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源头永远清澈静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寒假了,轻松了,也有点时间看看书了。抱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气读了几十页,脑海里突然涌动起来,充溢于心间的几股溪流便难以自控地流了出来。
  一、泉水一样的几滴感悟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有差别,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快慢,所以要学会分层教学。要让优等生吃饱,中间生吃好,更要让差生吃得了。绝不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否则教师的教育一定会失去意义。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时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就要学会时时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不断地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使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仅凭教科书里的那点沧海一粟的知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赢得学生的精神专注的。
  真正从事教育的人,应该真正懂得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初、高中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从教者的责任至关重要,要坚决避免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既劳民伤财,又过早地刺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真正达到学思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但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必须硬记下来,因为他们就像盖高楼大厦的砖块、水泥、钢筋等原材料,没有了材料何谈盖楼。但必须明确一件事,就是有些东西是需要理解并创新的,需要教师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引导、点播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加以提炼、归纳,达到新的理解并得以延伸,这才叫真正的学习。否则,就是机械的灌输和烦躁、苦恼、无休止的死知识的重复记忆,这样下去,学生的脑筋就会越来越迟钝,所谓的聪明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给“后进生”“翻案”
  谈到如何对待后进生的问题,更感觉到现在教育的滞后性、模式性和机械性的危害有多严重。说到底就是现行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种纯空洞的理论学习,哪怕最起码的注意一点实践活动的执行都没有,更不要说重视了,学生何谈能力。
  什么叫能力?能力就是动脑想完、设计好,然后亲自动手去完成所想。而现在的教育无非就是将想的过程(学习理论)完成得几乎尽美,但却没有一点要动手的意思,岂不是一个典型的一条腿的残疾人。所以多少年了,教育依然就是在干着一件由“残疾人”不遗余力地复制着一个又一个的“残疾人”的“神圣”劳动。
  多少年之后,回过头来想一想那些当年的“后进生”,只要不是有生理缺陷的,哪一个混得也不差,老板啊,大款啊,企业家啊,等等,教师不会想到当时课堂上的他们会有今天。也许有的教师更多的是吃惊,甚至还有很多人把他们当做今天茶余饭后骄傲的谈资,逢人便炫耀这是自己的学生,当年多么优秀,以示自己的教育有多成功。很可悲,他们当年都被教师打进了“后进生”的花名册,教师不会想到他们今天会有这样的发展。
  回过头来想,这些学生其实都不是笨学生,只是理解问题的角度、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他们当年读书只不过是想注重一点实际能力的实践罢了,但僵死的教育机制却过早地将他们抹杀了。
  三、让知识活起来,才是教育的灵魂
  多少年来,相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似乎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学习的时间越长,获取的知识量就越多,将知识往往变成了不移动的重物,被积累起来成了“储备”,让它既得不到运转,更得不到更新和运用。那么,当知识脱离学习者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就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就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学习就成了一件乏味的事情。因此,学习者将来不可能是一个大智者。
  就目前来讲,许多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还是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只要学生掌握知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就足够了。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实质上耽误了多少学生的前程。
  那么,如何灵活教学,让学生的知识活起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呢?
  1.获得的知识要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比如,在学习了《〈论语〉十则》后,教师让部分学生背得滚瓜乱熟,默写也没有什么错误,考试时进行理解性的默写时,完成得也相当出色。但这就完成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髓领会得有多少,按照其要义执行的又何谈有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垂训又有几人效仿?领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科学方法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经典的文章、语录的内涵,如果领会透彻了,并用它们的要义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才是真正地学到了知识。
  2.让所学能有所用,才是真正的知识技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怎么写,其中许许多多典型的语言范式,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学习的语言材料。对一些有特点的语言,可以组织学生体会其表达上的特点,并学着仿写,这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及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裨益。
  所以要使知识活起来并非难事,只要教师对教学用心思考,灵活去做,是很容易做到的。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八条后,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知易行难。许多事情,人们都知道,但是面对唯分数的评价体系,教师无法不管成绩让学生多元发展。
  一句话,教育是一个高于任何事业的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所以要想教育成功,必须上至国家教育理念、政策,下到每一级教育执行者、实践者,务必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保证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对教育高度重视并相互配合、协调,保证来任何一滴育人之水都是清澈透明的,那么教育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从毕业至今16年,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多年的教学原则就是“我以我心付童心”。 一层意思是我的心向孩子心理靠近,另一层意思是我把心交给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有效的走近他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好他们。伴随着一批批孩子的长大,在班级管理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说过的“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
期刊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学问”、有创造性的人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在语文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表演者,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表演,通过表演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随风潜入校园,潜进课堂,潜进每位老师的心田。在东风春雨的滋润下,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老师和同学们收获着、成长着。而真正高效的教学是教师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而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而成的。现就以人教版必修3中《琵琶行》的教学为例,体会语文教学之趣。  一、趣之前提——教师的精心设计  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我在上每一篇文章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点;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可是这两个孰轻孰重,是就工具,还是重人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边倒的例子。我们应该对教学作辩证的思考,兼顾语文的两大特性,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度课堂,除去课堂的浮躁,从而有效,进而高效。  一、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在教学中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的宗旨,
期刊
习作,是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个性化表达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是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然而,诚如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儿童想象力、独特个性的表达是不接受的。”习作本该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感
期刊
高中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孔雀东南飞》中对男主人公焦仲卿进行定位时,认为他是一个“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的男人。笔者认为正是这个男人亲口毁了自己的婚姻。  在课文中,焦仲卿这一人物首次亮相便是: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在这短短几句话里,焦仲卿便三次触怒焦母。  首先,他说“儿已
期刊
一、关注照应 针对嵌入题型,做题时要瞻前也要顾后,嵌入的内容要与前后文的信息相吻合,彼此要照应,表意上要形成一完美的整体。  (2015江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期刊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基础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改变了,学校教育才会改变;课堂优质,学生才会优质;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一、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
期刊
今年九月,我被安排到了一年级办公室执教一年级四班语文兼班主任工作。面对这群调皮又可爱的一年级新生,我总是在思考,怎样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怎样让他们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深深感到智慧地对待班级进行教育管理,已经成为我刻不容缓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只是改变、塑造和训练学生,它首先是一种唤醒,去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以实现他们内
期刊
语文学习的天地有多大,积累的途径就有多宽,积累的领域就有多广。“博学于文”,“积渐成学”,是语文知识积累的经验总结。只有让学生多积累,才能积学以储宝,才能使学生文思如潮,笔下生花。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呢?  一、课堂上,以教材为主巧积累  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多给学生读书的空间和时间。在朗朗书声中,让学生感悟语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1.背诵优美语句。选择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段,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