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馆(站)的责任使命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塑造时代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以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要求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发展格局。而各级文化馆(站)正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馆(站);责任使命;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近年来,我市文化馆(站)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意见》后,长春市积极响应并全力推进,2013年9月,长春市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创建工作带动了全市基层群众文化馆(站)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市共有12个文化(艺术)馆、167个综合文化站和2003个文化活动室。随着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当下,如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机构健全、设施先进、服务优质、人员配备齐全的基层群众文化馆(站),以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文化艺术形态的推陈出新,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部分人群免不了受社会上不良文化的影响,污染了社会风气,如何抑制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净化社会环境,这又是对文化馆(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馆(站)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充分扮演当地群众艺术活动的“龙头”,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
  二、基层文化馆(站)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特别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体制、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化馆(站)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馆(站)在建设中,尤其是后续的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乡镇文化站建设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经济、地理及地方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乡镇文化站建设发展很不平衡。那些经济条件较差、基层领导不重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乡镇文化站建设则较落后,乡镇文化站只能沦为摆设,常年不开展活动,职能名存实亡,这十分不利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基层群众文化馆(站)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有些地区不重视文化建设,认为经济建设才是重头戏,文化建设是附属,甚至认为文化建设没有作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经费投入也相对减少了,导致部分地区常年没有或缺少文化活动经费。甚至一些地区的免费开放经费都不能及时拨付到位,文化馆(站)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文化设备简陋,人员流动性大,起不到文化馆(站)作为文化活动中心的积极作用。
  (三)群众文化生活内容单调,方式单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但是相应的群众文化生活却仅表现单调,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有些人认为看看电影、跳跳舞便是文化消费,文化生活品味不高,缺乏先进文化的感染和启迪。
  (四)基层文化馆(站)人才匮乏
  一些基层文化馆(站)人员队伍老化、短缺,人才队伍薄弱,素质较低,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有些馆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进过一个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导致文化工作质量下降,文化工作展开困难重重。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馆(站)工作的领导
  基层文化馆(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与文化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新的高度认识基层文化馆(站)的作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力贯彻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加强对“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的领导,把扶持文化馆(站)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考核部门年度目标任务时建议要把文化馆(站)建设发展项目纳入年度目标一起考核。
  (二)多方筹措资金,做好文化馆(站)基礎设施的建、管、用。
  搞好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加快文化馆(站)标准化推进进程,不仅需要必要的设施,还需要对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后续管理、使用进行长期投入。目前,长春市已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在这方面也有比较成功的案列,这样既能为政府减少一部分负担,也能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加快基层文化馆(站)建设、管理和使用,促进标准化进程。
  (三)强化文化馆(站)社会公益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文化馆(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强化社会公益功能。要提高服务质量,及时掌握群众的文化生活信息,重视群众反馈,尽量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无论办班辅导、活动策划、还是展示演出,都要力求精益求精,真正发挥文化馆(站)的作用;要建立文化活动长效机制,确保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掌握群众文化生活信息,做好服务定位
  文化馆(站)在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时,不能仅提供单一的文化服务内容和项目,而是要提供多样化、立体化的综合服务。因此,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群众的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这就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文化生活信息,再制订相应的服务计划,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不同需求。
  2、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免费开放后的文化馆(站)服务内容不能局限在文化馆自身的阵地空间和设施范围内,而是要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使文化服务实现社会公益性化,使更多的人享受文化活动的权益。同时,在社区、街道、村镇等地设立基层示范点或培训基地,引导群众依托基层文化服务网络积极自主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3、立足本地,挖掘特色文化活动
  要发展基层文化馆(站),离不开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尤其是乡镇文化站身处文化一线,对于乡土文化节的发展和培养是最有条件的。文化馆(站)在创作或表演能充分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的同时,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娱乐空间,并假以时日,经过不断充实完善,形成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也是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4、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期、长效机制
  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部分展示演出活动借助各种契机,如会展、节日、庆典等,可为人们提供观赏机会,但因为不是常态化的活动,更不是群众可以自己参与的活动,因而常常受到地点、时间、场地的限制。这类活动虽然轰动效应强烈、社会影响巨大,但也存在时效性、临时性和应景性的不足,一旦过了时效期,娱乐环境就不复存在,也就较难持续文化氛围。形成这样连续性的长效机制,同时也调动起群文骨干组织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加以吐故纳新,才能培育出受到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文化活动品牌。
  (四)加强文化馆(站)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馆(站)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辅导和培训乡镇、街道文化站和各种基层业余文化组织等。这就要求文化馆(站)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人才队伍献身群众文化事业和甘当“人梯”的精神。文化馆(站)的人才建设决定着文化馆(站)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1、要加强文化馆(站)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落实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绩效分配制度及评价机制,对在公共文化服务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优先聘用和奖励;其次,要强化文化馆(站)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文化常识、市场经济理论等综合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再次,要鼓励人才重视文化精品的创作。文艺创作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源头,对文化馆(站)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除了对职工自主参加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进行奖励外,同时,为了增强职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一专多能的职工发展方向,还对每位45岁以下职工提出要求,要求职工结合自身实际及发展意愿,完成至少1项自身技能培训任务,并对取得相关机构资格认证的进行奖励。
  2、要加强对活动群体的培训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好坏,除了有一个好的组织领导群体外,还直接取决于活动群体的素質。活动群体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离开了这个主体,群众文化工作无从谈起。如乡镇、街道文化站是不可能有条件组建供养一支集各艺术门类于一体的演出队伍,这些群体大都是由一些比较爱好文艺的人自发创办的。参加正规培训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是提高表演水平的惟一途径,所以文化馆(站)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的表演水平逐步提高,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同时要建立志愿者队伍,用志愿者来组织、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提升活动的水平。
  四、结束语
  文化部曾提出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虽然目前文化馆(站)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还需要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为基层群众文化馆(站)发展建设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从而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的稳步发展,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区建设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当前的首要问题之一。旧时的社区已然无法完全适应新兴的社会环境。尽管我国已开创三大特色社区管理模式,然而其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探索步伐,总结过去经验,开创新路径已成为社区建设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社区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摘 要:企业在科技的发展大潮中不断的进步,作为为企业服务的档案管理部门也应适应企业快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档案管理;技能;素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加深,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社会
期刊
摘 要:何为名人艺术馆? 名人艺术馆,就是指以名人的生平,艺术成就为展览专题和立馆之本。名人艺术馆是作为艺术普及和美育教育的特色平台,名人艺术馆介绍艺术家名人的特色艺术形式、关注特色艺术的宣传普及。名人艺术馆可以普及高雅艺术提升城市的艺术品位,可以弘扬社会正能量,名人艺术馆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继承和发扬得责任,对城市的旅游业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关键词:名人艺术馆;艺术;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图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由传统的物质满足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所以,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们精神富足,促进精神文明的需要,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一、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
期刊
摘 要:农村群众文化是一种农村区域内的社会成员在生产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同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连,其主体是农村群众。农村群众文化是在广大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必将作用于它的生存环境,影响和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贸易高度繁荣的今天,农村群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
期刊
摘 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按照要求,应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战略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物质财富的积累,而更多的将生活的注意力转到精神文化层面。而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城乡文化建设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恰恰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的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正是由于这种现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家战略,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是“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以建设“南海服务合作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岛屿—海洋经济体”为路径,统筹海陆发展,做强海洋经济,推动海南海洋强省建设。海南着力发展作为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优势产业的海洋渔业。海南海洋渔业在新的形势下提出新的对策。  关键
期刊
摘 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其快速发展将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深层次地剖析农业产业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影响和相伴随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供更好地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信贷;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一、引言  农
期刊
摘 要: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由此可知,依法治国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上层建筑依靠经济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有能力进行法治中国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在新常态下进行法治中国建设,这说明在接下来的国家日常工作中,将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法治中国。  关键词:新常态;法治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发展速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在新时期,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拥有了先进的文化,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