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20世纪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由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本书的三个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了伟业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世不衰。这本传记紧紧把握住这三个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肩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罗曼·罗兰善于抓住主人公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因此,无论是事实叙述,还是肖像描写,都能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祸,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他们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取巧和急功近利而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的不朽者之列。\
焦点透视
《名人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侧面地表现了三个主人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穷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罗曼·罗兰把这三个伟大的天才尊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是:“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曼·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所写人物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于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文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忍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悲惨,或内心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他们沉重的苦难,令人感叹同情,撼人魂魄。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人生历程,全靠他们对于人类的爱,对于人类的信心。如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他们顽强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感动和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个主人公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曼·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名段阅读
托尔斯泰传·十一(节选)
一幅奇妙的肖像,我见了不能不感动的,说出托尔斯泰在这时代所感的痛苦。他是正面坐着,交叉着手臂,穿着农夫的衣服;他的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还是黑的,他的胡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得你那么透彻。它们不啻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划着深刻的线条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很强,准备战斗。
他有他英雄式的逻辑:
“我时常听到下面这种议论,觉得非常诧异:‘是的,在理论上的确不错;但在实际上又将如何?’仿佛理论只是会话上必须的美丽的辞句,可决绝是要让它适合实际的!……至于我,只要我懂得了我所思索的事情,我再不能不依了我所了解的情形而做。”
他开始以照相一般准确的手法,把莫斯科的惨状照他在参观穷人区域与夜间栖留所里所见的情形描写下来。他确信,这不复是如他最初所信的那样,可以用金钱来拯救这些不幸者的,因为他们多少受着都市的毒害。于是,他勇敢地寻求灾祸的由来。一层进一层,渐渐地发现了连锁似的负责者。最初是富人,与富人们该诅咒的奢侈的享受,使人眩惑,以至堕落。继之是普遍的不劳而获的生活欲。——其次是国家,为强项的人剥削其他部分的人类所造成的残忍的总体。——教会更从旁助纣为虐。科学与艺术又是同谋犯……这一切罪恶的武器,怎样能把它们打倒呢?第一要使自己不再成为造成罪恶的共犯。不参加剥削人类的工作。放弃金钱与田产,不为国家服务。“罪恶的主因是产业。产业只是一项享受别人的工作的方法。”——托尔斯泰又言:产业不是属于我们而是属于他人的东西。“男人把他的妻,子,奴仆,物,称为他的产业;但现实证明他的错误;他应当放弃,否则惟有自己痛苦而令人受苦。”托尔斯泰已预感到俄国的革命,他说:“三四年来,路人在谩骂我们,斥我们为懒虫。被压迫民众的愤恨与轻蔑天天在增长。”(见《我们应当做什么?》)但这还不够,更应当“不说谎”,不惧怕真理。应当“忏悔”,排斥与教育同时种根的骄傲。末了,应当“用自己的手劳作”。“以你额上流著的汗来换取你的面包”这是第一条最主要的戒条。农民革命者邦达列夫曾愿这条律令成为全世界的律令。因此,托尔斯泰是受了他和另一个农人苏塔耶夫的影响:“我一生,在道德上受了两个俄国思想家的影响,他们使我的思想更为充实,为我解释了我自己的宇宙观:这两个人是农民苏塔耶夫与邦达列夫。”(见前书)在本书中,托尔斯泰描写苏塔耶夫的相貌,记有与他的谈话录。托尔斯泰为预先答复特殊阶级的嘲笑起见,说肉体的劳作决不会摧残灵智的力量,反而助它发展,适应本性的正常的需要。健康只会因之更加增进,艺术也因之进步。而且,它更能促进人类的团结。
片段鉴赏
这个片段表现了托尔斯泰通过观察思考所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慈悲情怀,描述了托尔斯泰心路历程曲折而痛苦的转变。人民的苦难令他震惊,为了消除这广大的苦难,他不断思考,终于发现可恶的社会制度是罪魁祸首,他开始猛烈地批判,并从自身做起,摆脱过去可耻的生活,用双手劳作,试图最终改变不合理的社会。
文中的肖像描写形象传神,入木三分。作者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了作者高贵的精神世界,手法高超。
探究练习
1.请找出肖像描写中你认为最为形象生动的语句。
2.这段文字表现了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1.示例:“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得你那么透彻”“眼眶下划着深刻的线条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等。
2.托尔斯泰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有着慈悲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罗曼·罗兰(1866—1944),20世纪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由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分组成,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本书的三个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了伟业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世不衰。这本传记紧紧把握住这三个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肩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罗曼·罗兰善于抓住主人公们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因此,无论是事实叙述,还是肖像描写,都能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祸,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他们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取巧和急功近利而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的不朽者之列。\
焦点透视
《名人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侧面地表现了三个主人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穷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罗曼·罗兰把这三个伟大的天才尊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是:“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曼·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所写人物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于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文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忍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悲惨,或内心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他们沉重的苦难,令人感叹同情,撼人魂魄。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人生历程,全靠他们对于人类的爱,对于人类的信心。如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他们顽强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感动和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个主人公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曼·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名段阅读
托尔斯泰传·十一(节选)
一幅奇妙的肖像,我见了不能不感动的,说出托尔斯泰在这时代所感的痛苦。他是正面坐着,交叉着手臂,穿着农夫的衣服;他的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还是黑的,他的胡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得你那么透彻。它们不啻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划着深刻的线条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很强,准备战斗。
他有他英雄式的逻辑:
“我时常听到下面这种议论,觉得非常诧异:‘是的,在理论上的确不错;但在实际上又将如何?’仿佛理论只是会话上必须的美丽的辞句,可决绝是要让它适合实际的!……至于我,只要我懂得了我所思索的事情,我再不能不依了我所了解的情形而做。”
他开始以照相一般准确的手法,把莫斯科的惨状照他在参观穷人区域与夜间栖留所里所见的情形描写下来。他确信,这不复是如他最初所信的那样,可以用金钱来拯救这些不幸者的,因为他们多少受着都市的毒害。于是,他勇敢地寻求灾祸的由来。一层进一层,渐渐地发现了连锁似的负责者。最初是富人,与富人们该诅咒的奢侈的享受,使人眩惑,以至堕落。继之是普遍的不劳而获的生活欲。——其次是国家,为强项的人剥削其他部分的人类所造成的残忍的总体。——教会更从旁助纣为虐。科学与艺术又是同谋犯……这一切罪恶的武器,怎样能把它们打倒呢?第一要使自己不再成为造成罪恶的共犯。不参加剥削人类的工作。放弃金钱与田产,不为国家服务。“罪恶的主因是产业。产业只是一项享受别人的工作的方法。”——托尔斯泰又言:产业不是属于我们而是属于他人的东西。“男人把他的妻,子,奴仆,物,称为他的产业;但现实证明他的错误;他应当放弃,否则惟有自己痛苦而令人受苦。”托尔斯泰已预感到俄国的革命,他说:“三四年来,路人在谩骂我们,斥我们为懒虫。被压迫民众的愤恨与轻蔑天天在增长。”(见《我们应当做什么?》)但这还不够,更应当“不说谎”,不惧怕真理。应当“忏悔”,排斥与教育同时种根的骄傲。末了,应当“用自己的手劳作”。“以你额上流著的汗来换取你的面包”这是第一条最主要的戒条。农民革命者邦达列夫曾愿这条律令成为全世界的律令。因此,托尔斯泰是受了他和另一个农人苏塔耶夫的影响:“我一生,在道德上受了两个俄国思想家的影响,他们使我的思想更为充实,为我解释了我自己的宇宙观:这两个人是农民苏塔耶夫与邦达列夫。”(见前书)在本书中,托尔斯泰描写苏塔耶夫的相貌,记有与他的谈话录。托尔斯泰为预先答复特殊阶级的嘲笑起见,说肉体的劳作决不会摧残灵智的力量,反而助它发展,适应本性的正常的需要。健康只会因之更加增进,艺术也因之进步。而且,它更能促进人类的团结。
片段鉴赏
这个片段表现了托尔斯泰通过观察思考所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慈悲情怀,描述了托尔斯泰心路历程曲折而痛苦的转变。人民的苦难令他震惊,为了消除这广大的苦难,他不断思考,终于发现可恶的社会制度是罪魁祸首,他开始猛烈地批判,并从自身做起,摆脱过去可耻的生活,用双手劳作,试图最终改变不合理的社会。
文中的肖像描写形象传神,入木三分。作者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了作者高贵的精神世界,手法高超。
探究练习
1.请找出肖像描写中你认为最为形象生动的语句。
2.这段文字表现了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参考答案
1.示例:“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得你那么透彻”“眼眶下划着深刻的线条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等。
2.托尔斯泰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有着慈悲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