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转换与笔下清尘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童年记忆
  时常在梦里,回到出生地忠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午阴村。记忆中村子不大,但总是人声喧嚣。那里留下我童年的记忆,对春天的记忆尤为深刻。
  每至春来,屋后的水田翻耕时,都会有无数浮于水面的小鱼,我们会尖叫着拿撮箕捞鱼。大雨后,水田缺口总会有各种鱼虾、黄鳝和泥鳅。在竹林里抓竹蚜,水塘里钓鱼,小河沟里摸螃蟹,秧田里钓青蛙也是莫大的乐趣。春天,大人们终日劳作,小孩们自顾玩乐。我们会将野豌豆的豆角拿来当哨子吹,把麦秆一端撕破折成一朵小花的样子,将豌豆放在中间,比赛谁吹得更高。把蒜苗和晒焉的干菜当成气球玩,我们会用官司草来比谁的力量强大,用狗尾草去逗睡着的人,用桑葚的汁液来涂指甲……在没有被平整的田中脚印里抓小鱼和泥鳅。一群孩子在油菜花田里穿梭,弄得满身是花瓣,回家时自然也少不了挨骂。或者什么都不做,躺在麦田里看蓝天。收麦子时节,石坝的缝隙中,总有没有收干净的麦子、豌豆每逢下雨时就发出芽来。晚上,大人们在屋前的大石坝上搭凉铺,侃大山,我们就看星星。
  野花野草不仅给我们带来玩的快乐,也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对食物饥渴的味蕾——对那时并无零食的我们而言。我们时常坐在桑树上吃桑葚果,弄得紫色的果汁满嘴都是;在火辣的太阳底下草坡里扒地果儿吃,那香极了的味道像极了猕猴桃;田坎边扣出来嫩嫩的茅草根吃起来味道是甜津津的;酸酸草如同其名;蛇莓是淡淡的甜……清苦岁月中外婆会想方设法弄吃的给我们,如竹筒烧黄鳝、油煎螃蟹,也会用瓜叶包田娃放灶膛里闷给猫做食物——但往往是猫还没吃就已经被我和妹妹偷吃了。母亲肠胃不好,会用泥鳅串炖猪肚,尽管吃起来麻麻的,但也阻止不了我们狼吞虎咽。用来治疗积食的过路红炒鸡蛋也是极好的美味。偶尔的一顿荠菜丸子、清明菜粑粑、车前草加肉皮炖绿豆汤那简直是人间无上美味。

  20世纪80年代,我们一大家子人陆续搬离那个曾经接纳我们和支撑我们生存的温情的小山村。时隔三十年回乡,老屋已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被一片茂密的斑竹林占领。院子前面的老核桃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柑橘和梨树已经被竹林遮掩。房屋周围已无路可走,到沟里水井的路已看不到,我甚至一时都不能和记忆中的样子对上号来。现今大人们乘凉聊天的大石坝还在,但沟里老井上方的巨石已塌下,我们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唯有那些不知名的,曾帶给我们无穷快乐的,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童年的野花野草依旧旺盛。时光,就像是抓在手中的沙子,握得再怎么紧都会漏得一干二净。唯有童年那些有关记忆和野草的味道铭刻于心。《野草咏怀序章》便是依托于童年记忆的写生作品。
  上古时期,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就是这些与其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关联的大自然。人们已经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体现了亲近自然的生态美。两千多年前,可以供人们采食、编织、疗疾和借物咏情的植物成为现实生活的依赖和寄托。寻常的植物被赋予爱情、亲情、友情意象的艺术魅力,记忆以绘画的形式转换到新的时空。《诗经》是我们集体文化记忆。即使在上古,那些至简的、干净且余韵悠长的也是美美与共,也能与当下的我们共情。我很想把《诗经》里表现的那种美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图像直译,因此产生了“《诗经》咏物系列”。
  二、关于没骨花草写生
  先色后线、先肉后骨、先形后结构是没骨花鸟画的基本特征。世人皆知清代南田将没骨花鸟推至高峰,时下又有不少人掀起没骨花鸟画的复兴热潮。没骨是我从前从未接触的领域,从前看着南田的画甚是喜欢,但画画时又不想如他那般画得恬美。近年要写令人头痛的毕业论文,画画时间少,偶尔天气好的时候会出去写写生。写生的意义在于,你与自然神遇而迹化所产生的那种感觉是无法复制的。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你身体的耐受力、手上功夫,还要调动你所有的细胞与智慧。在容易渗透的宣纸上没骨写生是有点难度,有时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失误。现场写生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尽管可以回来整理,弥补完善写生时留下的种种遗憾,但最终还是达不到写生时鲜活而生动的那种现场感。遗憾也是过程,是鲜活的。所以后来就保持一个原则:从肉到骨,题款压印一气呵成,强迫自己尽可能地保持现场的生动感。

  我并不喜欢临摹或是沿着前人的步伐循规蹈矩。所以在材料、题材、色彩上我都避开大家熟悉的东西。我很喜欢笔墨在半生熟的皮纸上产生的浸润的效果,亦可发挥我在线条上细腻的表现手法。在表现题材上,个人不太喜欢奇花异草而更喜欢画些野逸的江汀野草,这也正是《诗经》里所咏唱的那些植物。桑与薇有着浓浓的家园情怀,萱草可以解忧,这或许是因为童年的记忆让我对那些不知名的花草有着特殊的情感吧。在色彩上也多用墨色而不喜彩色,这大约是性格冷僻使然,不善与人交往,也不随波逐流,也想与众不同。因此在我的画面中几乎看不到“蝶恋花”“花鸟相应”的构图。本来写生的时候就没有,何必要勉强添加。写生有几种境界,一是见山是山,二是见山不是山,三是见山还是山。作品画面呈现出来的精致与静气,物形的表达洗练精准,可能是源自于我对宋人法度的追求和以前画工笔养成的习惯,表达时无意识流露。所谓“法我相忘,平淡天然”(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因此我并不想跳离传统,虽然遵循其观看世界的方式与关照世界的法度,但又不想拘泥于传统,因此“摈落筌蹄”(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才是最终目的。这是近阶段的作品,还比较拘泥于形的准确性。我更想达到无论是形还是精神层面的放达。
  认认真真地俯瞰周遭那些微不足道的努力生长的生命,把每幅作品当作经典去创作,将其放到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历史坐标中去衡量其价值,这是没骨这条路可探索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此生当尽力。

  陈小琹
  1976年出生,忠县人。2008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工作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美术展览,出版有《陈小琹花鸟画艺术》。
其他文献
孟佐民/彼路非此路138cm×69cm 2015年  近当代,黄土高原地域题材的发掘对于中国山水画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促使了“长安画派”的形成,“改变了现代绘画史地域性画派的重心”。其次是启发了多位艺术大家形成新的画风,为中国画变革注入了新的血液。元代以降,文人画一直占据中国画的主导地位。名山大川、江南秀景、文亭雅园一直是山水画家们青睐的艺术表现对象。20世纪40年代赵望云始创以中国画表现西部
期刊
期刊
这部书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的。大概只用了两个多月,每天写作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原先,只是作为我散文集中随笔收入的,后来,美协的谢麟看了其中的几篇,建议我独立成书,我采纳了他的建议。以此文风,千字文的幅度,最长不超过三千,针对我比较了解的目前广西最有影响的一批书画篆刻家,一人一篇。同时以我的实践,呼吁一种鲜活的、贴近生活和创作的、直接的、干净清洁的文艺批评的风气。  在几何学中,直线距离是最短的。在我
期刊
現任柳州画院副院长、柳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漓江画派柳州促进会理事、柳州国画研究院院士、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展览并获奖。
期刊
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8年进修于西安美院研究生培训班。现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讲师。作品《在灿烂的阳光下》获郑州市中小学生教师书画作品展一等獎,《期待》获河南省美协作品展二等奖。教学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研究》获市教育局一等奖。优质课《山茶花的制作》获郑州市职业学校优质课一等奖,《色彩的情感》获省优质课二等奖。2012年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创新杯”教师基
期刊
【摘要】本文梳理了“无问西东”与“画无中西”这两个词语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具体运用,以及在艺术国际化又成时尚的今天对其容易产生的盲目世界化的歧义。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需要澄清中西艺术之间的问题,作者提出,在几乎所有学科都西化的文化背景中,传统笔墨这个学科,可以不西化。  【关键词】无问西东;画无中西;文化自信  “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拍摄的一部电影名字,而“无问西东”,恰是清华大学校歌里的
期刊
2006年我在香港艺术公社曾经策划过一个水墨展,并以《“后水墨”的方式》为题写过一个前言,我在前言中提到:“‘冥想与叙事’当代水墨艺术展,旨在呈现这样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水墨为媒介的创作表达出了不同以往的创作概念:让传统媒材发出新的声音,而非仅仅从技法和形式方面对传统水墨画的叛离与改造;强调艺术家对传统独特的理解,张扬个性化的语言方式与个人经验,秉持的是重构而非解构的理念……艺术家以水墨为媒介
期刊
【摘要】编织工艺由来已久,编织品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其返璞归真的田园气息,现如今依旧交织着人们对于自然生活、梦里老家的温暖情愫。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化经济对传统编织工艺的日用性和艺术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编织的单一形态,保留编织造型的灵动性、镂空性的装饰美感,用环氧树脂提升编织绳的实用空间,是传统编织工艺与树脂工艺“协同创新”的活态传承之路。  【关键词】编织;环氧树脂;再设计
期刊
【摘要】“边海画风”是防城港沿边沿海特质,“边海画风”的定性是要求作品表述沿边沿海题材。“边海画风”是画家群体作画理念付诸实践的集合,没有画家理念共识就很难形成群体共性。形成画家共识极其重要,边海自然人文状态如何激发画家作画欲望是关键问题。“边海画风”就是让画家们有个明快清晰的具象概念,可切入绘画语言的物件,彰显画家情感状态的作品。  【关键词】边海画风;翰墨怡情;艺海撷珠  艺术是满足人们需要的
期刊
温中良/桃花源纸本设色97cm×45cm 2018年  影响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区域地貌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山水画的表现对象是自然景观,尽管它不以再现自然为旨归,而是追求“中得心源”之后个人心性的表达,既可以“澄怀”,又可以“含道”,更可以在“卧游”中“畅神”。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中得心源”之前的“外师造化”。“造化”为山水画师法的对象,是素材的来源,也是引发情愫的依赖,因此,山水画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