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新闻化:报业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有益探索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对报纸副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为了应对新媒体挑战,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进行全媒体转型已成为业界的共識。相较于新闻采编的全媒体融合,报纸副刊的全媒体转型此前往往不被重视。其实,当前各大报纸副刊已经在转型实践中逐步形成副刊内容新闻化的应对策略。而201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于该题材的重大性,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同时由于该事件的特殊性,纸媒或多或少地选择了副刊新闻化操作这种方式。本文仅以武汉晚报为例,对此加以阐释。
  【关键词】报纸副刊 新闻化 武汉晚报
  一、《武汉晚报》加强副刊权重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
  “副刊”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21年在北平出版的一家名为《晨报》的报纸上,原本叫做“晨报附镌”。后特地聘请一位精于隶书的著名书法家来题名。但因隶书里没有“附”字。这位书法家于是写了个“副”字。从此,“副刊”这个名词就出现了。
  对“副刊”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新闻学大词典》中的定义:报纸上刊登的非新闻类体裁为主的专版,通常定期出版并有固定刊名,有综合性副刊、专题性副刊和专业性副刊三类;一是田建平《当代报纸副刊研究》的定义: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艺术、技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知识(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及其版面语言。
  从这两种定义可以看出,副刊的属性是“非新闻性”。
  然而,这种定义方式已经被新的传播和阅读方式彻底改变了,新闻故事化和副刊新闻化操作已经成为共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媒竞争的加剧,让报纸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很多报纸将原本不被重视,且在报社内部边缘化的副刊视作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阵地和武器,副刊增强新闻性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有调查显示,当下人们对一张报纸的关心,有80%的因素来自于新闻,这就意味着,如果副刊缺少了新闻,再丰富的内容,再多变的样式也无法阻止读者的流失。
  从根本上来说,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决定了副刊必须在功能作用上与整张报纸保持一致。副刊之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杂志,在于副刊也是新闻纸,也应是写实的部分,应该成为新闻的补充和延伸。
  今年1月17日,《武汉晚报》进行了改版,在告知读者这一改版消息的封面文章中,编辑部这样写道:“变,在双休。今天,武汉晚报双休版隆重登场。‘今天头条’、‘娱乐捌周刊’、‘家周刊’、‘天下周刊’、‘知道周刊’等重磅新版块,是送给周末的特别惊喜。
  慢慢走,深呼吸,何妨将生活节奏在周末的‘悦读’中慢下来,何妨将碎片化的阅读在闲散的周末阳光中粘起来——生命,是用来过的,不是赶的。”
  这段文字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同时也是《武汉晚报》的改版初衷——推出《武汉晚报》双休版,让副刊挑大梁,真正将新闻故事化和副刊新闻化同步获得重视,以慢阅读的方式,吸引读者,改变报纸周末阅读率相对低下的状况。
  此前“厚报时代”,全国各报业集团副刊新闻化的口号亦曾提及,但因多种原因,副刊多处于边缘化位置。新媒体时代来临后,反而给了副刊更多的用武之地。
  几乎在同一时间,《武汉晚报》的“抗战报道小组”成立了。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个举世瞩目的事件,自然也是新闻人关注的焦点,一些媒体甚至在前一年就做好了报道策划工作。《武汉晚报》的“抗战报道小组”从各部门抽调熟悉军事史,熟悉抗战史,熟悉武汉历史,有军方、统战和抗战老兵等相关资源的记者参加,负责抗战报道。
  而由于抗战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从“抗战报道小组”一成立,内部就定下了基调,能够从抗战历史事件中抓取新闻性当然最好,比如新史实的发掘,新人物的出现;而如果没有新闻性,如何保证日常版面上的供稿量,这就需要做“钩沉”类稿子,做口述历史,做战场、遗迹、老兵的寻访。
  纵观各纸媒发表的抗战报道,绝大多数稿件都属于后者,并非新闻,属于副刊与新闻嫁接的产物。这从本质上说是由于抗战这一历史题材所决定的。于是,在《武汉晚报》的版面上,改版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副刊新闻化与抗战报道碰撞在了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产生了良好的传播力度和社会效果。
  二、副刊稿件频频冲上报纸封面也毫无违和感
  以《武汉晚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首篇报道为例。
  3月8日,《武汉晚报》封面头条是《“武汉会战”时,25位共产党人殉难燕子窝市政府参事陈勇等人再度联手武汉晚报呼吁——尽快打捞“新升隆”》,主体文章发表在二版的“今天头条”。
  这篇报道叙述的事件是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弃守武汉时,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租用“新升隆”号轮船,运送八办和《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向重庆转移,结果轮船行至嘉鱼县境内长江北岸的燕子窝渡口时,被日机炸沉,船上近百人遇难。而2015年3月,数十位关注武汉抗战史的社会各界人士再次共同呼吁:尽快打捞“新升隆”。
  这篇报道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叙述历史,即便是打捞“新升隆”的提议也并非首次,7年前《武汉晚报》就曾刊发过一篇文章《武汉研究者建议打捞“新升隆”轮》。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不是一条“新闻”,并无多少时效性。如果在新媒体浪潮出现之前,这篇报道更应该放在“副刊”的钩沉历史栏目。而现在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刊发,并且放在封面转二版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这是与抗战胜利70周年相关的事件,并且有关注度和可读性。与《武汉晚报》提高周末版的必读性和“满阅读”的改版宗旨是相契合的。
  再来看看8月30日的封面转二版“今天头条”的稿件。封面头条是《专门袭击侵华日军铁路和列车最盛时有2000余人足迹遍布晋冀鲁豫鄂沪津——铁破队被遗忘的“铁道游击队”》。该报道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破坏日军铁路、列车和物资的抗战史实。该报道完成后,曾放置了十天左右,一直等到有了充足的版面才刊发出来。
其他文献
1997年,高尚全在参加中共十五大报告起草时,有人给中央写信“举报”华为科技公司,说它姓“资”不姓“社”。理由是:华为国家没有投资,是非公有制企业,又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高尚全敏锐地感觉到,这关系到改革中必须弄清的重大原则和方向。于是,他主动提出去深圳实地调研。  调研的结果令高尚全很兴奋。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以2.1万元起步,國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企业却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
当整个社会带着些许惶惑审视和评论“80后”时,拥有2.4亿之众的“80后”正在书写着中国的未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未有哪个代际的群体受到如此多的关注。“80后”——一个充满争议和褒贬的群体正在走向社会,走向职场。  像IT这样的新兴科技行业,“80后”已经是其中的多数派了。谈到和“80后”有关的管理问题,作为一个“80后”的IT从业者,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自己刚入职场被管理到现在参与管
从高效课堂追寻理想的教育  编者按:时下最为流行的高效课堂改革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为方针,力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尽量多的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成长的乐园。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价值在于学生的自我展示。高效课堂主张不教、少教,这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
在美国,“联邦雇员”指在联邦官僚机构里任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军队系统、政府部门、。独立机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等)以及其他一些实体部门。政府雇员分15个等级  美国人根据工作类型、岗位所需技能、雇员所受教育程度,把联邦雇员划分为15个等级。其中,第1级属于入门级别,对技能和学历几乎没什么要求;上升到中层如第5-7级,雇员必须拥有学士学位方可担任;再上升到更高级别,雇员必须拥有硕博士学位,或者该级
我过世的祖母曾经有句话,叫“送饭送给饥人,送衣送给寒人”,德国人送礼物很有这个味道。  我的朋友露西过去有一个小本子(当然她现在记在手机里了),记载的都是朋友的生日和朋友的爱好。一旦受到邀请,她就胸有成竹地出门购物了。那么,德国人送礼,送什么东西为多呢?实用的东西。它排在礼物特性的第一位!  举一个我结婚纪念聚会上所得礼物的例子,你就清楚了——花园所用类:三棵果树、五棵英国玫瑰、一棵三角梅、两盆绣
与一位老友闲聊,他神秘地凑近问我:“老秦,我问你,两口子亲密时间是否要选在上床入睡前。”我笑答:“非也。你看《红楼梦》中,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不就发生在午睡后。”有人曾调查428例中老年人的性生活,其中53%的人性爱时间是在入睡以前,6.3%的人约在半夜,还有36.2%的人不固定,说明性生活时间的选择应该是较灵活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习惯把性爱与“上床睡觉”联想在一起,其优点是:首先,
【摘要】《广播电视口语报道》课程在广播电视学专业中开设得不算普及,以笔者在专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从而提升未来媒体人的现场口语报道能力和水平,也供相关院校借鉴和完善。  【关键词】广播电视口语报道课程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广播电视口语报道》课程的意义  教育部于2012年9月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更名为广播电视学,其核心课程为《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事
【摘要】蚌埠报业传媒集团打造全媒体矩阵,“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视频访谈,为有效放大新闻资源,唱响党报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进行了有益实践。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变革中仍有核心的价值需要媒体人的坚守和光大。面对神圣的责任和激烈的竞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此消彼长,相互排斥或替代的关系,而是交融互补的关系,结合得好可以释放巨大能量。 
【摘要】2014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媒体融合是场大革命》。文章认为,在“互联网 ”的时代,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传统媒体如果不自我革新,就可能被推向边缘。而作为地市级媒体在自我革新过程中又面临着特殊的难题,如何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变挑战为机遇,走出一条突围之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地市级媒体 互联网 融合  一、地市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惑  今年5月20-2
6月29日,重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是海峡两岸本着“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和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推进大陆与台湾经济合作的成果。    这一成果可以追溯到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明确提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