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一)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e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酉阳杂俎》)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儿。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对此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误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聊斋志异·郭生》)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斷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对此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
  【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元史·贺仁杰传》)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误区六:不辨感情色彩
  【例6】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
  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一)单句
  【例7】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王定国诗集叙》)
  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卻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据语境,叙写的是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考生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除了这种靠语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动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动句是有标志的。
  如“于”“受……于……”式,“为”“为……所……”式,“见”“见……于……”式等,翻译时,都要译为被动关系。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
  (二)复句
  【例8】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明史·花云传》)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正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整个语句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而“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应译为“利用”。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关系。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也必须看你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误区八:不懂文言修辞
  【例9】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明史·王祎传》)
  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
  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爝”,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考生从“实”的角度理解,没有译出比喻意义。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
  考生如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证题目完全做对。
其他文献
妙手是无疑的褒义评价,除了称赞医术,用作围棋术语同样是至高的认可与美誉。一招妙手落棋坪,活死局、破绝境,电光石火间斡旋天地、反败为胜,回春之名都未必配得上妙手之妙。  但有棋手却出言:“我从不追求妙手。”何以见得并非沽名钓誉?因为这样的棋手无须名誉更盛。他就是16岁零6个月就成为世界冠军的李昌镐,他的行棋落子间向来罕得妙手。这自然令人费解。  但其实也很容易解释,不行妙手正是世界冠军的妙手。  春
期刊
2017年12月31日,湖南长沙天心区某小区楼下一条金毛犬被民警打死的视频、图片,在微博上引起了很多爱狗人士质疑。当天21时15分,长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通过官微“天心警事”发布通报称,因金毛犬咬伤3人,民警出警未配备麻醉枪,且短时间未找到狗主人,手枪射击容易跳弹伤人,为防止该狗伤害更多行人,民警遂用木棍对狗进行扑杀。但是,此事中出警民警的家门口还是被人送了花圈。  围绕着“棒杀金毛犬”一事,警方、
期刊
【日积月累】  文言实词小课堂  道  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译文】  苏洵想要前往京城,取道泰山间的小路。遇到有隐士在道路间行走,两人在茶亭休息,谈论秦国与六国的事情,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认为六
期刊
鹧鸪  郑 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鹧鸪的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晚唐诗人郑谷的这首《鹧鸪》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郑谷也因为这首诗被誉为“郑鹧鸪
期刊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啊!”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
期刊
《人间世》播出,呈现失败,引人关注;“不完美”医学,必须面对,令人感动。凡事难尽善,正视不完美,和谐人间世。(提出论点。)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曾几何时,医生竟成了“危险”的职业。“医闹”之事,时有发生;医生被害,令人扼腕。“治好了是应该的,治不好是你无能”的偏见,成了医生难解的心结。《人间世》的开播,正是为医患之间搭建起了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的沟通桥梁。(摆现象,指出《人间世》开播的意义。)
期刊
六千万年前的一次意外,生命退回到最初的蒙昧;六千年前的炎炎夏日,人类开始有了最初的文明。今天的我,也许身在灯红酒绿的都市文化中,心间却奔腾着远古时代的金戈铁马。而在我的梦想里面,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悠长的回忆。  鱼儿逆水而游,费尽全部心力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那不过是一次生命的溯源;鸟儿孤身穿过峡谷,只为了一次“飞蛾扑火”式的交配,那也是生命的溯源;“虎毒不食子”的老虎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不惜血流成河,
期刊
阮郎归  晏几道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情怨之词,抒发的是居者对行者的思忆之情。在这首词中,词人运用了层层剥开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矛盾逐步推上顶端,推向一个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不可解脱的一种痛苦。  词的上阕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开篇两句,
期刊
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文】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时的心境。  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
期刊
【问题点击】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任何一个善于写作的人,都会在选材上下功夫。李渔在《闲情偶寄》指出:“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由此可见材料新颖对于作文是何等重要。  【方法指津】  如何用一双发现的眼睛,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材料,使临场写作避熟求生、以新制胜呢?下面着重提三点:  1.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特长。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读书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