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目标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方向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过去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它的突出弊端,就是违背语文本学科的性质、特点,不从语文学科的目标出发,机械教条的进行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更谈不上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了。新《语文大纲》为语文学科重新定了位,突出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丰富性、人文性和综合性。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突出了语文学科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方向。
  一、明确学科目标,有效学习,提高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尤其是语文学科目标应体现素质教育方向。因为语文素质,决定并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加强语文素质教育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既需要理论的建设,又需要实践的操作;既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又需要教师主导性的张扬;既需要课程设置及课型结构的调整,又需要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既需要评价标准及方式的重新确立,又需要考试制度的改革。
  1.强化目标意识,落实《课标》的规定和要求
  语文学科的目标要定位在“将创造力培养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来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把创造力培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是最具创造品格的学科,因而也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课程。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把素质教育,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仅不重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意之中抑制了教育机能的创造因素和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这个阵地,开展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
  2.强化教学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
  语文教学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其次,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教师要少讲精讲,让“讲师”成“导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重视思维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重视建立自主性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吕淑湘先生早就提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每个人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尽其才,充分展示自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新《课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主体意识。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3.强化科学训练意识,落实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科学训练意识。充分挖掘学科潜在的教育功能,发挥教文育人的综合效应。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其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应强化育人的意识,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知识种子的同时,插撒做人的良种。要妥善寻找教文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既废除离开字词句篇的架空说教,又力戒置思想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的词句诠释,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结合得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有效的提高。
  要发挥语文教学教文育人的综合效应,既要掌握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摸准他们的脉搏,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情趣、爱好、才能,长善救失,因势利导,使他们的个性和聪明才智能健康地充分发展。
  4.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在教学中遵循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原则,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学原则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师德修养方面,应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忠诚事业,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以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能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科研方面,能向科研要教学质量,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二、优化目标教学,注重落实,体现素质教育
  1.把握语文学科特点,设计好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语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诉诸情感的,是一种既有理性而又具感性的学科。语文是语言文字,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学习语文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熟悉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运用这个信息载体吸收各种信息,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理科学习的方法来对待语文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去设计好教学目标。语文学科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知识目标是学生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是形成能力、开发智力的基础。语文知识体系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多元的应用知识体系。语文能力目标是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核心内容,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书写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核心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德育目标,包括思想品德、审美意识和学习习惯。因此,根据教学目标一一落实,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服从于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目标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法等,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必须适应教材、学生的变化和教师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不断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独立思考,博采众长,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鲜方法。学法和教法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具体说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进步和取得收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走自主发展的道路,这是当前教育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诸如实行民主教学、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帮助学生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成一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学会发现和创新。依据教学目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探索教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加强语言训练,落实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语言训练,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落实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语言教学要重视积累,抓好训练,培养习惯。
  实践出真知,长才干,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在语言训练的实践中获得。具体地说,语言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读”的训练是首要的,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养成好的“读”的习惯。阅读教学的目的就主要在于此。读要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教读与自读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自己阅读中获得提高。“写”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能文从字顺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听”是指学生能主动地以良好的态度与习惯,通过听科学地有效地获得信息。素质教育意义上的“说”,是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之际的思想的技能技巧训练。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除课内的名称篇名段名句外,要适当扩大记诵的内容,并教给学生必要的背诵方法和有关知识;要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如摘录词句、作摘记、写读书心得等。要把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训练要科学,即不仅内容要准确、恰当,重点突出,而且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文章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适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训练的难度、深度、广度和梯度,立足于打好全体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要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训练要落到实处,使学生能规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习惯是由实践积淀而成的行为倾向,语言运用只有养成习惯才能形成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一要教师起示范作用;二要明确规模,从严要求,应拟定必要的学习常规,加以规范;三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习惯养成,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将具有巨大作用。
  加强语言训练,要有步骤地科学进行,读写听说有机结合,在读中学读,在写中学写,在听中学听,在说中学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联系生活实际,展示素质教育
  1.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种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内化为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转化为个人教养。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对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参与,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化和差异性。
  2.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
  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所谓社会生活,一方面指生活实际,包括生活事件与社会现状;一方面指思想实际,包括学生的志趣、心理需求以及社会思潮等。无论是密切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是密切同思想实际的联系,都是为着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求得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宽松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演练“社会角色”,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社会角色”演练中既长知识,又增才干,既高效完成课文学习与语文训练任务,又切实增强处事能力。教师既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诸如改编课本剧、即兴讲演、情景对话等,有时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这样,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化成了学生内在的生存需求,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评论现实社会,培养其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生活热情。为了架通课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激活学生的思维,我投“石”激“浪”,向学生提问:“今天的我们还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吗”,并要求学生不拘一格,自由发表意见。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这个问题引发出来了。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既结合当时历史,又关注当今现实,将讨论的话题不断推向纵深。
  服务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总之,语文学科目标应该具体体现素质教育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变“选拔教育”为“发展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保证。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理解能力,优化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改革下的社会人才。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这正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结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法制教育;在教学中;数学教学;渗透;生活实际;法律法规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一方面正处在生
期刊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许多优秀的教师很讲究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或抛砖引玉、温故知新,或承上启下、铺路搭桥,显示去其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有风趣,充满情趣的新课导入,能调剂课堂气氛和节奏,令学生耳目一新,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增强对“导入新课”的设计意识。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常
期刊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种呼唤、激发、鼓舞。”是的,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沟通、一种激发、一种互动。学生是待燃地火,不是待灌的瓶。要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场所,就要唤醒学生封存的记忆,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感染,美在激励,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然而眼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始终摆脱不了那一股浓浓的说教味。不少教师对此也感到无奈。怎样构筑起清新宜人的思想品德课堂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中,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进行积极深入的体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成功体验  课堂是进行作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尽管我们有时也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但课堂这块狭小、封闭的天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遏制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激情,无形中也降低了作文教学 的成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我们应努力打破这种封闭和界限,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平时生活的 一个侧面或是一个小小的剪影。积极创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反腐倡廉这一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管住细节,抵制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  关键词:反腐倡廉; 管住小节; 抵制诱惑; 清正廉洁  党员干部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因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一样,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改进党的作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管住小节,挡住诱惑,最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
期刊
摘 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须做到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学生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强调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积极努力地创设情景
期刊
情境作文,指的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气氛,进而言、行、情融为一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向学生提供直观资料,如形象情境、角色情境、事实情境、延伸情境,供学生去猜想、联想、辩疑,籍此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由此进入作文的构思和写作。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着力对学生进行诸如观察情境训练、游戏情境训练、多媒体综合手段营造情境训练、表演再现情境训练等等。让学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和知道作用,加强数学思想教学意识的提升,并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和渗透,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素质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地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  关键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思想在向各个领域渗透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科学
期刊
摘 要: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干部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高校; 干部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Explora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on-based Management of Cadres and Personnel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本文通过几个方面探讨怎样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Jiang Li-e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methods and skills I want to discuss the prob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