:斯皮尔伯格怎么了?——奥斯卡怎么了?——世界怎么了?一部主题公然挑战人伦的电影也成了好莱坞的宠儿,能被纳入美国一向自我标榜的“主流电影”行列?
  鉴于所谓的“学院奖”早已和一部获奖影片的商业价值直接挂钩,与其艺术价值之间不再有必然联系这一不争的事实,此前此后的论述均不顾及奥斯卡。笔者坦言,对李安没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音乐在他作品中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仅以李安津津乐道的”玉娇龙“为例,姑且不谈当年这一形象由于演员功力浅薄而被塑造得多么苍白和不可信,武侠片《卧虎藏龙》剧情发展的核心之一,正是这最初佯装不事武功的小女子的盗剑行动。那么笔者以为,作为当今世界电影创作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音乐本应以最积极(但不喧宾夺主)的方式参与叙事,具体地说,玉娇龙首次出现(在贝勒爷准备存放宝剑的屋子里)的一组镜头,是需要加入音乐的。亦即靠音乐说话,来加重和渲染场景氛围。遗憾的是,当年电影乐坛的那位新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致使玉娇龙的首次亮相在失去音乐主题的伴随后愈显苍白与单薄。毋庸置疑,这首先应该说是导演的失误。
  而新片《断背山》在音乐上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李安启用了影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古斯塔沃·桑陶拉利亚(Gustavo Santaolalla)。应该说,这次导演在自己作品的音乐方面整体把握上没有失误,包括作曲家的人选。桑陶拉利亚是位一直活跃于其祖国阿根廷和美国洛杉矶的音乐家,刚在好莱坞崭露头角就幸运地得到青睐,由于《断背山》的配乐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原作音乐奖。在笔者看来,如果说李安的新作有吸引人之处的话,音乐算是其中一项。在桑陶拉利亚笔下,以吉他独奏为主的旋律始终带给人一种明晰的压抑感,一种欲言又止的凄楚感,即便在表现欢乐时也非常节制,丝毫没有诸如大片作曲明星詹姆斯·霍纳和汉斯·齐默尔式的大乐队全奏与“英雄浪漫大抒情”。片头出现的孤寂的吉他独奏相当于影片的配乐主题。而这一主题动机在情节中的首次出现,是露天宿营的埃尼斯深夜被冻醒,杰克让他挤进帐篷的时刻。分手后的数年中,两人都“被迫”建立家庭并有了孩子。当埃尼斯四年来第一次收到杰克寄来的印有断背山图案的明信片时,那简约的旋律充满寓意,又一次响起在观众耳畔。导演李安想表达的思想、理念,隐含在桑陶拉利亚笔下那带有“会意的微笑”的配乐里,以具有美国西部乡村音乐特征的曲调为载体,通过富于民间色彩的乐器——吉他贯穿在整个情节中。
  此外,桑陶拉利亚写的一曲《永不褪色的爱》(A Love That Will Never Grow Old)也备受评论界关注,但是笔者却认为远不如大名鼎鼎的鲍伯·迪兰创作、由威利·尼尔森演唱的片尾主题歌之一《他是我的朋友》(He Was a Friend of Mine)那样,听来还算温婉动人、荡气回肠。
  谈过音乐回到影片本身,味如嚼蜡,是最真切的感受之一。今后不会再看此片,也不会强己所难,再看同类题材的影片了。最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世界到底怎么了?……
其他文献
中央电视台“魅力12”节目办得不错,既宣传了著名歌唱家,也展示了许多歌唱爱好者的风采。挑战蒋大为、挑战腾格尔、挑战李谷一……这是一档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也是声乐界一个亮点。  一首好的歌曲是通过歌唱家推向了社会,通过媒体进行传播,使得更多的听众喜欢。一首歌写得再好,如果没有人演唱,那也只是存留在纸面上的歌谱,只有通过演唱才能体现歌曲的价值。一个歌唱家是演唱了一首好歌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也才开始走
期刊
3月9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正在上演“歌剧之夜”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独唱音乐会。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伊万·帕施伊克用优美的动作挥舞着仿佛带着魔力的指挥棒,诠释、演译外国古典歌剧序曲、间奏曲及歌剧咏叹调和二重唱的伴奏曲。中央歌剧院80多位演奏家在他的指挥下,尽展艺术才华;这场音乐会,由于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幺红的友情助演,更加锦上添花。  音乐会的主角,只有32岁的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是海归派重要人物,在这
期刊
音乐作品的音像制品是人们采用录音、影像的方式记录音乐作品的声响效果与表演艺术的一种方式。在音乐艺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从当前各出版社在有关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工作来看,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良好势头。然而,透过这种良好的势头,许多不足之处在音乐出版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渐地显露出来,就其中出现的一些具有突出性与代表性的问题来看,它不仅令我们担忧,更值得我们深思。    1.关于乐曲名称的错误问
期刊
长调民歌,天籁之音(一)  编者按:获悉蒙古长调喜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报特约请中央民族大学蒙古音乐研究专家乌兰杰教授撰写一组文章介绍蒙古长调,以飨读者。  花香风甜的季节里,骑马行进在草原上,举目遥望,碧草粘天,惟有闲云自飘,牛羊盖野,毡包数座。  突然,从远处传来歌声,如丝如缕,如梦如幻。歌声由远而近,伴随着轻快的马蹄逐渐响亮,一曲天籁飘落草原。哦,原来是一位牧羊姑娘在放声歌唱,唱的是蒙
期刊
本报讯 3月17日,中国音乐学院举行赠书仪式,向以色列驻华大使馆赠送《与上帝摔跤——犹太人及其音乐》。以色列大使馆文化参赞、舒珊娜·海逸达大使夫人出席仪式并接受了馈赠。  该书作者陈铭道教授在跟海逸达夫人的谈话中说:“十年前,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亚历山大·奈普教授访问中國,举行犹太音乐讲座。他问道,在中国有人了解犹太音乐吗?了解的,请举手。”会场鸦雀无声,没有任何反应。我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学家,觉得这
期刊
在我的一生中,从刚刚开始有思考能力,我便成为许多事件的目击者。  最先是批判我们的老师,这种批判很快升级成为体罚、关牛棚、迫害。接踵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武斗,一群年轻的学生端着AK-47冲锋枪红着眼睛杀向一群同样年轻的同学。此后,是传统和创造的酷刑:用北京布鞋抽耳光,戴木手铐,拖板凳脚镣,活埋半截……  这是我生活过的时代。那时我很年轻,成天躲在屋子里拉《鲍斯特列姆练习曲》;一个院子都听见大提琴在尖叫
期刊
本报讯 3月10日晚,在田汉音乐厅举行的一台高水准的声乐、器乐“涉外之春”音乐会,给湖南音乐界、音乐教育界和广大听众带来了巨大的惊喜。音乐会由湖南第一个民办高等音乐教育系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系主办。音乐会的成功,标志着该系在音乐教学和锻炼队伍上,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古筝齐奏《湘西情》由宋泽学教授作曲,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乐曲给人以浓浓的湘情。多次在全国获奖青年教师谭红星的一曲《西部放歌》音域
期刊
早在年前的媒体上就得知许巍将要发行他的新唱片,在2月的出差的旅途中与他的新唱片《在路上……》不期而遇。  《在路上…》是一张原汁原味的原创作品辑,但里面收录的不是“新”歌,而是曾经被其他歌手演绎过、出自许巍手笔的作品,其中包括了田震的《执著》、老狼的《晴朗》、叶蓓的《彩虹》、王菲的《你》以及谢东的《像风一样自由》等10首。還有当年,许巍那首确立了其个人未来风格的《两天》及《青鸟》两首早期的作品。在
期刊
当我得到一本《梁雷钢琴小曲选集——老鼠过年》时,发现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曲子都是写小动物的。尤其是那首标题为《鸡》的钢琴曲,特别地吸引我,使我倍感亲切,因为我属鸡。  弹着《鸡》这首钢琴小曲,我完全沉浸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我仿佛来到了嫩绿的草地上,看到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鸡在鸡妈妈的带领下低着头觅食,它们那神情、那动作都十分惹人喜爱。  从曲集的文字介绍中我得知:这首乐曲是梁雷在1983年创作的,那时他只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已走过三年的历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但是,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基层音乐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重学习评价的外在鼓励,轻评价功能的内在发挥    本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