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上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大铭,1994年出生于兰州。因基因突变,自幼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经历过十一次大型手术。先后十一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受邀至人民大会堂领奖,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
  过去的十天中,我蜷缩在这张异国的病床上,等待时间的救赎,母亲则坐在我的床边,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她轻抚着我的头发,亲吻我消瘦的脸颊。这样简单的动作,会持续无数个小时。一天之内,除了吃饭与置换液体,几乎没有人走进我们的小屋。百叶窗向我昭示着昼夜的交替,大片的绿色是我眼中唯一的胜景。我的心沉醉于这安逸的氛围中,一时之间,竟想将时间定格。
  手术已有一段日子了,但我只能微微地向左侧身,我感到右侧肋骨阵阵刺痛,但当我问医生时,他严肃地告诉我,一切都很好,右侧没有任何问题。
  我渴望能够克制住疼的感觉,转身朝右侧躺着,哪怕一分钟,我也感到心满意足。我想起去年的仲夏,我躺在卧室的床上,因燥热的天气与扰人的蚊虫而大肆地在床上翻滚时的情景,一年过去了,我却失去了转身的能力。倏然间,我发觉自己未能好好体味、珍惜那些自由的时日。我终于明白,越是简单的东西,在失去后就越发显得珍贵。我庆幸着,此刻自己还可以自省。
  当下的情况是,我迫切地想翻身,朝右侧翻身。我发誓,无论多么疼,也一定要在今天翻向右侧。这是我在心底对自己要求的底线,一种发自灵魂的尊严,与潜意识中对自由的渴求。
  趁着母亲为我分拣饭菜的间隙,我用左手支起身体。我清晰地感到,身上每一根汗毛都战栗起来,它们仿佛预感到了将要到来的危险,个个惊慌地摇摆着。我开始向右侧用力,一点点将力量集中至腰椎,1度,10度,40度,我用胳膊的弯曲程度丈量着翻身的成果,90度就能成功了!我未感到疼痛,哪怕一丝一毫的疼痛也没有,当我翻转至70度时,我甚至以为自己已经康复了!我怀疑自己,疼痛只是长久以来的幻觉,真正阻碍我的,是内心的恐惧与虚妄的假想。医生是对的,或许我真的蒙蔽了自己。
  五分钟后,我已经完全向右侧躺着了,无与伦比的喜悦让我一时失去了语言能力。映入我眼帘的是截然不同的风景:蓝色的门框,淡黄的墙面,白色的地板,以及我那诚恳的老友——那辆深红色的轮椅。我感到脖子传来无与伦比的舒爽,几天来,右侧的肌肉以惊人的速度衰退着,直到现在,它才重新派上了用场。
  “妈,我翻身了!”
  母亲转过身来,略微愣了几秒后,快速地向我走来。我张开双臂,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妈盼这一刻好久了,好样的,儿子,你是最勇敢、最坚强的战士!”
  我又想流泪了,尽管这是一个极为平常的动作,但于我而言,却是最真实、最重大的胜利。当下,我只想保持这个动作,尽情享受这独一无二的视角,感受肌肉的舒畅与坚持带来的收获,我又一次燃起了对明天的渴望,我预感到,它一定会十分生动。
  我已经好久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了。闭上眼,脑海中呈现出上学时的小径,教室的门窗,师长们和蔼的笑脸及亲友们殷切的期盼。生活于我,是这样与众不同,我与她邂逅时,她躺在那里,病怏怏的,不肯说话,她几乎已垂死。十八年来,我与她朝夕相处,试着挽起她柔弱的手臂,亲吻她洁白的额头,与她坦诚而贴心地交流。这一刻,她恢复了生机,生出了对我发自内心的爱慕,我无法入睡,沉醉在幸福中无法自拔。
  疼痛之后,我获取了生存的底气,像将要淬炼钢铁的火焰那样,我感到万千的温度已点燃了我滚烫的身躯。我终于有勇气重新去规划未来的蓝图:我想通过切实的努力,考取一所顶尖名校,或许因病痛,我耽误了些许时间,但我想,总会有那么一个伟大的学术殿堂,眷顾我的意志,倾心于我的能力,愿意给予我更为宽广的舞台;接着,我想拥有一份事业,令我独立而光彩地活着,创造一个更加能发挥个人意志的圈子;最后,我想拥有一位挚爱的妻子,与她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一同陪伴亲友,体味生活的乐趣。我想,爱情不该仅是浪漫的誓言,或为了生计机械地过活,它需要灵魂,需要坚贞不渝地对未来充满渴求,然后在时间的考验中,顿悟生命,享受感恩的快乐。
  这一切并不容易,我将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阻碍与抨击。可我又想,当整个中国无法为我做手术时,只有我还坚守着那一丝希望,执着于自己的内心。我质疑了世界,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成功的先例在生命中得以印证,当死亡的镣铐被生存的渴望挣断,试问世上还有什么艰险能阻碍人伟大的意志呢?我想不出来,我想我一辈子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抱怨着出身的低下,堕落于无用的享乐,屈从于失败的命运,妥协于现实的枷锁。或许一时的清醒与坚强的意志,便可改变人一辈子的轨迹吧。我终于找到了受教育的意义,我不顾一切地去学习,不是为虚荣地向别人说自己是名校的毕业生,也不是以功利为价,渴望某一日能获取体面的工作与高薪。我想要的,只是整个世界的认可与尊重,我想做的,只是不让以上四种人间惨剧在我身上上演。
  有朝一日,当我将要死亡时,我不会惧怕,不会动摇,我会像往常那样,陪父母聊天,与妻儿一起旅行,为亲友奉献能量,亲手再为世界种下一株自由的蒲公英!我躺在病床上,真切地感觉到,即便此刻疼痛席卷我的全身,下一刻我便陷入混沌,甚至于离开世界,我也不再害怕,我已找到了活着的定义——过去的十八年,我终于没有虚妄地活着。而这令人绝望的手术,给予我的已不仅是能够存活的肉体,我获得了一份命运之上的心态,它将随我终生,直至灵魂灰飞烟灭。
  这是多么真实的快乐啊,疼痛即将消除,我能完好地坐着,舒服地躺着,开始像多数人那样追逐梦想,为了生存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倘若有一天,活着的标准不再以心脏、脑细胞、瞳孔来衡量,世界便真的要天翻地覆了。我预感到,所有的人将会站起来,视理想与宽容为己任,用一生的经历去感悟生命的价值,那时,苍穹之下将盛开自由之花。
  这是我真切的梦想,我愿为它付出一切!我成功地向右侧翻身,不仅仅翻过了残破的躯干,更重要的是,灵魂也翻天覆地。
  〔摘自《命运之上》,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他生于贫寒农家,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因为收入低下,生计艰难,16岁时,他和弟弟一起,靠脱泥坯的办法赚点钱购买作业本,不想掏空的老寨墙突然坍塌,年幼的弟弟被埋土中。虽然弟弟很快被救出来,但双腿却被砸断。随后,一位擅长正骨的老中医治好了弟弟的双腿。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力量,并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用自己高超的医术解除病人的伤痛。  第二天一大早,他起得很早,照例把院子打扫干净,水缸
期刊
在我的眼里,世上根本就没有“不能”这个词。  ——康士坦茨·克莱顿  做为一名自愿者协会的成员,我被自愿协会安排到了位于扎伊尔中部草原上的一个村子里。这是一个非常古朴的村子,村子里的民居全都是用泥巴建造的,而村民则全都是赤着脚的。看来20世纪似乎已经将中非这块土地给遗忘了。  这儿的男人们使用的武器仍旧是长矛,而许多村民使用的取火工具则依然是打火石和铁。做为扎伊尔农业部渔业处的一名事务官,我来到这
期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从小就在慈母的关照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真正让他在白话文运动中一展拳脚的原因,和他小时候四处搜罗小说有着莫大的关系。  父亲在遗嘱中让我努力读书上进  我生于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 (1891年12月17日)。我生后两个月,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调往台湾。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  甲午中日战事开始,台湾也在备战区域,恰好四叔来台湾,我父亲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
期刊
梦想,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有的人,每天总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有与现实不符的白日梦,想一步登天;有舞动的青春梦,燃烧着自己那颗炙热的微梦想;有伟大的创业梦,想为人类造福……当然,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我只是一名初中生,也许在其他人的眼里我根本谈不起“中国梦”,但是,梦是每个人的,不分贵贱,也不分大小。习近平主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
期刊
这些年,很少下雪,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很少下大雪,小时候就不一样,记得那时经常下大雪。雪后,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喜欢在雪地上踩脚印,然后看着一串串脚印捂着肚子大笑,那时,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现在几乎没有这个称谓了,当时由于师资匮乏,很多学校都雇佣了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有的是镇里统一雇佣的,有的是学校自己雇佣的,流动性很大,有的只教几个月就走了,也有的只教几天,我的
期刊
当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亲切地会见了老朋友,并把他介绍给观礼的外国友人。之后,又同他进行了交谈。领袖同一位普通农民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平凡却让人感动。  亲民重情一直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开国领袖中,不少领导人都很注重深入基层,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同各行各界人士交朋友。  毛泽东与农民杨步浩  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情谊并未中断  在延安,流传着毛泽东和农民杨步浩交往的佳话。  杨步浩老
期刊
围坐在贵州黔北山区一所村小的大铁炉子边,满头白发的朱敏才对国家外汇储备量、贸易顺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当地人眼里十分陌生的概念如数家珍,解释这些“高大上”的词汇时,他还会讲出一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14年前,“黑头发多过白头发”时,朱敏才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如今,他是这所山间村小的支教老师。  在学生眼中,朱老师的学问和山间的洼洼一样高深,以至于上朱老师的英语口语课根本不用翻开课
期刊
战国以前,交通落后,饮食业很不发达,人们出门旅行,经常能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即使腰缠万贯,也没地儿买吃的,没办法,出门时,得带上干粮。这干粮,就在“箪”(用竹子或柳条编的小圆筐)里装着。  战国以前,没有烧饼,没有馒头,更不可能有速冻水饺和速食米线,那时候最耐贮存、最适合携带、也最常见的干粮,就是“糗”。糗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炒面。错!是炒熟之后,加水捣制、揉搓成形、最后再晾干的锅巴。这锅
期刊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  十几年前,他毅然离开家乡,靠着一路乞讨,只身一人来到千里之外的繁华都市广州“闯荡”,那一年,他已75岁。  一切皆缘于与死神的那次擦肩而过。  老人名叫李继胜,河南太康人。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不出意外,他很可能要跟土地打上一辈子交道。老人幼时读过私塾,认得些字。30岁时,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他放弃了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机会,悄俏把年龄改小5岁,参加了志愿军,此后曾
期刊
夜色慢慢降临,城市的喧嚣在此刻也已逐渐退去,可是整座城市并没有因为黑暗的来临而沉睡,路灯仍为稀疏的行人照亮着前方的路。我踯躅在这夜色微茫的天空下,内心涌起了一丝凄凉。不知为何,在如此繁华的大都市,我的内心竟是那么寒冷,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孤独、寂寞、无助和悲伤。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我好像迷失了奋斗的方向,每天虽然忙忙碌碌,到头来却感觉莫名的空虚。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寂寞时时侵袭着他们的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