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联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联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

方法

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检查确诊的DME患者68例68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字母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联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联合治疗组)、康柏西普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为36例36只眼、32例3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次为初始治疗,其后根据每组预先设定的再治疗标准进行按需治疗。采用ETDRS视力表行BCVA检查。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体积(TMV)。联合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患眼BCVA、CMT、TMV分别为(57.9±12.4)个字母、(427.8±129.4)μm、(10.14±1.50)mm3和(59.0±16.0)个字母、(441.0±135.7)μm、(10.43±2.10)m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1、0.410、0.641,P=0.749、0.683、0.524 )。治疗后随访时间≥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康柏西普年平均注射次数以及BCVA、CMT、TMV的变化情况。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BCVA、CMT、TMV比较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治疗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患眼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5.8±1.9)、(8.5±2.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00)。治疗后3、6、9、12个月,BCVA分别为(64.9±11.1)、(65.6±10.5)、(67.0±10.8)、(66.6±10.7)个字母和(65.7±15.8)、(66.9±15.7)、(66.4±13.0)、(67.3±16.4)个字母;与治疗前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234、10.137,P=0.000、000)。CMT分别为(335.2±105.9)、(352.6±106.6)、(336.2± 120.8)、(305.9±97.0)μm和(323.9±92.8)、(325.5±90.2)、(327.6±108.2)、(312.2±106.8)μm;TMV分别为(9.20±1.08)、(9.26±1.20)、(9.20±1.63)、(9.05±1.18)mm3和(9.19±1.21 )、(9.35±1.69)、(9.09±1.20)、(8.92±1.10)mm3;与治疗前CMT、TM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CMT=12.152、12.917,P=0.000、0.000;FTMV =11.198、11.008;P=0.000、0.000)。两组患眼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CMT、TM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49、0.074、0.009,P=0.826、0.786、0.925)。

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康柏西普均可有效降低DME患眼CMT、TMV,提高BCVA;联合治疗可以减少康柏西普的注射次数。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IAI)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国继发于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经典为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双盲、多中心为期52周(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的Ⅲ期临床研究。研究注册码NCT01482910。入组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IAI组、PDT→IAI组。IAI组患者在基线和第4、8、16、24、32、40、
目的建立并初步验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53例纳入研究。患者均行散瞳眼底彩色照相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红素(TB)、血小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之一。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眼科学的进步有赖于多种影像手段的进步,而AI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在眼科疾病筛查、诊疗以及随访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当前,眼科AI技术的相关研究围绕多病种和多模态两个方面展开,在眼科常见疾病方面已经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相继报道。需要强调的是,眼科AI产品在实际应用方面仍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激光对多种眼底黄斑疾病均有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传统激光,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选择性作用于RPE细胞,对视网膜的损伤降至最低的亚损伤程度并具有明显的疗效。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机制、对多种常见黄斑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发展,进一步明确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适应证与优势,有助于其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积血(VH)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23G微创PPV (MIV)未联合眼内填充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PDR患者103例10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58只眼,女性45例45只眼;平均年龄(58.37±10.14)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7±7.2)年。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VEGF、apelin、血红素氧合酶-1 (HO-1)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08例纳入研究。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FF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同时结合DR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 (NDR)组、非增生型DR
目的观察并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眼科筛查确诊为阈值前期1型、阈值期和急进型后极部ROP (AP-ROP)患儿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期1型30例30只眼,阈值期21例21只眼,AP-ROP 6例6只眼。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发生可预防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除优化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外,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尚无明显视觉症状的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从而降低DR导致的失明和严重的视力损伤至关重要。目前全球各医学会指南均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视网膜病变筛查,但国内外指南对于DR筛查的起始时间、筛查间隔、筛查工具及随访转诊意见存在
表观遗传学是指可遗传的非基因序列改变而引起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上的变化,可以为执行DNA序列提供的遗传信息提供时间、位置和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染色质重塑。已有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发现表观遗传学相关治疗方案治疗DR有一定效果。对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及代谢记忆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