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是我国舞蹈艺术中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的一门艺术,也是藏族历史发展中最具代表性和最能反映民族的审美和民族性格的一门艺术。本篇文章着重写的是呼吸在藏族各个风格性舞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得到呼吸在藏族舞蹈中的重要性以此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自然呼吸;基本概念;藏族舞蹈;具体运用
1 呼吸与藏族舞的关系
1.1 舞蹈表演中呼吸
民族民间舞中的呼吸一般有吸气、提气、屏气、呼气四种方式。吸气一般为“起范儿”做准备,提气是为了提高人体的重心,让舞者更加容易移动自己的身体;屏气可以帮助人体肌肉瞬间收紧制造舞蹈动作的瞬间停止;呼气除了换气以外,还是在放松刚才在屏气状态中收紧的肌肉,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在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和表演中运用合理的呼吸,不仅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还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好坏。呼吸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整个民族民间舞训练都是受呼吸牵制和操纵的,若二者不能达到完美协调,那么对整个民族民间舞的表演就是失败的。呼吸是民族民间舞训练中的命脉,同时直接影响着民族民间舞作品表演的成败。
1.2 呼吸在藏族舞中的关系
呼吸是保持舞蹈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藏族舞来说尤为重要。它是体现节奏的基本,一呼一吸就是节奏。因为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藏族舞蹈都是通过膝盖的屈伸来体现的,而屈伸恰恰也就是呼吸的延伸。舞蹈中的呼吸逐渐作用到舞者的胸、胯、膝盖,由此形成了藏族舞独有的舞蹈节奏。它表现出来的动静、起伏都是由呼吸的节奏延伸到身体而形成的,在藏族舞中呼吸除了体现节奏以外,还在区分不同形式的舞蹈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舞蹈来说舞蹈风格是特别很重要的,对于藏族舞来说也就更加明显。藏族舞蹈主要还是以屈伸的不同来区分舞蹈形式,追究其根源在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活环境不一样,导致呼吸的长短、快慢有所差异,也就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由此可见呼吸在藏族舞蹈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3 呼吸在藏族舞中的意义
那么在藏族舞的舞蹈中,呼吸又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意义。西藏高原,群山峻岭,雪域高原,使得藏族的呼吸方式与其他民族来说大不相同,地理环境因素造成了藏族舞蹈连绵不绝、沉稳庄重的舞蹈风格。在学习藏族舞蹈的同时,要清晰的认识到呼吸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体现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审美观。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中喜怒哀惧时动作上也要有抑扬顿挫,在舞蹈中这些都是通过呼吸的长短、大小来体现。正确的呼吸能使你的舞姿更优美,表演更具活力和真实感。
2 呼吸在藏族舞课堂训练中的运用
课堂中是最容易让自己体会呼吸的重要性,课堂往往是以训练为主,同时也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在组合中就要细细的体会呼吸在每一个动作中的运用。屈伸的训练中必须有呼吸,以呼吸带动胯部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之相互协调。
本人从大学专业舞蹈课程训练中,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将藏族舞蹈的主要动律简单概括为:屈、颤、拧、含、展。而做好这5个主要动律的关键就在于呼吸的不同运用。
“屈”,指的是舞蹈时,膝部连绵不断的屈伸动作,屈伸一般体现在慢板中,不管是什么风格性的藏族舞蹈,其内的屈伸是一直保持在的,是藏族舞训练的核心。比如在藏族课程“弦子”中就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特征。做屈伸训练时,要求膝盖部位保持松弛的状态,要有弹性和韧性。
“颤”,是指在舞蹈过程中膝盖连续不断的、有弹性的颤动,以上下的运动轨迹为主,在藏族组合颤踏步中,就是为了练习这一动律。为了能够催动膝盖的快速而又松弛的颤动,依靠的就是快吸快呼的呼吸方式,有时也经常吸一口气,然后分几次呼完的情况,这样不仅催动了膝盖颤动的速度,而且还保证了舞蹈节奏的准确性,还能缓解身体紧张而带来的僵硬。
“拧”,指的是舞蹈时,以腰部为界,上下身的反向运动,胯部与腰部是同方向运动的,由胯部带动脚步运动,上身则要给与下半身对抗的力量。在做“拧”的时候一般多在造型中出现,所以呼吸一般以呼气为主,在这个时候呼气悠长,不仅是对上动作的延伸,也是为下个动作做准备。
“含”,指的是舞蹈过程中,身体重心靠前,上半身向前送或九十度的前俯。在训练过程时,胸口要收回,不能上提或者向外撑开,不能让身体出现憋气僵硬的挺胸状态,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腹部呼吸的方式。
“展”,指的是舞蹈时,上半身动作的流畅、舒展。上身的撩、摆、划等动作时大多就是表现“展”的时候,想要做好这一动律,气息就得自然的松弛下来,使得身体最大的限度拉伸,此时如果憋气的话,气息全在胸口,动作就会变得僵硬无比,就提不到“展”开。
舞蹈作品中丰富的屈伸动作都需要呼吸的支撑,使得动作在一吸一呼中交错进行,呼吸与舞蹈动作交相呼应,将藏族舞蹈的风格性和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3 结语
通过大学课程中对民族舞的学习,接触了很多民族的舞蹈风格。追究其根源在于一个名族的历史进程、生活环境以及民俗习惯。藏族是我们课程接触较多的民族,也是感悟较深的民族,藏族因地区的分布不同,从而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舞蹈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性。由自然环境影响到了呼吸方式,也构建了舞蹈中的基本体态,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在这个转化中,呼吸就处于最关键的中间过渡的位置,也可以说在藏族舞中,因为呼吸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对于我来说运用呼吸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在一个动作的准备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起范儿”阶段。每一次“起范儿”带着呼吸进行,除了缓解上一串动作紧张肌肉外,更多还可以淋漓尽致表达藏族人民沉稳的气质,让民族特色更加强烈。通过这篇论文,本人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舞蹈中的韵味及精华所在,借此机会希望能为藏族文化的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慈仁桑姆编著.藏族舞蹈教程(音像教材)[M].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
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 吴德刚.中国西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5
4 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 戴岗.浅析影响藏舞动律成因的几点因素[M].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
6 泽吉.我和热巴舞蹈[J].西藏艺术研究,2007(1)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自然呼吸;基本概念;藏族舞蹈;具体运用
1 呼吸与藏族舞的关系
1.1 舞蹈表演中呼吸
民族民间舞中的呼吸一般有吸气、提气、屏气、呼气四种方式。吸气一般为“起范儿”做准备,提气是为了提高人体的重心,让舞者更加容易移动自己的身体;屏气可以帮助人体肌肉瞬间收紧制造舞蹈动作的瞬间停止;呼气除了换气以外,还是在放松刚才在屏气状态中收紧的肌肉,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在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和表演中运用合理的呼吸,不仅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还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好坏。呼吸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整个民族民间舞训练都是受呼吸牵制和操纵的,若二者不能达到完美协调,那么对整个民族民间舞的表演就是失败的。呼吸是民族民间舞训练中的命脉,同时直接影响着民族民间舞作品表演的成败。
1.2 呼吸在藏族舞中的关系
呼吸是保持舞蹈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藏族舞来说尤为重要。它是体现节奏的基本,一呼一吸就是节奏。因为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藏族舞蹈都是通过膝盖的屈伸来体现的,而屈伸恰恰也就是呼吸的延伸。舞蹈中的呼吸逐渐作用到舞者的胸、胯、膝盖,由此形成了藏族舞独有的舞蹈节奏。它表现出来的动静、起伏都是由呼吸的节奏延伸到身体而形成的,在藏族舞中呼吸除了体现节奏以外,还在区分不同形式的舞蹈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舞蹈来说舞蹈风格是特别很重要的,对于藏族舞来说也就更加明显。藏族舞蹈主要还是以屈伸的不同来区分舞蹈形式,追究其根源在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生活环境不一样,导致呼吸的长短、快慢有所差异,也就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由此可见呼吸在藏族舞蹈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3 呼吸在藏族舞中的意义
那么在藏族舞的舞蹈中,呼吸又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意义。西藏高原,群山峻岭,雪域高原,使得藏族的呼吸方式与其他民族来说大不相同,地理环境因素造成了藏族舞蹈连绵不绝、沉稳庄重的舞蹈风格。在学习藏族舞蹈的同时,要清晰的认识到呼吸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体现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审美观。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中喜怒哀惧时动作上也要有抑扬顿挫,在舞蹈中这些都是通过呼吸的长短、大小来体现。正确的呼吸能使你的舞姿更优美,表演更具活力和真实感。
2 呼吸在藏族舞课堂训练中的运用
课堂中是最容易让自己体会呼吸的重要性,课堂往往是以训练为主,同时也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在组合中就要细细的体会呼吸在每一个动作中的运用。屈伸的训练中必须有呼吸,以呼吸带动胯部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之相互协调。
本人从大学专业舞蹈课程训练中,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将藏族舞蹈的主要动律简单概括为:屈、颤、拧、含、展。而做好这5个主要动律的关键就在于呼吸的不同运用。
“屈”,指的是舞蹈时,膝部连绵不断的屈伸动作,屈伸一般体现在慢板中,不管是什么风格性的藏族舞蹈,其内的屈伸是一直保持在的,是藏族舞训练的核心。比如在藏族课程“弦子”中就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特征。做屈伸训练时,要求膝盖部位保持松弛的状态,要有弹性和韧性。
“颤”,是指在舞蹈过程中膝盖连续不断的、有弹性的颤动,以上下的运动轨迹为主,在藏族组合颤踏步中,就是为了练习这一动律。为了能够催动膝盖的快速而又松弛的颤动,依靠的就是快吸快呼的呼吸方式,有时也经常吸一口气,然后分几次呼完的情况,这样不仅催动了膝盖颤动的速度,而且还保证了舞蹈节奏的准确性,还能缓解身体紧张而带来的僵硬。
“拧”,指的是舞蹈时,以腰部为界,上下身的反向运动,胯部与腰部是同方向运动的,由胯部带动脚步运动,上身则要给与下半身对抗的力量。在做“拧”的时候一般多在造型中出现,所以呼吸一般以呼气为主,在这个时候呼气悠长,不仅是对上动作的延伸,也是为下个动作做准备。
“含”,指的是舞蹈过程中,身体重心靠前,上半身向前送或九十度的前俯。在训练过程时,胸口要收回,不能上提或者向外撑开,不能让身体出现憋气僵硬的挺胸状态,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腹部呼吸的方式。
“展”,指的是舞蹈时,上半身动作的流畅、舒展。上身的撩、摆、划等动作时大多就是表现“展”的时候,想要做好这一动律,气息就得自然的松弛下来,使得身体最大的限度拉伸,此时如果憋气的话,气息全在胸口,动作就会变得僵硬无比,就提不到“展”开。
舞蹈作品中丰富的屈伸动作都需要呼吸的支撑,使得动作在一吸一呼中交错进行,呼吸与舞蹈动作交相呼应,将藏族舞蹈的风格性和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3 结语
通过大学课程中对民族舞的学习,接触了很多民族的舞蹈风格。追究其根源在于一个名族的历史进程、生活环境以及民俗习惯。藏族是我们课程接触较多的民族,也是感悟较深的民族,藏族因地区的分布不同,从而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舞蹈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性。由自然环境影响到了呼吸方式,也构建了舞蹈中的基本体态,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在这个转化中,呼吸就处于最关键的中间过渡的位置,也可以说在藏族舞中,因为呼吸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对于我来说运用呼吸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在一个动作的准备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起范儿”阶段。每一次“起范儿”带着呼吸进行,除了缓解上一串动作紧张肌肉外,更多还可以淋漓尽致表达藏族人民沉稳的气质,让民族特色更加强烈。通过这篇论文,本人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舞蹈中的韵味及精华所在,借此机会希望能为藏族文化的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慈仁桑姆编著.藏族舞蹈教程(音像教材)[M].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
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 吴德刚.中国西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5
4 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 戴岗.浅析影响藏舞动律成因的几点因素[M].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2000
6 泽吉.我和热巴舞蹈[J].西藏艺术研究,2007(1)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