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学生 想象力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仅仅以一行行文字呈现。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品是看不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形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調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通过想象,似乎看到了这样的一副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了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清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同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往往难以逾越。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运用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们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感情深。学生回答的不完全正确。“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随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的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为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的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被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这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吾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一位学生认为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一位学生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一位学生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的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妙词”。“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造新思维的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参考文献:
  [1][英]科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艺术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中,美育应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以期更好地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好似细雨浣花.则天下一片胭脂红.
(一)人事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干部聘任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实行聘任
语言本是用来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那么作为文言也应无例外。可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误区,有人认为文言文距今久远,不必重视,即使是不得已地教授文言文,也往往是以灌输为主。所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偏向注重字词的讲读和语法的详细分析,难免枯燥。再加上文言本身也与现代的年轻学生过于疏远,自然会使得他们产生陌生感和厌倦感。实际上,老夫子式的教学方式也造成了师生间沟通的障碍。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必须有所改变,这是现实的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增强党性锻炼,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此题作一些初步探讨。所谓社会主义法制,简言之,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包括立法、守法、
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它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这方面工作除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外,有关专门机关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也非
前言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同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最适合的教育,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和评估,从而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遵循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符合当前素质教育中关于构建语文教学的策略与目标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学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通过阐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指出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土地、技
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摸清乡镇企业青年厂长(经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青年厂长(经理)的特点,明确共青团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对象,我们对本市乡镇企业
刚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学与教两方面的改革。就学的方面来说,更强调通过体验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被动接受学习的不足;就教学方面来说,更强调师生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亦师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他们升入高中后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是艺术意境与韵味。意境教学只是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努力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双向互动,多种器官并用,通过诗歌语言展现的诗歌形象,充分感受作品创造的意境。意境教学还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意境 教学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