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一元素知识创造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关注我国企业的知识创造机制,文章首先剖析知识的结构特征;然后,从知识的构架-元素这一结构特征出发,提出构架-元素知识创造动态循环,在此基础上,以杭州锅炉厂为例,对构架-元素知识创造动态循环及其与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随机过程构造了一个数学模型来刻划具有“成功产生成功”效应的科学生产过程,该模型能够精确地预测科不生产率的数量分布,采用二种新方法推导了科学生产率的理论分布-韦
2000年9月5日到7日,以“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44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
本文探讨自1978年以来中国创新系统转型过程中的四个特征:(1)内含质变的渐进转型道路;(2)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3) 局域试点先于整体推进;(4)转型需要理论的引导。
通过深入剖析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作用的革命性变化,本文论证并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客观规律--人企合一规律及其具体运作.
“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不少学者已将其角伸向这一领域,不过,人们在谈论“知识经济”这一话题时总是倾向于对知识作“黑箱化”处理,他们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知识,而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与专利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21世纪理工科高校应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得到法律保护,从而形成良性科研循环,推动教育
本文讨论了研究学派的结构要素和功能特征,认为研究学派是发挥科学群体创新能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分析了研究学派所衍生出的师徒网络和创新链条及其在现代科学活动结构中的地位。
本文首先指出对创新、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科学学研究的必要性,接着用互动学习理论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科学学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规律,
本文回顾1950~1959年间,中国的科学家对运筹学方法的介绍、应用和研究,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对经济数学方法的认识.由于一批数学家的积极参与,为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西部地区城市(镇)化建设在建国后50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与东部地区及国外同等程度国家的城市(镇)化相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