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语言中的情态意义不确定性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儿童汉语多义情态动词“能、会、要”的习得,存在着内部情态意义越复杂的词出现意义不确定的比例越高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不同情态意义共存类型不均衡的现象,表现为“动力与认识”意义共存类型产出比最高,“道义与认识”意义共存类型产出比最低.上述儿童习得规则产生的原因是:多义情态词内部语义的复杂性和语义演变是情态意义不确定产出的内在原因;与情态成分共属同一子系统的其他锁定成分(如时体成分和语气成分)和动词情状属性的习得是情态意义共存类型产出的不均衡性的外部原因.早期儿童语言中的情态意义不确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语义习得与句法、认知的发展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习得具有协同性.
其他文献
贫困与健康问题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贫病相交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着人的权利的实现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前正在推进的“健康中国”战略,实质上是一个实现人民的健康权利平等,从而解决一些特定群体的贫困问题,以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需求的过程.为分析这一过程,建构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扶贫政策体系的一个解释性框架,从国家义务、权利本位、障碍消除和协同治理四个维度分析中国的健康扶贫政策行动如何增进健康权利平等.对中国在健康扶贫事业上的战略方向、制度安排、多元互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在公共健康治理、反贫
《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从诞生到成为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乃至世界经典走过了一个甲子.本文从金凯筠翻译修改过程、译者成长以及社会历史语境三个维度对《倾城之恋》蝶变过程和成因进行文本内外探究,希望对中国现代文学外译及其在世界范围的经典化有所借鉴.研究发现,作品的蝶变是朝向英语读者“喜闻乐见”的模式,在经典化过程中与译者彼此加权、互相成全,并在中国软、硬实力日益强大和国际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经文学界、评论界、电影界、翻译界、出版界等合力而为,其间尤其是中国或华裔人士的强力助推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末民初是西方经济学向中国传播的重要时期,当时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办学目的 主要是向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送留学生,经济学是留学生重点选择的专业之一,留学生学成归来之后又服务于河南省大学教育,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成为传播现代西方经济学知识的主要力量,为河南省经济学高等教育奠定了初步的人才基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作为河南大学前身,在现代教育组织的完善与现代大学教育框架的设立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运营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成效突出,留学人才队伍的回归对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
高校思想政治课抬头率不高的基本事实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理论的输出和实践效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抬头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即学生自身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抬头率不高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抬头率不高的关键性因素,亲朋好友的影响是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抬头率不高的重要因素.突破思想政治课抬头率不高的困境,要以向学生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为基础,以师生之间产生真切的情感共鸣为推进,以加强正确的德性培养为目的,以夯实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归宿,在“知识·情感·德性·信仰”四位一体教学进路中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抬头率.
在古代,女子并非总是扮演着“被奴役”“主内”的角色.处于轴心后时代的两宋时期,文明理性的社会转型给女子的教育尤其是给她们的阅读生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呈现出积极、向上、自觉、自主之态势.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维度来看两宋女子的阅读生活可知,举国“文治”及社会、家庭的支持,使得大批女子有机会走进阅读世界;人们对生命的自觉与感悟,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两宋女子能够自主地去阅读书籍,阅读范围不断拓展,涉及经史子集百科乃至时人所著之书,且凸显出阅读终生化倾向.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成就了两宋女子的精彩人生,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用戏剧化手法揭示出丑角朗斯洛特的三种经济身份——经济行为决策者、经济交换的中介者和交易欲望化身,描绘出重商主义时期经济运行的微观图像.朗斯洛特的经济身份既促进了关于鲍西娅和夏洛克的元经济理解,又揭示出戏剧中的语义交换行为的经济内涵,突破了鲍西娅式仁慈和夏洛克式贪婪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莎士比亚似乎是想说,代表着那些不屈不挠地推动早期资本主义中经济交换发展的力量不是那些地位显赫的商人、高利贷者、女继承人,而是如朗斯洛特那样的普通老百姓.
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封建史,在治国理政方面前人给后世留下许多不朽思想智慧,大一统的官僚制度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它成就了中国60多个封建王朝的兴盛和发展,也因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使历代王朝终未逃脱覆灭的宿命,这便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没停止过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努力与探索,其成功经验和智慧最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中国历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历史周期率”问题,那么在西方500年发展史
法学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法律人才.但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反思能力培养阙如,此乃我国法学教育的根本困境.这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法学理论丧失对社会实践的反思能力造成的.我们可以采取总体性的法概念,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跨学科或无学科的理论研究,并树立主客一体化的实践观,以提出具有反思能力的理论,并与我国的社会实践进行良性互动.然后用这样的理论引领教学,进行教育过程设置改革,以破解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
产品、服务的电子口碑显著影响消费者行为.建立系统分析消费者电子口碑行为的框架,梳理相关文献,归纳电子口碑的七个特点.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概念模型,从消费者的态度、主观行为范式、环境分析影响消费者口碑行为的因素,预测消费者电子口碑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动机与环境因素,展望未来口碑营销研究方向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电子口碑营销参考.
《语言与文学研究诸问题》是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后期的一份理论纲领.从现代斯拉夫文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份纲领的意义在于它召唤出布拉格语言学小组提纲,推动了早期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思想的产生;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内部走势来看,这份纲领是“新奥波雅兹”的复兴宣言,代表了其暗潮涌动的新型形式论方法,预示文学史研究将成为新导向.细察这份纲领的主要思想,其理论架构正是基于蒂尼亚诺夫的“文学演变”思想和“言语取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