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青少年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重视自己的财产权利,但对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却了解的很少,大多数学生认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忽视了自己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更有少数学生家庭生活富有,认为自己不用奋斗也衣食无忧。针对这种现象,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念,体会继承过程中的道德要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反思:
  (一)案例创设探究情景。本课的教学是在案例的基础上展开,案例承载着对学生的知识传递以及道德提升的功能。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去探究,以达到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和规范道德行为。利用案例创设情境的教学优势在于:
  第一、高度情境性。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典型生活事件真实再现或模拟出来,可以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课堂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第二、主体参与性。这种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案例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其直观性、非理性降低了教学起点,使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真正参与教学活动,都能找到释放自身思维潜能的空间。其真实性、趣味性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轻松愉快地积极探索和思考蕴寓其中的抽象知识,促进了由“苦学”到“乐学”、由“厌学”到“愿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第三,深刻启发性。我国最早论述教育的专著《学记》就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案例教学正体现了这一启发式教学思想。案例教学以逼真的事例支撑抽象理论,寓理于事,寓情于理,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灌输。学生可以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发散性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都可以在案例教学中有机统一起来。另外,学生可以深入案例中的角色,体验真实的情境,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实现“知、情、意”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四、突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把课堂融于社会实践,融于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掌握真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书本知识总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上述道理,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第五、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达65%。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学生尽管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获得的收获会很大,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二)问题引领探究方向。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思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问题是泛泛的,空洞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目的提出的,但每一个问题又都给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敏锐的抓住学生思维的亮点;对于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又能巧妙的搭一个台阶给予引导。例如:通过探究案例第一集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我国《继承法》中对于法定继承的相关规定,明确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等。
  通过探究案例第二集的问题,使学生了解遗嘱继承、有效遗嘱的条件等。通过探究案例第三集、第四集的问题,是学生了解到当发生继承权争议时的解决办法,以及我国法律关于遗赠的规定等。通过探究案例第五集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继承到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财富,还有很多精神层面的内容,并认识到享受权利的前提是履行义务。
  (三)将思品课的道德教育功能自然融入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本节课通过对刘明一家继承父亲财产与债务的过程中,刘明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起到一个教育作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思品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法律知识的,这部分内容学生喜欢学,教师喜欢讲。但是经常会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法律知识的讲解,强调如何维护公民权利,如何应对侵权行为等,而把思品课上成法律课,而忽视了思品课的根本任务。本节课无论从设计到课堂教学,都将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联系在一起,精心设计了贯穿始终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线,有效避免了学生过度关注自己的财产权利忽视社会道德和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产观。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特别是帮助学生理智的分析看待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思想、丑陋的行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其他文献
唐代高僧悟空是西游天竺的著名高僧。他在出使过程中因病出家,得以巡礼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回国时携归佛牙舍利一颗及佛经三部,于龟兹、北庭等地参与佛经的翻译,将汉文译本带回唐朝,被安置在章敬寺,赐号悟空法师。他携归的《佛说士力经》以及他委托圆照法师撰写的《大唐新译士地等经记》,成为人们理解彼时西域、罽宾和印度状况的非常宝贵的资料。
现阶段,由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工作,如何让德育教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  中国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孔融天真幼稚,却能谦恭礼让,表现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他就不是按照自己的本能需要去做,而是严格地按照家人的启发、诱导的道德要求去选择,这便是道德启蒙价值的作用。当前,对广大小学生的启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这一科学的论断不断地被充分肯定和证实。社会的发展进步,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复过程。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创新变革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问题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发展的必须”。因此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下面结合教学实
期刊
在推行素质教育理念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声乐表演专业的歌剧教学,可依照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优化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侧重,对歌剧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基于此,通过分析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教学对学生表演能力、心理素质、演唱能力等素质培育的实际影响,进而提出优化实践教学的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向”,对推进高等教育的深度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思政与“双创”教育的“同心同向”,是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具体表现,二者培养目标一致,教学内容耦合,教学方式兼容。通过构建“同心同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心多元”的课程体系、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育融合机制,进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创新创业技能。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赶考路上,统战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心怀“国之大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深入人性本质,将人性善良与邪恶进行非对称比较,不同人物的社会关系、社会背景及社会影响力,决定其突围之路的方向。不同于既定意义类型的讽刺小说,《围城》中对黑色幽默、荒诞色彩的运用,打破传统讽刺小说对文学体系的限制,促使人性展示与艺术修饰充分结合,这对当代社会及文学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人性是文学作品永垂不朽的主题,通过对人性的挖掘和解读,能够带领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深处,感悟人性散发的魅力。《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创作于1975-1985年期间,其社会背景与环境十分复杂,作者路遥突破束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呈现出来,借助一个又一个小人物形象,将人性美体现了出来。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促使人们对文化建设愈发重视。在环境设计中关注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应用,可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全新的方向,从而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基于此,瞄准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方法、形式和内容,对地域文化元素实施改造和创新,可以推动两者的内在衔接和自然契合,进而助推两者并行发展与创新。
有效教学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通过运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高中教学工作特点是课时量少,教学任务重。因此,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背景下,面对山区普通高中,如何进行英语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实施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谈几点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