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为起点,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一、 情感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语文世界里积极丰富的情感融入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情感飞扬,让儿童生命灵动,情感放飞,思想碰撞,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要说”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我通过问题: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二)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老师,将会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饱含热情地学习。
(三)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以及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我们只有永好它,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堂佳境。
二、 交流的课堂,体现学生合作的精彩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其实孩子的创造力无法限量的:我在教学时学生对“请、清、情、晴”这些形近字总是弄混,我就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竟得出了如此答案:“太阳出来天就晴,洒水扫地才清洁,说话相邀方为请,心里有事想事情”。
三、 开放的课堂,彰显学生个性的飞扬
《语文課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去体现,确实,作为教师,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主探究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构建开放的课堂呢?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作引导。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转变:由教师权威变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增强学生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交流;由一味批评学生转变为以表扬为主,让学生品尝成功;由害怕学生在学习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学习需要来确定教学着力点。先让学生自学,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观察;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已经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靠小组的力量来解决;接着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我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最后确定了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这样,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更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
(二) 多设计开放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我认为教师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设计问题:第一,问题本身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二,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应让学生能从各个思维的角度和方向寻找答案;第三,问题应总是能引起思维的兴趣,有引起对话的魅力,就是孩子与问题的对话,同时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引起对话。
比如我在听课中发现有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时,以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为结尾,把思索空间留给学生,在“想”中张扬个性。这样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有了发挥想象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说、会想、合作、探索的兴趣。学生的回答是很难预料的,因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促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四、 感悟的课堂,提高学生能力的增长
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情感历程,同时它还是一种情感体验。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是唤醒,是点化,是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图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还要有发现。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我就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彻底更新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学生需要的语文教学课堂,抛弃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作秀,不虚浮,牢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内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黎茂涛,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盐津二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一、 情感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语文世界里积极丰富的情感融入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情感飞扬,让儿童生命灵动,情感放飞,思想碰撞,才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要说”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我通过问题: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二)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老师,将会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饱含热情地学习。
(三)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以及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我们只有永好它,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堂佳境。
二、 交流的课堂,体现学生合作的精彩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其实孩子的创造力无法限量的:我在教学时学生对“请、清、情、晴”这些形近字总是弄混,我就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竟得出了如此答案:“太阳出来天就晴,洒水扫地才清洁,说话相邀方为请,心里有事想事情”。
三、 开放的课堂,彰显学生个性的飞扬
《语文課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中去体现,确实,作为教师,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主探究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构建开放的课堂呢?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作引导。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转变:由教师权威变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增强学生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交流;由一味批评学生转变为以表扬为主,让学生品尝成功;由害怕学生在学习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学习需要来确定教学着力点。先让学生自学,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观察;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已经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靠小组的力量来解决;接着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我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最后确定了这一课的学习重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这样,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更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
(二) 多设计开放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我认为教师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设计问题:第一,问题本身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二,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应让学生能从各个思维的角度和方向寻找答案;第三,问题应总是能引起思维的兴趣,有引起对话的魅力,就是孩子与问题的对话,同时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引起对话。
比如我在听课中发现有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时,以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为结尾,把思索空间留给学生,在“想”中张扬个性。这样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有了发挥想象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说、会想、合作、探索的兴趣。学生的回答是很难预料的,因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促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四、 感悟的课堂,提高学生能力的增长
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情感历程,同时它还是一种情感体验。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是唤醒,是点化,是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图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还要有发现。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我就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彻底更新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学生需要的语文教学课堂,抛弃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不作秀,不虚浮,牢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在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内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黎茂涛,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盐津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