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查和结合一些课堂实际案例和当下教育方式,总结出实践课程的欠缺和所存在的问题,继而发现其不能实践的原因。经过反思和总结,并且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第13课为例进行一个初步编写与逐项讲解。
关键词:美术教材;实践课;小学美术
关于美术课,我想有过九年义务教育经历的人都有权利来谈谈他们对美术课的看法。而我,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一些调查了解,也有一些想法。
1 现状
调查发现,我们通常小学美术课程的实现很困难,尤其是实践课,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的实践。这些问题主要有:
(1)美术课替换成其他课程。当下一些小学,很多美术课教材直接变成看电影课和外出写生课,有些甚至是直接换成了体育课或者学校认为重要的语数外课程,直接忽视了美术课程的教育。并且据调查,在重庆的某些小学,越到高年级,本应更重视美育,却因为要升学要毕业直接放弃了美术课的开设,就算有开设也直接毫不犹豫地换成中考课程。
(2)课程安排时间不当。去一些学校听课的时候,是我注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情况,美术课一般安排在第三节或者第四节课,学生们基本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些困乏,所以课堂上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们基本都是随意性的听,有的已经在打瞌睡,安排在第四节的美术课学生很多也会饿,一般都听不进去。
(3)学生态度不同氛围不佳。美术课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个兴趣问题,喜欢美术课学生的上课认真态度积极,不喜欢美术课的学生态度懒散不喜听课。前段时间去八中听课,老师讲课讲得很精彩,语言生动有趣,配合的flash也做得很完美,互动也周到完善。但是通常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举手反复都是那么几个学生,所以会形成一个仿佛这节课就是那几个同学在上老师的课一样,氛围不好,不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2 实践课实施困难的原因
当然,实践课实施困难或不能实施不能说是哪一个单方面的原因。我总结了四个方面:(1)学校方面。因为家长普遍认为美术课对前途没有什么作用,(这已经发展成一个社会性的思想)所以学校的重视不够,学校开的美术课每周会很少,并且时常被其他课程替换,也很少会给予学生们美术作品展览的机会,当然也很少给同学们走出校园欣赏美术大展或出去博物馆了解美学历史的机会。(2)教师方面。由于美术课的上课极其考验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时常因为一个老师对于本课程没有任何创新意识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没有兴趣,作品无法得到认同感,没有心理的满足感,无法获得成就感,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老师和学生无法交流共处,并且面对学生的“无响应”会使得课程一点都不能进行下去。(3)资源方面。材料、工具、资源的不齐全(这个会结合考虑一些地域差异和学校等级差异,个案太多比较复杂,必须由学校本身和老师来解决此种问题,这里就暂时不谈这个问题)。(4)教材本身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本身对于实践课的讲解和演示做得不够,编写不够精确,既让授课的老师挑战难度大,不知道何从下手,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3 实践课难以实施导致的结果
3.1 不利于陶冶情操
人的行为、行动是受自身思想感情支配,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与人的心灵是相同的,所以“美育”不做好,情操就难以陶冶,这也是我们时常看到一个人气质不好、谈吐不雅、思想偏激生活没有情趣等情况的重要因素。
3.2 不利于增强思维能力
要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必须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因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是并非绝对,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才可以把知识道德转化成为智慧。就如同日常生活中“读书读再多但是不会运用”是一个道理,这样会变成书呆子,这就和平常缺乏美育有关,也就是和形象思维能力、缺乏联系与想象力有关。
3.3 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意识,我们正面临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相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4 实践课有效实施的方法
那么,怎么样去设计教材以及联合现实去实施才能成功地完成这节课所要求的内容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呢?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把上面所提到的不能实施的原因都一一解决了,那么,综合了一些我调查的国外的教学实例,笔者就结合第13课来分析一下实践课有效实施的方法。
4.1 讲授方法
第一部分:美包鉴赏。列出一些不同款式的包袋图片,图例要选得比较个性的,不要选得太大众化,但是大众化基本款经典款都要有,并且可以加上名族风或者本土设计师的作品或者一些独立设计人的手作设计,这样才能稍微全面地了解并且激发兴趣。第二部分:设计包袋的意义。可以写“包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东西,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手袋,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而且经济实惠、美观又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必定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是独特的你。我们在制作中可以使用旧物来加以创造和发挥,给予旧物新生命,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第三部分:选材指导。要列出可以使用的材料,如:牛皮、马毛、猪皮、棉布、帆布、麻布、软塑料、等。并且逐一讲解这些布料的特性和做好之后的成品图鉴。第四部分:打版指导。在这个部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导,因为能不能打好版关乎最后的成品是否能够成功。首先,我们先列出一些大牌设计师的包袋设计手稿或者手工包袋狂热者的创意手稿给学生做一个目标性地参考。继而,我们列举一些学生的设计草图给予一些激励。
4.2 示范操作
第五部分:详细制作指导。在这里需要详细讲下比如如何穿针、串珠、逢片、定铆钉、上螺丝、上拉链、定暗扣、修虚边等一系列技巧性问题,这里给一些手工不熟悉老师又指导不过来的学生看。
4.3 课程总结
第六部分:课程结课目标。这个根据每个学校的个体情况而定,我这里说说最理想化的几种方案。1)拍照形式:就是学生在做好后给作品拍照并且背上这个包进行拍照。予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到最后要拍照,于是会用心去做并且想要保持其完整性,并且由于想得到好的效果顺便锻炼了拍照技巧。2)展览形式:在课程结束之后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包袋和制作版图放入展厅进行开放式的展览。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会因为最后要展示给更多人看而产生更多浓厚的兴趣,因为人都需要认同感,而小学生由于在成长阶段更是需要给予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所以他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创意来表扬与鼓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学会如何布置展览这种平衡大局的技能,也能够在和同学布展的相互学习帮助中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这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3)走秀形式:这个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但结果比较成功,若学校比较重视,也是对学生来说相当有成效的一种形式。我们让学生做完之后寻找模特或者自己做模特来实现这场秀,于是学生会在把自己做的包袋同服装、妆容、发饰相结合。更甚者能够与舞台布景相结合。
这个过程中不但是完成了本课程的包袋设计,甚至包括了色彩搭配、服装的搭配选择、电脑创意满意色彩、纸浮雕的制作(可用于舞台布景)等前面课程的内容都能够一一得以实现。这样,可能你们觉得上不完、时间不够的内容,就能够直接在这一课就综合上完了。这种实现形式,做到了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顾黄初.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J].皖西学院学报,1994(02).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庆云.中小学美术教学法[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关键词:美术教材;实践课;小学美术
关于美术课,我想有过九年义务教育经历的人都有权利来谈谈他们对美术课的看法。而我,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一些调查了解,也有一些想法。
1 现状
调查发现,我们通常小学美术课程的实现很困难,尤其是实践课,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的实践。这些问题主要有:
(1)美术课替换成其他课程。当下一些小学,很多美术课教材直接变成看电影课和外出写生课,有些甚至是直接换成了体育课或者学校认为重要的语数外课程,直接忽视了美术课程的教育。并且据调查,在重庆的某些小学,越到高年级,本应更重视美育,却因为要升学要毕业直接放弃了美术课的开设,就算有开设也直接毫不犹豫地换成中考课程。
(2)课程安排时间不当。去一些学校听课的时候,是我注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情况,美术课一般安排在第三节或者第四节课,学生们基本在上课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些困乏,所以课堂上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们基本都是随意性的听,有的已经在打瞌睡,安排在第四节的美术课学生很多也会饿,一般都听不进去。
(3)学生态度不同氛围不佳。美术课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个兴趣问题,喜欢美术课学生的上课认真态度积极,不喜欢美术课的学生态度懒散不喜听课。前段时间去八中听课,老师讲课讲得很精彩,语言生动有趣,配合的flash也做得很完美,互动也周到完善。但是通常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举手反复都是那么几个学生,所以会形成一个仿佛这节课就是那几个同学在上老师的课一样,氛围不好,不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2 实践课实施困难的原因
当然,实践课实施困难或不能实施不能说是哪一个单方面的原因。我总结了四个方面:(1)学校方面。因为家长普遍认为美术课对前途没有什么作用,(这已经发展成一个社会性的思想)所以学校的重视不够,学校开的美术课每周会很少,并且时常被其他课程替换,也很少会给予学生们美术作品展览的机会,当然也很少给同学们走出校园欣赏美术大展或出去博物馆了解美学历史的机会。(2)教师方面。由于美术课的上课极其考验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时常因为一个老师对于本课程没有任何创新意识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没有兴趣,作品无法得到认同感,没有心理的满足感,无法获得成就感,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老师和学生无法交流共处,并且面对学生的“无响应”会使得课程一点都不能进行下去。(3)资源方面。材料、工具、资源的不齐全(这个会结合考虑一些地域差异和学校等级差异,个案太多比较复杂,必须由学校本身和老师来解决此种问题,这里就暂时不谈这个问题)。(4)教材本身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本身对于实践课的讲解和演示做得不够,编写不够精确,既让授课的老师挑战难度大,不知道何从下手,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3 实践课难以实施导致的结果
3.1 不利于陶冶情操
人的行为、行动是受自身思想感情支配,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与人的心灵是相同的,所以“美育”不做好,情操就难以陶冶,这也是我们时常看到一个人气质不好、谈吐不雅、思想偏激生活没有情趣等情况的重要因素。
3.2 不利于增强思维能力
要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必须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因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是并非绝对,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才可以把知识道德转化成为智慧。就如同日常生活中“读书读再多但是不会运用”是一个道理,这样会变成书呆子,这就和平常缺乏美育有关,也就是和形象思维能力、缺乏联系与想象力有关。
3.3 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意识,我们正面临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相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4 实践课有效实施的方法
那么,怎么样去设计教材以及联合现实去实施才能成功地完成这节课所要求的内容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呢?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把上面所提到的不能实施的原因都一一解决了,那么,综合了一些我调查的国外的教学实例,笔者就结合第13课来分析一下实践课有效实施的方法。
4.1 讲授方法
第一部分:美包鉴赏。列出一些不同款式的包袋图片,图例要选得比较个性的,不要选得太大众化,但是大众化基本款经典款都要有,并且可以加上名族风或者本土设计师的作品或者一些独立设计人的手作设计,这样才能稍微全面地了解并且激发兴趣。第二部分:设计包袋的意义。可以写“包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东西,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手袋,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而且经济实惠、美观又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必定和别人不一样,你,就是独特的你。我们在制作中可以使用旧物来加以创造和发挥,给予旧物新生命,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第三部分:选材指导。要列出可以使用的材料,如:牛皮、马毛、猪皮、棉布、帆布、麻布、软塑料、等。并且逐一讲解这些布料的特性和做好之后的成品图鉴。第四部分:打版指导。在这个部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导,因为能不能打好版关乎最后的成品是否能够成功。首先,我们先列出一些大牌设计师的包袋设计手稿或者手工包袋狂热者的创意手稿给学生做一个目标性地参考。继而,我们列举一些学生的设计草图给予一些激励。
4.2 示范操作
第五部分:详细制作指导。在这里需要详细讲下比如如何穿针、串珠、逢片、定铆钉、上螺丝、上拉链、定暗扣、修虚边等一系列技巧性问题,这里给一些手工不熟悉老师又指导不过来的学生看。
4.3 课程总结
第六部分:课程结课目标。这个根据每个学校的个体情况而定,我这里说说最理想化的几种方案。1)拍照形式:就是学生在做好后给作品拍照并且背上这个包进行拍照。予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到最后要拍照,于是会用心去做并且想要保持其完整性,并且由于想得到好的效果顺便锻炼了拍照技巧。2)展览形式:在课程结束之后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包袋和制作版图放入展厅进行开放式的展览。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会因为最后要展示给更多人看而产生更多浓厚的兴趣,因为人都需要认同感,而小学生由于在成长阶段更是需要给予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所以他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创意来表扬与鼓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学会如何布置展览这种平衡大局的技能,也能够在和同学布展的相互学习帮助中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这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3)走秀形式:这个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但结果比较成功,若学校比较重视,也是对学生来说相当有成效的一种形式。我们让学生做完之后寻找模特或者自己做模特来实现这场秀,于是学生会在把自己做的包袋同服装、妆容、发饰相结合。更甚者能够与舞台布景相结合。
这个过程中不但是完成了本课程的包袋设计,甚至包括了色彩搭配、服装的搭配选择、电脑创意满意色彩、纸浮雕的制作(可用于舞台布景)等前面课程的内容都能够一一得以实现。这样,可能你们觉得上不完、时间不够的内容,就能够直接在这一课就综合上完了。这种实现形式,做到了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顾黄初.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J].皖西学院学报,1994(02).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庆云.中小学美术教学法[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