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兵之母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鞭是中国武术兵器之一,有软鞭与硬鞭之分。鞭的起源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硬鞭属短兵器械的一种, 分单鞭、双鞭,多为铜、铁、坚木所制。软鞭则是指由镖头、握把、若干铁节或数节棒棍以环相连制成的,归属软兵械。
  软鞭分有三节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一节鞭、十三节鞭等,另外,还有橡胶带、皮、麻、索类等编织制成的如蛇形软鞭、笞鞭、皮鞭等,此类鞭在技击上是以抽打为主。长度按需要而定,长可至二丈,短可至数尺。
  九节鞭素有“软兵之母”之称,鞭体有钢制、铁制、不锈钢等制成,鞭身共有九节,因此称为九节鞭。其中间七节 ,鞭把一节,鞭头一节,每节中间有三个套环和两个响环。一般长度,以练习者直立,“鞭把”顶下颌,“鞭头”触地为宜(约1.2米),且每节鞭长与练者拳头等同 。若鞭身太长抡舞时会打地面,而鞭身太短缠裹时又裹不住身体。从鞭头装饰上讲又分秃头鞭(即无鞭彩)和彩绸鞭(即带鞭彩)。秃头鞭多用于实战,彩绸鞭多用于表演、竞赛。
  鞭的重量因人而异,过重抡转速度太慢,过轻则打击力度不够。鞭彩作用有二:一是美观,增加观赏性;二是增强鞭头的定向性和稳定性。
  九节鞭携带方便,可缠于腰间,可收握于手中。用时放开便可挥舞,是一种软硬兼施,可长可短的兵器。鞭法主要有缠、抡、扫、挂、抛,以及舞花、凌空鞭、地躺鞭等动作。
  九节鞭运动轨迹以圆为主,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打鞭的某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技法要求纵打一线,横打一片,收如锦鼠入洞,放如猛虎出笼。
  练习时,要求身随鞭走,鞭随人动,鞭走顺劲,抡舞如轮,横飞竖打,势势相连,时硬时软,软似绳索,硬似铁棒。
  习练九节鞭要注意下述要点:
  1.手腕灵动
  不论是发鞭、收鞭、背鞭、拨鞭等,都需要手腕的灵活转动,使九节鞭顺畅、连贯,否则,不能发挥器械本身的技法特点,也容易误伤自己。例如出鞭甩腕、收鞭扣腕等。
  2.借势顺力
  借势顺力是九节鞭的技法原理。因其多是缠、抡、扫、挂、抛等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速度快、惯性大,所以,九节鞭动作的起动、制动、转动均不如轻小器械灵便。因此,借势顺力为驾驭九节鞭的惯性力、重力、离心力等外力,同时也是动作之间衔接连贯的关键所在。
  3.柔刚皆重
  九节鞭演练具有快慢相兼、刚柔相寓等技法特点。柔如一条绳,硬如一根棍。软可折变方向、缠锁对手及器械;硬可抡击、抽扫对手通身要害。
  4.身械合一
  九节鞭讲究人和器械要两者互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器械的优势。总之,演练九节鞭都必须做到通其理、练其身、体其用,从而使练习者更好地体会和发挥九节鞭的技术特点及演练风格。
  “巧打流星,顺打鞭。”“顺”对九节鞭而言,即要求鞭在运动中走圆周路线来增大鞭头的运动惯性,从而增大打击力量。运动方法以抡、扫、缠、绕、挂、甩、抽、抛、撩、舞花等为主,演练时以手臂的摇动为力点,运用腕、臂、肩、颈、腰、腿等身体各部位为支点做转带,拔打等动作来加速,同时还可改变鞭的圆周运动的轴心和方向,抡鞭时身械要协调,鞭花要贴身,翻转要快速,步法要稳健。
  技法上有“纵打一线,横打一片,竖抡平扫,其法无边”之说,演练时动作纵横交错,变化莫测甚是好看,鞭花时而缠在臂上,时而绕在颈上,时而挂在肩上,时而扫至腿下,时而抛向空中,时而舞至身旁,动作各异,千姿百态,但势法严密,鞭速骤增,巧缠快放,不丢空隙。
  鞭势讲究“一步一动,一动一变,一变一花,动动是花”,给人以“花连花,花套花,花花连花;花接花,花串花,花花变花”之感。
  练鞭须知:
  l.鞭身长度
  一般是以练习者直立,持鞭的手臂屈肘在胸前端平,手握鞭把使鞭头自然下垂触地为宜。
  2.鞭把握法
  采用“阳把”的握法,即握把的手心朝上,手背朝下,鞭节在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部位下垂。在演练中,达到“握而不死,活而有力。”
  3.出鞭方法
  首先将鞭头,鞭节连同鞭把一节节依次叠拢放于右手中,用拇指和食指扣成钳状握住鞭把的前段,小指扣住鞭把的后段,其余二指握住鞭节、鞭头。
  这样,跳起在空中放鞭时,因有拇指、食指固定了鞭把的前段,小指扣住了后段,所以只须将其余二指松开,用力掷出,即将鞭散开,万无一失。否则,不是整个鞭掷散不出,就是鞭飞脱械伤人。
  4.收鞭技巧
  用手腕适当用力上挑鞭把,使鞭头带着鞭节由下向上或由后向前撩起,当鞭头运行至身前上方与身体的夹角成大约45度时,随即手腕外旋翻转,使手心朝上,往回一拢,使鞭顺势回归再用手抓握。在手腕上挑鞭时,一定要使鞭头、鞭节与鞭把间形成一条直线,鞭身中切不可出现凹凸现象,否则就不会将鞭一节节收拢在手,只能抓住鞭头而已。
  九节鞭收鞭的关键是怎样去控制鞭,先把快速运行的鞭速减下来,再经过引鞭、提鞭和挑鞭过程,最后接鞭。总之,熟能生巧,最终达到随心所欲。
  5.走鞭贴身
  九节鞭的运行路线,一般有三种,绕矢状轴,额状轴,水平轴转动。舞鞭不论走何路线,关键在于运鞭贴身。
  6.缩小剪刀差
  抡鞭只注意贴身走圆还不够,还应留意鞭在左右划立圆的交叉线上,刻意缩小其剪刀差。
  7.两脚站位
  习练时,两脚的站立位置很重要,手虽能持鞭走圆贴身,但两脚站立的位置不当,极易鞭头击腿而受伤。因此,两脚应前后站立在一条线上,以求缩小被击面。
  8.不摇空鞭
  空鞭指设有运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为支点的转动,而是仅仅以手臂的摇动动作,致使动作连接不上,鞭花停顿,鞭势不严密。
  九节鞭实战时,有“鞭是一根绳,全在缠得精”之说。“缠”不仅是演练者缠绕动作要精确,更重要的是指用法上可缠对方的头颈、手臂、腿脚等部位,一旦得手,立即回拽,随快速进身实施二次打击,因此又有“九节鞭,软带硬,克敌制胜很管用”之说。
  鞭身软时犹如绳索,可勾、可缚对方的器械,硬时犹如铁棍,鞭头可击、可笞对方的要害。九节鞭既可放长击远,也可抽带近打。鞭头尤具有突发性杀伤力,常会在对方招架时过头或拦腰屈折打来,使对方防不胜防。
  九节鞭站立招式有:老嬷纺线、铜钩挂帘、左右十字披红、金丝缠腕、张飞里外骗马、苏秦背剑、凤凰点头、顺风摆柳、浪子踢球、霸王摘盔、狮子摇头等。
  地躺鞭招式有:乌龙绞柱、狮子滚球、鱼跳龙门、王小卧冰、霸王卸甲、鲤鱼打挺等。
  凌空鞭招式有:燕子钻天、鲲鹏展翅、猛虎跳涧等。
  在演练时,手的握鞭力度要达到“握而不死,活而有力。”全套九节鞭演练,起式要突然奇特,引人入胜;收式要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其他文献
“四两拨千斤”一直是喜欢太极拳锻炼的人们议论的话题之一,包括大师也写文章讨论这个问题。作者仅从养生太极拳锻炼角度谈谈“四两拨千斤”和“哼哈二气”的关系。  目前所见文献,谈“四两拨千斤”的多,谈“哼哈二气”的少,其实四两拨千斤不是孤立的,它的前提条件是舍己从人,它与哼哈二气有里表关系。四两拨千斤和哼哈发声是两个锻炼身体的人之间推撤、呼吸的轮回表现。  从养生角度看,甲乙完全符合太极拳要求对站,乙大
期刊
凌空劲是什么劲?  不久前,听一位练家标榜其家师的绝世武学“凌空劲”,玄妙之极。  此前在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已相继领略过类似的大师、高人的精湛表演。对一挥手徒弟就飞出丈余远,一个眼神就令人惊悚得步步后退、节节败北的操练深感困惑:难道凌空劲力便是这般?  到底有没有“隔山打牛”似的凌空劲?这个论题让我想起了亘古传扬的飞檐走壁似的轻功劲力。有的朋友在武侠小说中看到这样的描述:某大侠一个脚尖点地,
期刊
每个青春洋溢的少年都曾梦想自己拥有“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绝技武功,可以仗剑行走天涯路。现今已近而立之年的李继勇每每回忆起少年时的梦想,都着实有些感慨。李继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在陶瓷厂上班,日复一日地与那些泥巴打着交道。贾宝玉说“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儿时的李继勇却生得一副铁做的骨肉,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对那些在广场上熬炼筋骨的大孩子们不屑一顾,觉得自己
期刊
2008年,少林寺下院版图中增加了两处历史上与少林寺并无源渊的寺院——云南昆明官渡的四座古寺合而为一的“昆明少林寺”和河南平顶山鲁山新建的观音寺。  昆明的四座古寺——妙湛寺、观音寺、土主庙、法定寺是文物保护单位,由信徒和当地大护法们投入财力、物力,历经多年的努力修复、重建才恢复了原貌。而平顶山的观音寺是程道兴大居士投入巨资发心兴建的新寺院。两处寺院都需要僧人入驻管理,地方政府也希望借助少林寺的至
期刊
练太极拳时最好能出汗,这样可以疏通毛孔、疏通经脉,有利于血气运行。这里说的出汗,绝不是动不动就出虚汗,出虚汗是阳虚状态下的阴虚,是因为不能固汗所致。  练太极拳时哪个部位出汗了,出透汗了,就说明哪个部位的气血通畅了,汗毛孔打开了,邪气放跑了,毒素(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排除了。练习太极拳虽出汗但不喘,表示你的运动量达到了,处于有氧状态。随着练拳的进步,周身动作越来越协调,汗液也由黏变稀、由咸
期刊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普世度最广的项目,其成功原因不仅在于其自身具有“延年益寿不老春”之功效,更在于我国政府对它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推广离不开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传授者、授予者。正如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起到“授渔”的作用。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将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体操确定为“七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太极拳作为民族瑰宝,其自身
期刊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式:规范,样式——解自《康熙字典》)。  太极拳自创始人陈王庭开始,历代高师为使自己一身的绝世武功不致失传而在慧眼择选高徒时都不约而同对入门弟子有一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要求:“进门先站三年桩”。这里所说的“桩”多数都是指混元桩,既两臂环抱于胸前双膝微曲身体直立保持静止的外形桩式(限于篇幅对桩功规范要点不做详细描述,百度上有详尽资料可查)。大师们既然能要
期刊
苌家拳中《二十一名枪》共五套,这些枪法是苌乃周先生在明末汜水虎牢关“神手”张八等先辈遗技基础上校订、创新而成。苌乃周之前,虎牢关一带就以枪技出名,苌乃周《张夫子蛇矛谱序》中说“念名枪传自虎牢,超出寻常”。苌乃周《双剑对枪序》又说“汜邑枪法驰名,外来方技多不敢与之比试”。苌乃周先生得到枪技和古谱后又潜心钻研,对不合真理者加以补正并教授弟子,柴如桂“尤精二十一门(“门”为“名”之音转)枪法”(民国《重
期刊
苌家拳的枪谱中有《锁枪》、《二十一名枪》、《三十六枪谱》和《张夫子蛇矛》等多种。其中《锁枪》三十六势有序、有解,无图、无作者落款,也没有注明创编时间。笔者结合第一套《二十一名枪》、第二套《二十一名枪》(苌乃周校订古《二十一锁枪》而成,详见拙著《苌乃周〈锁枪〉与第二套〈二十一名枪〉诗词比较》),对《锁枪》三十六势反复研读后认为,此枪谱是苌乃周在第一套《二十一名枪》、第二套《二十一名枪》的基础上,对古
期刊
【引文】  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段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