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在对青年教师进行的培训中,笔者发现许多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高,有的甚至对教师职业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在最近一次对初级职称教师的培训中,笔者随机做了个调查,发现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境界”中,“厌教”的占17.65%,“功利”的占8.82%,“热爱”的占38.32%,“乐教”的占20.50%,而在这四个层次中摇摆不定,对教师职业充满困惑的占14.71%。如果把“厌教”和“功利”归为不喜欢教师职业的一类,则二者所占比例为26.47%。若再加上摇摆不定的,比例高达41.18%。这反映出目前迫切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的引导。
何谓职业认同呢?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指出: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定的职业认同。
首先,职业认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而近些年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表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年人的平均水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度不高。生活中人事制度的改革、考试成绩的评比、师生关系的挑战,以及生活上的经济压力,等等,都是每个教师所要面对的,但这些压力对不同的教师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并不相同,这除了跟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应对能力有关外,也与教师对工作的认可和热爱程度相关。长期对工作状态不满意加上持续的压力感,极易导致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处于“厌教”与“功利”层次的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处于“热爱”与“乐教”层次的教师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价值的,他们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们看来,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真正愿意投身教育的教师会把工作当做事业去经营,对职业充满热情,对工作有无穷动力。认识决定行动,没有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教师往往会满足于经验中,得过且过,停止对自身专业的精益求精。
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对职业的认同呢?不妨尝试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摆正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角色
李镇西曾说: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也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喜爱我了。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能不高兴吗?我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考试作弊等)都当做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心态平静了,教育学生时也从容了。我觉得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展,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拥有这种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那我们对教师职业的感受肯定不会再停留在“厌教”和“功利”的层次上。
二、确立职业理想,坚定教育信念
提出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叶澜教授说:在研究过程中,我感到最有挑战的是怎样让教师认识自己,改变职业理想、教育观念和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关注重心和行为方式。的确,对教育价值、对自身的不同认知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方式。从教师自身的成长来看,及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做一项事业而不仅是谋生手段,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必将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除在思想上要正视自己的职业角色外,还要立足实际,加强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只有业务素质提高了,课上好了,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从这种互动中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体会到职业的快乐。就教师职业而言,学习是必须,是义务,更应是一种自觉追求。那种把学习看做负担的人,只能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我们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孜孜以求的人,才有可能领会到教育的真谛。
除此以外,学校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承认和关注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发展性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年轻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师岗位,及早实现专业成长。
(责 编 晓 月)
何谓职业认同呢?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指出: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定的职业认同。
首先,职业认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而近些年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表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年人的平均水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度不高。生活中人事制度的改革、考试成绩的评比、师生关系的挑战,以及生活上的经济压力,等等,都是每个教师所要面对的,但这些压力对不同的教师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并不相同,这除了跟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应对能力有关外,也与教师对工作的认可和热爱程度相关。长期对工作状态不满意加上持续的压力感,极易导致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处于“厌教”与“功利”层次的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处于“热爱”与“乐教”层次的教师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价值的,他们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们看来,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真正愿意投身教育的教师会把工作当做事业去经营,对职业充满热情,对工作有无穷动力。认识决定行动,没有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教师往往会满足于经验中,得过且过,停止对自身专业的精益求精。
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对职业的认同呢?不妨尝试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摆正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角色
李镇西曾说: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也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喜爱我了。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能不高兴吗?我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考试作弊等)都当做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心态平静了,教育学生时也从容了。我觉得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展,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拥有这种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那我们对教师职业的感受肯定不会再停留在“厌教”和“功利”的层次上。
二、确立职业理想,坚定教育信念
提出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叶澜教授说:在研究过程中,我感到最有挑战的是怎样让教师认识自己,改变职业理想、教育观念和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关注重心和行为方式。的确,对教育价值、对自身的不同认知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方式。从教师自身的成长来看,及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做一项事业而不仅是谋生手段,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必将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除在思想上要正视自己的职业角色外,还要立足实际,加强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只有业务素质提高了,课上好了,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从这种互动中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体会到职业的快乐。就教师职业而言,学习是必须,是义务,更应是一种自觉追求。那种把学习看做负担的人,只能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我们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孜孜以求的人,才有可能领会到教育的真谛。
除此以外,学校也要关注教师的发展,承认和关注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发展性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年轻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师岗位,及早实现专业成长。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