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过程。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我在教学中以阅读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创设有效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而讨论是促进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
物理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对语言文字、物理量符号、术语、公式、图像等等的感知和记忆,新概念的形成和内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假设、猜想、推理等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在阅读中必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物理术语、物理量及其符号,并能根据物理概念、规律正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对阅读材料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从而构建知识结构。物理语言有高度概括和准确的特点,每个物理概念、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阅读时不能随便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字或词,不断领会其含义,特别是新出现的概念、定理、定律。高度概括精炼的物理概念、规律,要通过阅读来理解,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有效的做法就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物理阅读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这个目的仅仅依靠集中教学是不够的。
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用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即弄清楚确立物理概念、规律的依据。
2.要明确在这些物理现象、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3.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4.对于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推敲,要明确概念、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对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分析问题仍然较片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合作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澄清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的。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不可能让他们讨论过深的物理问题。因此,讨论的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我主要将讨论内容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学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后,可提出一些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讨论。例如,学了“惯性”概念后,提出下列一些现象让学生讨论解释:
(1)人们洗手后甩甩手,水滴就会被甩出去是什么道理?
(2)为什么走路时脚一绊会向前扑倒,而脚一滑会向后仰跌?
(3)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往往会摔倒,怎样解释……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思维很活跃,积极性非常高。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消除了对物理的神秘感,激发了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时,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解决疑难问题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时,合作讨论能及时发现问题,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两手分别用5牛顿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弹簧秤读数是多少(弹簧秤自重忽略不计)?这些问题学生很乐意去思考和讨论,还常常争论激烈,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此时,应让持有各种观点的同学阐述理由,再引导大家分析、对比、评判,正确结论就不难得出。由于同学们动了脑筋,并且进行了辩论,印象深,记忆牢。学生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能自己解决难题的乐趣。
3.想象物理情景
初中物理教学常常把复杂问题理想化,这就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理想物理模型。初中学生开始接触这些“理想情况”,想象的物理模型往往不够清晰。进行“想象物理情景”讨论,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学了重力以后,已经知道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重力,此时提出“重力消失以后……”让学生想象没有重力时,会发生的各种有趣现象:河水不会流动,天空不会下雨,人可像小鸟一样飞起来,空中到处飘浮着各种物品……
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会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并且积极思维。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通过采用阅读和讨论,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陈仓区陈仓初中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我在教学中以阅读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创设有效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而讨论是促进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
物理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对语言文字、物理量符号、术语、公式、图像等等的感知和记忆,新概念的形成和内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假设、猜想、推理等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在阅读中必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物理术语、物理量及其符号,并能根据物理概念、规律正确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对阅读材料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从而构建知识结构。物理语言有高度概括和准确的特点,每个物理概念、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阅读时不能随便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字或词,不断领会其含义,特别是新出现的概念、定理、定律。高度概括精炼的物理概念、规律,要通过阅读来理解,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有效的做法就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物理阅读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这个目的仅仅依靠集中教学是不够的。
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用一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即弄清楚确立物理概念、规律的依据。
2.要明确在这些物理现象、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3.研究中采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4.对于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推敲,要明确概念、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对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分析问题仍然较片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合作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澄清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的。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不可能让他们讨论过深的物理问题。因此,讨论的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我主要将讨论内容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学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后,可提出一些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讨论。例如,学了“惯性”概念后,提出下列一些现象让学生讨论解释:
(1)人们洗手后甩甩手,水滴就会被甩出去是什么道理?
(2)为什么走路时脚一绊会向前扑倒,而脚一滑会向后仰跌?
(3)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往往会摔倒,怎样解释……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思维很活跃,积极性非常高。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消除了对物理的神秘感,激发了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时,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解决疑难问题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时,合作讨论能及时发现问题,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两手分别用5牛顿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弹簧秤读数是多少(弹簧秤自重忽略不计)?这些问题学生很乐意去思考和讨论,还常常争论激烈,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此时,应让持有各种观点的同学阐述理由,再引导大家分析、对比、评判,正确结论就不难得出。由于同学们动了脑筋,并且进行了辩论,印象深,记忆牢。学生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能自己解决难题的乐趣。
3.想象物理情景
初中物理教学常常把复杂问题理想化,这就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理想物理模型。初中学生开始接触这些“理想情况”,想象的物理模型往往不够清晰。进行“想象物理情景”讨论,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学了重力以后,已经知道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重力,此时提出“重力消失以后……”让学生想象没有重力时,会发生的各种有趣现象:河水不会流动,天空不会下雨,人可像小鸟一样飞起来,空中到处飘浮着各种物品……
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会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并且积极思维。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通过采用阅读和讨论,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陈仓区陈仓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