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特色发展观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n225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师范院校要以师范教育为基础,改变传统师范教育的弊端,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观,要构建开放的和人本化的办学理念,合理进行学科安排和课程设置。
  关键词:高等师范;特色;学术;师资
  作者简介:郝佳(1988-),女,青海西宁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011-01
  
  高等师范院校是教育发展的引导者,肩负着培养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基础教育的发展依赖于高等师范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在今天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步伐中师范教育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开设新的学科,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师范教育的改革为师范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得到更广泛的生源,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充实学校资本,许多师范院校都向综合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但是高等师范院要保证其长远发展还是应该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和特色,保持其师范专业性。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现状
  1902年我国第一所师范院校京师大学堂建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起步,也是我国师范专业专门化的起点。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成立了上百所师范院校并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师范教育已经在我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而存在,我国的教师教育事业很快迈向了专业化,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到今天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教育规模空前发展,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国师范院校整体发展较快,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发展中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在继承了传统师范院校理念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
  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中存在以下现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倾向,普遍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文科学生缺乏相应科技素质,理科学生缺乏人文修养;[1]在传授知识时都是以单向的“传授—接受”方式为主,不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评价学生时总是以成绩等量化指标为主,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考试为教学目标,使在校师范生创造力、合作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多种学科,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都没有特色和优势;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都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以课堂教授方式为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和承认。这都是现今高等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把握住自身特色和发展方向。
  二、明确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
  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其发展优势所在,高等师范院校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是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在师范院校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和特色。
  1.高等师范院校要保持和发展“师范性”
  现今的高等师范学校仅仅把自己作为培养教师和传授专业知识的场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知识创新和对周边地区辐射的功能,使高等师范学校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学科教育研究的中心,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资料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师资培训服务的中心,[1]这终究还是要发展高等师范学校的师范性,只有这样师范大学才能保持竞争力和优势。近几年来师范院校总是在围绕着“师范性”和“学术性”进行讨论,许多师范大学缺乏的办学特色,也体现不出师范大学培养教育人才的目的,用综合大学的标准要求师范院校是不符合实际的,师范院校要保留师范性并且以学术为辅助功能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2.高等师范院校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
  在培养模式上,改变以专业为核心、以分数度量人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师教育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4]高等师范院校是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主要力量,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这一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师范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教师不只是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文修养,这样的教师才能有全面长久的发展,才会懂得因材施教,培养这样的教师才能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高等师范院校自身才会得到发展。
  3.高师教育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选择自由和个性发展自由。在2010年温家宝主持的常务工作会议中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学校教育更要以人为本,以学生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爱好的发挥。
  4.高等师范院校要构建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
  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还是沿袭了传统的设置,教育专业课与实践课比例很少,教学方法也是单一的传授法,学生较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导致学生毕业有很难适应教学工作,角色转换较慢,[2]这相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是比较僵化的。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目标设置课程与改进教学方法。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丰富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的爱好,让整个课程体系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增加课程门类,特别是增加一些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关的课程;选修课可按照对于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分为限定性选修课和非限定性选修课,授课时数可长可短,授课形式多种多样;[2]设置一定时限的实践课,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和主观能动性,实践学习时间要集中,不流于形式,让学生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热爱专业学习和教师这一职业。
  针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一定的职业能力培训。许多师范毕业生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善于表达;文字写作能力差,板书不规范;不会制作教具,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化教学等先进教学工具,[2]教学实践能力较差。组织管理能力欠缺,很难胜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学校应通过开设讲课大赛以及请优秀教师给师范学专业的学生做讲座等活动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高等师范院校特色发展的保障策略
  1.国家应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的法律规范保障高等教育发展。师范院校要以师范类学科发展为主导就必须要有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国家应该有一些经济支撑和教育先行策略保证师范教育的发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基础教育师资也会更为充分。
  2.高等师范院校要与基础教育部门紧密联系
  师范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基礎教育师资,是为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服务的,与中小学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熟悉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与教育发展同步。
  3.要对高等师范类院校进行定期专业的评估
  对师范院校评估制定科学的指标,评估要有一定的现实性、导向性和前瞻性,[5]评估结果要公开和客观,保证师范教育质量和引导师范教育的发展。
  4.适当发展非师范专业和科研项目
  适当开设新的专业能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非师范类专业还能吸引一定的生源,增加学校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发展了师范院校的办学能力,使师范院校更有竞争力,也能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隐形力量的增长。加强科学研究,扩大高等师范院校的社会功能。[3]针对教育的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校自身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改革提供参考意见,科研成果还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
  可见,高等师范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在保持其师范性的基础上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的设置,并合理发展其他专业学科增加高师院校的灵活性和竞争力,高师院校只有在形成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才能有正确的改革方向,高等师范教育才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朴雪涛,林群.高等师范教育理论变革的基本任务[J].湖北社会科学,2002,(4).
  [2]夏薇,张秀萍.中西方高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
  2005,(1).
  [3]焦其和.对高等师范教育未来走向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
  2003,(3).
  [4]杨芷英.从师范生的缺陷素质看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1999,(5).
  [5]张志英.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也进一步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20-30年里,中国将实现新一轮的大跨越,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在这个历史进程
【目的】以高影响力期刊载文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价值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区分引用来源的期刊评价的新途径。【方法】选择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载文数据进
基于能量管理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配电GIS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城市电网线损管理分析综合数据平台,提出输、配电网损耗一体化智能管理分析的解决方案,将电网CIM模型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数学教师对这个理念一定非常清楚。这样的理念虽然常常能被人们理解,但若要教师用理念指导教学,并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分类分层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在梳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借鉴国外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精
1994年CERNET率先开通了全国范围的TCP/IP主干网,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管理办法,成立了第一个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并率先开通了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前十年CERNET致力于
摘要:考试作弊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成才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种种原因,包括侥幸、冒险、虚荣、从众、人情、过关、厌学心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   作者简介:陈巍巍(1981-),女,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
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高考”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美国、英国是通过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来实现不同科目或试题考试成绩之间的可比性,法国、日本是采取计算加权
校企合作是依靠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总结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依托行业发展校企合作的新方式,从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