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海涛”,非常话题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涛法师——他很真实和纯粹,无论是在电视、网站还是面对我的采访,有问必答,坦率直白。从不回避家庭、感情,过去、现在的任何问题,包括他的太太、孩子、父母、金钱、男女等话题……


  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越来越被大陆的信众和非信众所熟悉。许多人给他的评价是慈悲,有风度,有威仪,有亲和力……他的弘法讲座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很难想象这位从小生于富裕家庭,家教甚严的大法师,却在出家前有着这样的经历:年少叛逆,不受约束,曾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中学毕业之后,重考三年才进入台湾文化大学观光旅游系就读。大学时代的他放浪不羁,挣钱、逃课、赌博、瞌药样样不缺,他一直很富有,曾信仰基督教,结婚生子后出家。
  我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初次遇到海涛法师,然后是在香港,这次广州之行,终于有了机缘走近这位具有传奇式出家因缘的法师,而他,也是我们刚刚开启的《行愿》会客厅的第一位嘉宾客人。
  我是采访海涛法师之后才看了台湾一个“点灯”栏目制作的关于他的《我的出家因缘》,看过之后,我落泪了……我很遗憾,在我采访他之前,我不知道他的出家经历,以至于我错过了跟他深入讨论一些话题的机会……
  别人是逆境的痛苦,我是顺境的痛苦。我说要出家,没有一个法师肯收我。
  (赵倩):听说你在出家前有自己的公司,是董事长,而且经营也很好,太太又非常富有,大家也很喜欢你,怎么会去出家呢?
  (海涛):台湾的一家电视台专门拍摄和制作了一个节目《我的出家因缘》,里面详细介绍了我为什么出家、怎样出了家以及我的太太、小孩等情况。一些居士那有我的这个光盘,网上也有介绍和视频播出,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就非常清楚了。
  (赵倩):都说你的出家充满了传奇,你认为呢?
  (海涛):第一:我自己在接触佛教的第二天就想出家了。我想这个因缘应该是过去世的。
  第二:在家里,当时只有我才七岁的小孩支持我出家,而他自己小小年纪也想要出家。
  第三:别人是逆境的痛苦,我是顺境的痛苦。我说要出家,没有一个朋友不骂我,包括出家的法师们,没有一个肯收我出家。都告诉我说让我继续好好赚钱,护持三宝。而且谁要收我出家做弟子,我太太就给那位法师很多钱,所以没人给我剃头。在我妈妈生日那天,我是自己剃头出家,由师公真华长老为我举行的剃度仪式。
  不虚伪、不造作,不戴假面具!学佛就像流浪的孤儿投进妈妈的怀抱!佛教的发展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赵倩):我接触到一些学佛人,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学?而且学得诚惶诚恐。您认为佛教所带给众生的真精神究竟是什么?
  (海涛):我喜欢通俗的表达方式,这样更容易让大众理解。学佛就像跟我们的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虚伪。虚伪很痛苦,走进佛门便不再虚伪造作,为真实的自己而活,而是身心得到真的休息、完全解放。展现人的内心里面最真实的那一面。真的就像流浪的孤儿找到妈妈的怀抱那样安全和自在。入佛门、学佛就是要找到一个清凉圣地。不必给自己戴假面具。真我就是佛性,是生命本来的面目,我们学佛就是要做自己的国王。
  学佛就是去做一件追求快乐的事。如果学佛反而充满了压力和担忧,那就有违佛的真精神了。
  (赵倩):你经常提到心灵的改革,如何改革?
  (海涛):心灵改革就是对自我进行革命。很多人活着是一个虚伪的我,假的我。同时又充满了贪婪、嗔怒、执着。改革了你的心就会改变你的世界,因为世界是什么样完全是由你的心造成的。我们不能总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应该明白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我们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尊重和热爱每个生命!记住:慈悲绝对没有敌人。慈悲也没有烦恼!
  (赵倩):做一个真实的人说起来很容易,可是生活是如此的现实,怎么能完全做到呢?
  (海涛):是啊,所以我们才要学佛。人人都追求真实、真诚、真爱,假的自然就躲起来了。其实,人类发展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要达到一个无苦的状态。
  世间越多人出家,世间就会越安祥。有更多的人修行,世间的福报就会更大。我以为,中国现在经济之所以这么发达,也有佛教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佛教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世人对佛教和出家的理解太片面了。
  我的儿子是我的师父,他让我明白了生命是什么!我经历了世间丰富的情感,也因此而变成一个慈悲的人!
  (赵倩):都知道你曾有一个算是幸福的家庭,你出家时孩子才几岁。很多人还是在问,你这样不是抛家弃子,太狠心了吗?
  (海涛):出家人是真爱自己的家人才会出家。放下小爱,去爱整个世间的众生。我出家15年了,我有过幸福的家庭,太太和小孩也很爱我。直到现在,我没有一分一秒不爱我的家人,我比以前更爱我的家人。我没有一刻不关心他们,不回向他们。但是我不再执着,我的太太再改嫁十次我都祝福她。我已经没有以前那种自私的感情,我只是关心她,只要她快乐就好。如果不懂得真正爱一个人我就是去出家也没有用的。我爱小孩我才知道去爱世间的孩子。是他们给了我爱的动力,进而让我把爱扩大。以前有的那种爱是自私的、占有的爱,这样的爱真的没有力量。出家人并不是不关心家人,但关心家人的方法是用慈悲。希望他们离苦得乐。但世间法却认为没有赚钱给他们用,就是不爱他们了。


  (赵倩):我所知道有的出家人,家里发生了很多困难,自己无法承受就出家了。法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海涛):作为出家人除不能拿钱来帮助家里人,其他方面仍然可以帮助承担。但是一个人如果出家前很贫穷,他的父母、太太、孩子没饭吃、生活很困难,他就不能出家,寺院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人出家。这是佛陀规定的。这也是出家人应该有的责任。“出家”更不能成为赚钱谋生的一种手段。   金钱、男女,是出家人必须注意的问题!出家是快乐的选择,如果觉得很苦,我认为应该还俗!时代需要真修行人,真为社会做事的出家人,真的让政府领导和大众从心里佩服的出家人!
  (赵倩):现在有很多人质疑出家人在金钱、男女方面的问题,您如何看待?
  (海涛):僧人不守戒律就像公务员贪污一样,是被欲望迷惑了。出家就是要追求离苦得乐,庄严国土,利益众生。烦恼的事,伤害别人的事情怎么能去做呢?这样的出家人本身对佛法的信仰不够深入。在这里,我也提醒世间的人不要用金钱、欲望去迷惑他们。他们也是人,他们出家不代表就已经解脱了。如果用欲望去迷惑他们让他们堕落,僧人堕落了对社会的影响就太大了,大家不相信出家人也就不再相信三宝,那真的就要毁了。
  (赵倩):如果一个出家人因为金钱、感情等问题而困扰,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海涛):真正的出家人是很快乐的,如果出家动机不对,过得很苦,有很多烦恼,不能自在,我就会劝人家还俗。出家人也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另一方面,对出家人,国家也好,社会也好,应该多一些引导和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得到快乐。我知道有些出家僧人是很想把自己奉献给社会,帮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但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慢慢地他们的发心不在了,走入了世间法,带来种种问题。
  (赵倩):您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海涛): 佛教用莲花来代表出家人,追求清静,无污染、没有压力的生活。但莲花的生长并没有离开污泥。因为他们还在世间生活。僧人不应该只属于庙堂,打坐念经。应该问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要走进社会生活,为社会服务。出家人,应该是众生生命过程中的引导人、指导师!但现实很多出家人不了解生活,不了解人,也就不知道怎么为社会服务。
  中国人没有习惯出家。泰国很多人一生出家几次,到佛门去清静一下,充充电,消消业障,集集福报,然后更好地生活。
  (赵倩):男女的问题对于佛门也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您有什么看法?
  (海涛):每个出家人虽然出家,但同时也是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欲望和诱惑的问题。所以修行要知道烦恼在哪里,目的是什么?不要让自己起烦恼,自己要了解自己,所以要守戒律:出家男众跟女性要保持距离,女众也要跟男性保持相处的距离,男女在一起的时候要多人以上。遵守这个戒律就是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了对方。
  我找到了自己的路,我很快乐。戒律不是一种自我压抑,而是一种净化的爱。
  (赵倩):出家15年,对比出家前后的生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海涛):出家是我做人以来追求的本源,只是以前没有人告诉我,那时我也不知道。我过去世所种的善根,让我在过去的一段生活中享有了种种福报。后来我知道了出家,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路,我就很快乐。当然,我曾经拥有过世间丰富的感情,如果没有这些感情我或许不知道该怎么去爱,这些经历使我成为一个慈悲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依然爱我的家人,其实戒律不是一种自我压抑,而是一种净化的爱。
  我是中国人,“大陆和台湾是一家人” !佛教永恒的力量不是金钱和其他,而是真理的力量!《行愿》要用慈悲心,去传播真理,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赵倩):今年打算做些什么?这次广东之行后,还会到大陆哪些地方去?
  (海涛):今年仍是继续弘法呀!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去。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离苦得乐。我很感恩大陆政府、大德居士的支持。我是中国人,大陆和台湾本来就是一家人,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能为我们国家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尽点力量。
  (赵倩):法师看过了三期《行愿》杂志。作为一本民间通俗的佛教文化读物,我们在办刊上经验不足,请法师多多指导。
  (海涛):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佛教的刊物也越来越多元化。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个人认为应该增加一些具有针对性并能帮助解答的互动性栏目:比如怎样解决忧郁症的问题,先生有了外遇怎么办?得了癌症怎么办?做生意破产了怎么办等等。找到社会的、众生的苦得症结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个苦的答案是什么。法师们可以依靠他们生命的经验提供给大家。杂志可以开设这样的栏目。
  当然,做一个媒体是非常辛苦的,而且也是孤独的。尤其是要走一条真的路就更不容易。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有困难才有挑战,没有困难就没有意思了。相信会有一股大的力量来护持你们。
  当然,做任何事情也要有钱,有一定物质基础才行的。我不希望你们有钱的压力。看你们自己做公司来养杂志,不依靠大家的力量是会很困难的,必须找出一条路来,否则我担心做做就会夭折掉,那就太可惜了。但是,佛教永恒的力量不是金钱和其他,而是真理的力量!愿你们继续以慈悲心,传播真理!做一份真正有力量的刊物。
其他文献
我曾懵懂问过恩师:您老人家行愿一生,将来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恩师说:呵呵,我要去的地方比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好!  我小心翼翼地问:那是哪里呢?  哈哈哈!恩师当年没回答……  此后,我也没有再问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恩师究竟说的是哪里……  但我们都坚信,恩师一定到了他说的那个地方!
期刊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妻为数更多。说到夫妻,过去的夫妻大多厮守一生,现在的夫妻则离婚率不断增加。记得有一首歌,描写夫妻彼此的关系,先说妻子唱:  “自从嫁了你呀!幸福都送完。没有好的穿呀,好的吃。  没有股票呀,没有田地房产;没有金条,也没有金刚钻。  住的也不宽,用的也不全,哪一件教我过得惯:  这样的家庭,简直是殡仪馆:这样的家庭,简直是殡仪馆。”  丈夫也跟她唱:
期刊
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感悟!我们的行愿心灵家园!我们的行愿心灵之旅!  行愿心灵之旅,最大的体会就是学会“放下”,放下“我执”。  记得在报国寺与昌明法师的心灵对话:  我的困惑: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员工难免会犯错。是慈悲、怀柔地包容接纳,给他们改过的机会,还是执行制度,不讲情面。  昌明法师缓缓地举起手上的纸杯:我们平常都是说要用“磁杯(慈悲)”。但我现在只有“纸杯(止悲)”,就只能
期刊
当今天生活在六尘纷扰的人们遇上古老的佛陀智慧,究竟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我们的人生是否从此与众不同?  2008年4月18-20日,由行愿传媒、中国总经理网联合主办的“峨眉山行愿之旅”,邀约20位行愿人相聚佛教圣地峨眉山,体验文化,感悟生活……  行愿心灵之旅旨在通过朝圣、禅修和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授课、解惑以及大家的互动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有缘人走进并感悟、实践传统文化的智慧,建构自己的心灵家园,
期刊
一年一次的“行愿心灵之旅”是行愿传媒的核心品牌活动。是行愿心灵家园为感恩每一个家园人所组织的缘聚学修活动。是在所有支持《行愿》杂志的高僧、家园人和读者的关爱和推动下用心构建的。这个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参访、朝圣和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授课、解惑以及大家的互动分享、对话交流等方式引导有缘人走进并感悟、实践传统文化的智慧,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用佛法的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享受生命,和谐家庭,成就事业,快乐人生
期刊
不知哪世修来的善缘,今生有幸结识了《行愿》杂志,并成为了一名家园人。今年三月份我和妈妈参加了行愿传媒在广东六祖寺和南华寺举办的“行愿心灵之旅”。  离开嘈杂喧器的都市,踏入六祖寺圣地,被那里的青山古刹和幽静庄严的氛围所深深吸引,尤如身临仙境。感恩古寺灵气的加被,六天的心灵之旅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有生以来身心从未有过如此的轻松和舒适,也得到了很多在社会上和书籍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
期刊
为什么财富增长,心情却浮躁迷茫?  为什么不断拥有,心灵却孤舟远影?  为什么事业成功,情感却伤痕累累?  为什么努力付出,结果却背道而驰?  带着困惑,带着对第一年“行愿心灵之旅”峨眉之行的收获,带着对大愿法师的神往。我走进了“行愿心灵之旅”今年的四会六祖寺禅修体验营。  这次释大愿法师给我们开示《信心铭》,六祖惠能大师因《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悟,我能否从释大愿法师的《信心铭
期刊
年末贺岁大片云集,而三部大片里均有葛优的身影,葛优在三部大片中分别饰演了三个“骗子”,每个角色都出神入化,而且总带着葛式幽默。而这三部片子中,最带给我感动的是《非诚勿扰2》。如果说《非诚勿扰》是纯幽默,那《非2》绝对是人生思考的经典案例,从缘分、金钱、慈善、死亡、爱情多个视角深度挖掘人生的意义,和冯小刚之前的片子比对,冯小刚升华了,我们也应该借这部片子的机缘反思一下过去的生命历程,因为生命比任何财
期刊
这次能从河北到广东参加“行愿心灵之旅”我非常高兴。感谢《行愿》给了我这个机会,感谢诸佛菩萨给我的加持。  3月26日我和女儿乘坐从天津开往广州的列车。27日顺利到达广州火车站后,行愿的家园人早已安排好车在那接我们了。和大家一起来到清静庄严的六祖寺后,到院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行愿人刘霖。她甜甜地喊着妈妈,并且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就感到了家园的温暖。  这次一共有来自全国的四位妈妈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了
期刊
问:未来如果有人提起“圣严师父”,希望他们如何记得您?  圣严法师(以下称师):希望别人怎么记得我?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对于历史人物,所能够留下的记忆非常有限,况且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历史人物,都还是个问题。  虽然有人抬举我,说我是历史性人物,未来一定能在历史上留名。但是,即使在历史上留下记录,也不一定能为后人所记忆,而且将来的人怎么看我、怎么记得我,可能有多种分歧的观点,即使是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