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五位一体”概念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的国家建设各个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这对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乡村振兴、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原则进行研究讨论,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以此推动我国土地利用的发展,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生活需求。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利用;规划
  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一直是推动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指导,在新的十九大指导思想下要求我们不断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当中,我们必须采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大力推动我国土地利用的生态化,建立土地利用生态理论体系,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保证。
  一、生态理论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而在过去我们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大部分是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打破,然后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但这样的土地利用规划方式已经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下,土地的利用应该融入生态理念,不断增强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调节的作用,这将对我国改进生态环境,逐步摆脱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促进我国的经济转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安全优先
  科学发展观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当中,依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城乡土地和区域土地的区别,协调、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科学合理地对土地进行保护、开发,不断提高我国治理空间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合理的国土资源空间布局体系。
  与此同时,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粮食的安全以及经济的安全。确保做出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关系,切实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二)坚持资源节约,绿色发展
  资源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由于我国人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必须将节约土地资源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必须严格约束各类土地的使用行为,确保土地能够实际投入到合理的使用中去,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土地的开发还需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不能破坏原有的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严禁乱砍乱伐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合理地利用开发土地资源。
  (三)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对于土地的利用规划其最终的目的是利民,以最终推动我国的发展。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土地的利用规划应以人们的生产生活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高寒山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在规划居民点时根据生活宜居、群众意愿、交通条件、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等因素科学选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同时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三、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下土地的利用规划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规划理念作为基本目标贯彻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始终。
  (一)掌握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特征
  要对土地的利用做出合理的规划,首先要了解进行规划利用的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基础的地理信息,不能将所有的土地以一以贯之的方式进行规划。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之前首先要进行详尽的调查以及实地考察工作,充分了解要规划的土地的地理特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这为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以及构建和谐生态环境提供了数据信息方面的保证。根据掌握的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信息进行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式,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例如在涉及到农村居民搬迁后安置点的规划,应选择的地质条件良好的防地质灾害、防洪防震、通风光照、交通、用水等条件好的的地址,同时还应留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如绿化、广场、公厕等公共设施用地。
  (二)将生态环境质量量化指标纳入规划方案
  通常生态环境质量是难以利用数据进行实际量化的,为了更好地统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必须建立合理模型将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进行量化,以实际的量化指标来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地规划。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生态较为特殊,存在大面积的黄土高原,生态极为脆弱,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将生态因素作为其利用规划考虑的重中之重。
  (三)抓住主要矛盾,与时俱进
  土地的利用规划最重要的是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抓住不同的土地表现出来的主要矛盾,制定生态型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策略。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土地的使用需求是不同的。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之前,首先要保证计划的制定者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需要遵循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做好土地使用管制工作
  针对于不同的土地要建立差异性的管制措施,明确各类土地的使用用途,不断完善用地政策。在规划中要按照规划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园地、生态公益林居住用地、道路、河流、工业用地、各类公共设施用地等要按照生态理念统筹规划,规划出来后,要在实施地区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来自各个方面意见,使制定的规划更科学、更实用、更符合生态宜居。引导公众参与到土地使用不合理、不合法的监督举报机制中來,对违反规划建设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将土地使用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仍以陕西省为例,在其进行统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完善了各种用地政策与标准体系,积极搭建了公众参与的环保平台,引导公众参与到管制工作的监督管理中来。
  四、结语:
  生态型土地利用规划方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快土地利用的结构性改革,促进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以点带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管理方式。同时还需构建完整土地使用监管体系,加强土地动态巡查监管,加强土地使用管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土地使用的监管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汪鹏, 杨庆媛, 文森,等.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重庆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4):111-116.
  [2]吴亚勤.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31).
  [3]刘宇峰.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 2015, 21(8):73-77.
  [4]周娟琴.基于生态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关键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163.
其他文献
日本经济近些年陷入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经济体制以及日本进行体制改革的不力,传统经济体制已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体制创新既缺乏巨大意愿,更无强有力的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建筑领域的市场以及产业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建筑方面的投资也在持续的增加中。建筑工程管理作为施工的重要内容,就必须保证其中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保证工程的质量,但是,目前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建筑;现状;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管理的开展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只有通过完善监管工作来确保工
为从少量标本中获得含较多大片段的、高质量的老年性白内障消减cDNA文库 ,利用磁珠分离、生物素标记的改良消减杂交法获得差异cDNA ,利用选择性PCR法扩增其中大片段差异cDNA
“分级诊疗”,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  2017年5月27日,由中国医疗产学研创新联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暨《健康中国特色分级诊疗制度与服务模式》课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北京市卫生
期刊
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如今,互联网的全球普及,使信息资源共享全球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有网角落都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来全国各地的信息.随着科技进一
蚕丝蛋白经高压高温水脱胶后所得的丝胶溶液 ,经过纯化、浓缩以及喷雾干燥 ,制成丝胶蛋白粉末 .这种丝胶蛋白分子质量高达 2 0 0ku ,其粉末呈白色 ,平均粒度 10 μm ,为热水
继中秋“赏月险”推出后,1月1日,安联财险在淘宝保险频道再推天气类保险创新产品——“喜阳阳”春节计划,把太阳列入保障范围.rn据悉,“喜阳阳”春节计划共有两款,分别针对春
普通高中教育对各国人才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固本强基”的作用,新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美两国高中到大学学习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2000年以后日俄木材贸易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前景,指出中国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日俄木材贸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basic
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且熟悉专业动态,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因此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认为,为使专业教师可以更好地参与职业规划教育,应