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文化 转变村风民风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村共有128户660人,710亩耕地。以前的李窑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思想不开放,村里产业不兴旺,邻里不睦,婆媳不和,上访告状,打架斗殴。四帮八大派,一群长虫没有龙,乡里派不成包村干部,是典型的穷村、乱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在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是重要的内容。自古以来,孝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传统美德。“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弘扬孝道文化,“以孝治村,以孝兴村,以孝强村”是实现乡村文明的抓手。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孟亮老师具体指导,开展弘扬孝文化、培育文明村风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李窑村有了很大的变化。
  村容户貌变美了。现在的李窑,街道整洁,户舍干净。讲究卫生、清除垃圾已成了李窑村民的生活习惯。
  村风民风好转了。现在的李窑,没有不孝顺的媳妇,没有不和睦的邻里,没有违法的群众。我们已有100多户的门口挂上“孝善之家”的牌子。孝顺儿子、孝顺媳妇、好公婆在我村很普遍。如好媳妇杨春丽,她婆母智商较低,不能帮她料理家务,但杨春丽毫无怨言,对婆母孝顺有加,经常给婆母洗脚梳头,并表示要让婆母成为李窑最幸福的老人。
  群众的觉悟高了。前不久一外村人买我村的树,伐树时把村民李广田的玉米苗砸坏一片,当买树的人拿钱赔偿时,李广田分文不要,还嘱咐说以后伐树要注意安全,并帮助把树装到车上。村民李广信在胡堂市场上买东西,主动将多找的钱退回,使卖东西的很受感动。今年麦收时,村民秦玲丽的轿车停放在自家门前,被骑电动三轮的老人不小心撞上,秦玲丽出门不但没责怪,反而叮嘱老人注意安全。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虽是平凡小事,却反映出李窑村民的一片爱心、文明的新风尚。
  村两委有号召力了。以前打扫卫生给钱都叫不来人,现在,只要村中大喇叭上发出通知,男女老少只要能抽出身的都拿起工具,自觉到劳动现场。因为有事没参加义务劳动的,都感到愧疚,并表示下次一定补上。
  孝善文化也给少年儿童撒下孝爱的种子。胡堂小学开展了争当孝心好少年活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四年级学生赵紫怡主动拿出父母给的零花钱,每月将100元捐赠给村孝道协会。三年级学生赵依洲,把今年夏令营活动中得奖的100元也捐赠给孝道协会。村民赵国志的儿子才三岁半,在村室附近捡到的一元硬币,不交给带他玩的姐姐,交给了村委干部。村民李治国上四年级的女儿李梦茜,在幸福大讲堂上,得知妈妈生自己时是剖腹产,就跪在地上抱住妈妈痛哭,发誓长大后要好好孝顺妈妈。在胡堂小学,李窑村的孩子表现最优秀,学习成绩最好。
  孝善文化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原来我们的村民都是哭丧脸,现在,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特别是傍晚,村民自发到文化广场载歌载舞,或在活动器材上健身锻炼,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学走路的孩童,大家都尽情欢乐。赵乔氏已86岁高龄,义务劳动她几乎都参加,晚上到文化广场听着音乐做健身操,她自己说,她感到又年轻了。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十分羡慕我们,有不少人自发来我村,参加到娱乐队伍中去。
  孝善文化激活了村民开放的心理和创业的激情。村民赵国志在外地搞养殖多年,有丰富的养殖经验,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愿意把养殖经验无偿奉献给村民,与大家共同致富。外出打工的孩子也纷纷回来。贫困户李光回来后,养了2000只鹌鹑,又开了个孝心饺子馆。孩子们说,回家创业,不再把青春交给别人!前段时间,我们乡的徐书记带领我们去驻马店参观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决心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辣椒、雪松等,大力发展致富的产业项目。目前,郑州航院正在为我们做村庄整体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不久的将来,李窑村会更美。
  回顾一年多来的经历,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弘扬孝善文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现在的农村,信这信那的很多。因为啥?缺乏引导啊。农村这块阵地,你不去占领,就有人去占领。我们每次讲课,都给群众讲党史,讲中央的政策。现在我们每个村民都坚信:听党的话,跟党走,就有永远享不完的福!
  第二,干成一番事业,要有一支骨干力量,有一班积极能干事的人。我们有村孝道协会,还有由积极分子组成的“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孝善文艺宣传队”等,使孝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保持勃勃生机。
  第三,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做保证。我们每周五晚上举办一期幸福大讲堂,老人孩子都参加,学习孝善文化,学习习近平思想,学习方针政策。每月举办一届孝道文化节,开展关爱老人活动,给老人洗脚,展示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孝敬老人、凝聚人心的孝善饺子宴。集体备料,有力气的和面,老年人择菜,媳妇们包饺子。饺子出锅,先给老年人端上,有媳婦喂公婆的,有儿子喂父母的,全村人同吃一锅饭,其乐融融。在包饺子、吃饺子的过程中,体现了孝亲敬老的爱心,在说笑中消除了误会烦恼,加强了团结,营造了和谐气氛。一年多来,我们风雪雨天不停止,农忙季节不间断,圆满举办了64期幸福大讲堂,十五届孝道文化节。
  第四,弘扬孝善文化,培育文明新乡风,主体是村民大众。每举办一次活动,每往前走一步,都要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村民自编的快板中这样说:“只要干群一条心,李窑的黄土能变金。要想黄土变成金,大家就得一条心”。团结就是力量,和谐就是幸福。
  我们深知孝善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并将千秋万代继续弘扬下去。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有成功的收获,有幸福的眼泪。我们这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今年娶了12个媳妇,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河南虚云文化研究院院长、驻马店的一个书记来给我们当荣誉书记,郑州航院的院长、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领导来给我们当名誉村主任。
  可以说,我们李窑成了人人羡慕的孝道村、幸福村、文明村、网红村!我们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体村民,弘扬孝善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把李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孝心示范村、生态文明村、幸福和谐村。
其他文献
1. 于都县寒信村   在红军长征85年的历史节点上,一位摄影师从长征集结地江西于都出发,先后经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四川、宁夏、陕西等长征沿线部分省区,用镜头记录下了他所走过的长征路。  在江西于都,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讲述了30位红军女战士参加长征的不凡事迹;在贵州遵义,关于已故老红军李光两次“长征”的事迹,彰显出一位老红军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期刊
庚子年对中国人向来不友好,特别又与鼠年相遇,大年初一就不太平。  一场突如其来的抗“疫”大战拉开了帷幕……  疫情危急!中华告急!武汉三镇人民的生命最危急!  九省通衢在流血,江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凶残瘟疫,在民族危难之际,党中央一声令下,具有战斗精神的中华儿女奋起参战,迅速打响剿灭“疫”害的人民战争。  面对大敌,老英雄钟南山横刀立马、威风不减当年,驰援江城;李兰娟院士宝刀不老,身先士卒
期刊
最近,《人民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蒋巍的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这是该报自1978年连续转载发表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过的引人关注的文学现象了。  新闻报刊是报告文学开始和立足的重要阵地,曾经有很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从这里产生。只可惜,近些年一度沉寂。随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作品版的陆续恢复,这样的情
期刊
丰收季节硕果盈枝,金风送爽情满中原。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全省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纵深推进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调研,深入革命老区、农村、企业等,拉家常、话幸福,谈创新、说生态,讲信心、指方向,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这次考察调研中,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
期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树立新时期慈孝观,9月5日—25日,由新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新乡市委老干部局、新乡市妇女联合会、共青团新乡市委联合主办,新乡市传统文化协会、河南新封生态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承办的“孝善之城. 厚重牧野”新乡市首届孝道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新乡市成功举办。  9月18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亮,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范文举,新乡市社科联党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河南发展,近年来,他多次到河南考察调研,还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留下许多生动故事。  高度重视河南“三农”工作  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全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就特别关注“三农”工作。在尉氏县,他走进麦田,看麦穗灌浆,问农田建设。看
期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曾幾何时,黄河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了黄河安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新时代,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十
期刊
2019年9月22日上午,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在省会郑州召开“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大型庆典活动筹备会”。  据介绍,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成立十周年大型庆典活动的召开,是该会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孝文化,回顾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十年来的辉煌成就,谋划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更加美好的未来。筹备会上,与会同志就十周年庆典工作的筹备工作各
期刊
2019年9月3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考察组一行四人前往“会唱歌的村庄”——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考察调研。  垌头村隶属于登封市大冶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现有人口1780人,5个村民组,410户。保存着多处古迹文物,有约1500年前的桑树、五六百年前的槐树和柏树、三四百年前的皂荚树、明万历八年的青石栏杆柱、清乾隆年间的古井和约二三百年前的土窑洞等。  2008年,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村民董军
期刊
施志勤(1935年9月—)。1951年起从事摄影工作,起初在照相馆做学徒。1955—1958年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解放日报》新闻摄影培训班学习。1958年调至上海市经委技术局技术情报处主办的《工业技术情报》任摄影记者。其间,拍摄了几乎所有的当时上海生产的第一代新技术、新工艺产品,并在全国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数千幅照片。其中“苏联原子能同位素展览图片”发往全国各地科技单位传阅。当时,他是上海第一个放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