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得到最大的学习收获,教师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放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课前期待,让学生预习得自由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助跑,它能使学生在独立接触文本时,产生独特的体验和初步的感受,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如初读时,借助字典扫除词语障碍,标出文章自然段,学会自己问自己,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读完后,有意识地思考文章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自己喜欢阅读哪一部分?如觉得哪一部分最有味可以多读几遍。与此同时,还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做一些简单记号,如画线、批注等,也可以借助相关文本帮助预习。
在学生逐步掌握基本预习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份相信、多一份期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去选择预习的方式。要期待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独立判断。如教学《长征》时。我是这样说的:“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预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利用不同的途径去预习,看谁能有最大的收获?”
教师对这样的预习,给予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放手,让学生独立与文本“亲密”接触。利用学生阅读期待的敏感性心理,使学生对文本选择判断,使文本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信息发生碰撞,以产生个性化的体验,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二、 课堂期待,让学生学得充分
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从而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课堂上的期待,具体表现在:
(一) 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继续独立思考,与同学合作学习,深入讨论,利用“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进行“共鸣”和“排斥”,从而对自己已有的判断进行重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触摸文本,去感悟、质疑,与同学们讨论。如在学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笔者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个话题展开自学讨论。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生兴趣盎然,急于把自己独有的预习感悟所得与同学交流,教师如果此时只是走过场,匆匆几分钟,就会使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流于形式。我给了学生15分钟时间,让他们反复默读课文,充分地思考,圈圈画画有关语句,写写批注,然后交流,教师静静地听,只在他们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在读、悟中真正体会到爱因斯坦的伟大,并巩固了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的这种期待表现,略去了无效的讲解,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
(二) 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课堂期待还表现在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宽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维的触角向纵深发展,进行多角度地思考。也就是要让学生想得更多、更远、更全面。
在学了《负荆请罪》之后,我补充教《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体会颇深。我以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作为讨论专题,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自读感悟。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也可以看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特点,可以看出廉颇的爱国心。”因为廉颇静下心来想到了蔺相如在前两件事上的大智大勇,他觉得很惭愧,所以才会负荆请罪。”“我认为廉颇会想:我怎么这么糊涂,心胸这么狭窄,差点误了大事。”“我若与蔺相如不和,给秦国有机可乘,岂不误了国家”。“我们赵国的强盛,不正是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吗?我为一己私利,差点断送了一个国家呀……”我先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想、二想、三想……”等字样。此时,学生思如泉涌,联系上下文,从正反两方面,把廉颇的性格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文本中的人物和他们融成了一体,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使学生学得更充分,更有收获。
三、 课后期待,让学生学得广阔
课后,教师要继续给予期待,即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期待学生将学习所得向纵深发展,让学生拓展文本去课外阅读。如学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后,用开展“长征故事会”的形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长征中的人与事;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让学生在深入阅读《水浒传》的基础上,收集《水浒传》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资料;学了《奇妙的克隆》后,可介绍学生去读一些有关的知识性、科学性的文章……整个过程,教师的态度是关注、期待、鼓励、指导,而不是去吩咐、命令,决不要按教师心目中的意象为学生作过多的规定,要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任意驰骋,进行积累,从而获得各种最具体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
一、 课前期待,让学生预习得自由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助跑,它能使学生在独立接触文本时,产生独特的体验和初步的感受,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如初读时,借助字典扫除词语障碍,标出文章自然段,学会自己问自己,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读完后,有意识地思考文章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自己喜欢阅读哪一部分?如觉得哪一部分最有味可以多读几遍。与此同时,还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做一些简单记号,如画线、批注等,也可以借助相关文本帮助预习。
在学生逐步掌握基本预习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份相信、多一份期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去选择预习的方式。要期待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独立判断。如教学《长征》时。我是这样说的:“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预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利用不同的途径去预习,看谁能有最大的收获?”
教师对这样的预习,给予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放手,让学生独立与文本“亲密”接触。利用学生阅读期待的敏感性心理,使学生对文本选择判断,使文本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信息发生碰撞,以产生个性化的体验,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二、 课堂期待,让学生学得充分
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从而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课堂上的期待,具体表现在:
(一) 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继续独立思考,与同学合作学习,深入讨论,利用“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进行“共鸣”和“排斥”,从而对自己已有的判断进行重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触摸文本,去感悟、质疑,与同学们讨论。如在学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笔者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个话题展开自学讨论。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生兴趣盎然,急于把自己独有的预习感悟所得与同学交流,教师如果此时只是走过场,匆匆几分钟,就会使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流于形式。我给了学生15分钟时间,让他们反复默读课文,充分地思考,圈圈画画有关语句,写写批注,然后交流,教师静静地听,只在他们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做些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在读、悟中真正体会到爱因斯坦的伟大,并巩固了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的这种期待表现,略去了无效的讲解,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
(二) 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课堂期待还表现在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宽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维的触角向纵深发展,进行多角度地思考。也就是要让学生想得更多、更远、更全面。
在学了《负荆请罪》之后,我补充教《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体会颇深。我以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作为讨论专题,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自读感悟。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也可以看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特点,可以看出廉颇的爱国心。”因为廉颇静下心来想到了蔺相如在前两件事上的大智大勇,他觉得很惭愧,所以才会负荆请罪。”“我认为廉颇会想:我怎么这么糊涂,心胸这么狭窄,差点误了大事。”“我若与蔺相如不和,给秦国有机可乘,岂不误了国家”。“我们赵国的强盛,不正是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吗?我为一己私利,差点断送了一个国家呀……”我先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想、二想、三想……”等字样。此时,学生思如泉涌,联系上下文,从正反两方面,把廉颇的性格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文本中的人物和他们融成了一体,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使学生学得更充分,更有收获。
三、 课后期待,让学生学得广阔
课后,教师要继续给予期待,即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期待学生将学习所得向纵深发展,让学生拓展文本去课外阅读。如学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后,用开展“长征故事会”的形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长征中的人与事;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让学生在深入阅读《水浒传》的基础上,收集《水浒传》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资料;学了《奇妙的克隆》后,可介绍学生去读一些有关的知识性、科学性的文章……整个过程,教师的态度是关注、期待、鼓励、指导,而不是去吩咐、命令,决不要按教师心目中的意象为学生作过多的规定,要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任意驰骋,进行积累,从而获得各种最具体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